一、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丁玉华[1](2021)在《一例保育猪感染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报告》文中指出2020年4月莆田市某猪场饲养的保育猪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泥浆糊样。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镜检结果等诊断为猪小袋纤毛虫病,通过药物治疗和综合防控,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李蕴慧[2](2021)在《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的三种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文中提出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oides coli)和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是寄生于人及多种动物肠道内的三种重要原虫,均通过粪-口途径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三种病原的感染不仅会造成畜禽生产性能下降,也可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陕西省是中国西北部发展地方特色生猪产业的重要地区,但该省猪中三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群分布特点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述三种肠道原虫在陕西省部分规模猪场不同年龄段猪中的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猪的三种肠道原虫感染情况:本研究选取了陕西省周至县、临潼区、岐山县、勉县和榆阳区5个规模猪场,采集了包括哺乳仔猪(<25日龄)、断乳仔猪(1~4月龄)、育肥猪(5月龄~3岁)和成年猪(>3岁)4个年龄段共计560份猪粪便样品。形态学检测发现,在40×10倍显微镜下可见近似椭圆形的隐孢子虫卵囊,大小约为4~6μm,外具较厚卵囊壁,内部可见卵囊残体或1~4个弧形子孢子。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在20×10倍显微镜下可见,形状呈梨形,长度在50μm左右,可运动。基于隐孢子虫的18S r RNA基因、结肠小袋纤毛虫的ITS1-5.8S r RNA-ITS2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ITS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所调查猪场猪的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20.7%(116/560)、16.8%(94/560)和78.9%(442/560)。共计496份样品(88.6%,496/560)存在至少一种原虫的感染,其中14份样品(2.8%,14/496)存在三种原虫混合感染,128份样品(25.8%,128/496)存在两种原虫混合感染。三种病原中仅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在各年龄段和采样点间的感染率分布差异极显着(P<0.01),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分布则未呈现显着差异(P>0.05)。(2)猪的隐孢子虫种类和种群结构:对116份隐孢子虫阳性粪便样品的18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猪感染的隐孢子虫分别属于3种隐孢子虫种,即种母猪隐孢子虫(C.scrofarum)、猪隐孢子虫(C.suis)和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其中C.scrofarum为优势虫种(90.5%,105/116),在各年龄段和采样点均呈显着优势分布(P<0.05),而C.suis和C.parvum分别占比3.4%(4/116)和6.0%(7/116),仅分别分布于周至县断乳仔猪和榆阳区哺乳仔猪中。三个虫种均有人感染的相关报道,可能存在公共卫生风险。(3)猪的结肠小袋纤毛虫种群结构:对94份结肠小袋纤毛虫阳性粪便样品的ITS1-5.8S r RNA-ITS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猪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共存在两种基因型,即基因变体(genetic variant)A和基因变体B,其中基因变体B为优势基因型,占阳性样品的69.1%(65/94)。两种基因型均在所有采样点和年龄段中有分布,其中基因变体B在除哺乳仔猪(27.3%,3/11)与成年猪(40.0%,2/5)外的所有年龄段和采样点中均呈优势分布。(4)猪的毕氏肠微孢子虫种群结构:对352份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粪便样品的IT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猪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共存在34种基因型,包括12种已知基因型(CHC5、CHG3、CHG19、CHN7、CHS5、CM6、D、Ebp A、H、Henan-IV、Pig Eb4和Pig EBITS5)和22种可能的新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包含的样品名称命名为SHZA1、SHZC1、SLTC1~3、SMXB1、SMXC1、SMXD1~2、SYLA1~5、SYLC1、SYLD1、SZZA1~2、SZZB1、SZZC1和SZZD1~2),其中新基因型SZZD1为优势基因型(23.0%,81/352)。多位点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在MS1、MS3、MS4和MS7位点分别形成了29、19、17和22个基因型,109个分离株在4个基因位点全部成功扩增,共形成了87个多位点基因型(multilocus sequence genotypes,MLGs)。综上,本研究阐明了陕西省部分规模猪场不同年龄段猪的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结果为探究猪中三种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评估人畜共患风险及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
姜娓娓,由皓月[3](2021)在《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生猪养殖常发病和高发病,多呈散发流行,是引起仔猪出现严重腹泻症状的常见寄生虫病之一,也是造成部分养殖场经济损失的常发病。当猪群发生应激反应或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特别是并发肠道感染时,结肠小袋纤毛虫就会趁机侵入肠黏膜组织,破坏粘膜组织的完整性,最终形成溃疡性肠炎。防范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需养殖户掌握具体的发病特点,并结合实验室诊断明确具体的寄生虫种类,然后采取针对有效措施进行治疗,缩短发病周期,提高治疗效果。该文主要论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控措施。
高巧妮,刘文远[4](2020)在《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控措施》文中指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发,通常情况下,结肠小袋纤毛虫不会对肠粘膜造成损害,因此患病猪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结肠小袋纤毛虫病使病猪的消化功能出现紊乱,并发肠道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就会趁机进入到肠粘膜,形成溃疡性肠炎,对猪的健康生长造成威胁。本文就对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检查方式及防治措施。
李诚洪[5](2020)在《猪小袋纤毛虫病临床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小袋纤毛虫病主要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其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寄生在猪大肠内,导致肠黏膜损伤,从而引发猪腹泻,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给养殖户和养殖场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学小袋纤毛虫是一种寄生原虫,形态为梨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或者是呈现浅灰略带绿色。小袋纤毛虫全身被纤毛覆
陈楚星[6](2020)在《一例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11月份,古田县平湖镇某猪场300头外购仔猪(体重25 kg左右)陆续出现拉稀症状,发病率达到25%,死亡率达到9%。根据发病情况、治疗史、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等结果确诊为猪小袋纤毛虫病。通过栏舍消毒、改善饲养策略等措施并选取地美硝唑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进行防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周春香[7](2019)在《不同饲养模式下三个品种猪肠道寄生虫调查及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养猪大国,更是猪肉消费大国。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监测数据,2017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3325万头,出栏商品猪68861万头;2017年猪肉消费量5456.55万吨,人均猪肉消费量达39.76千克,占人均肉类消费结构的60%以上。所以,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也是农村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感染猪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在养猪生产中猪感染寄生虫十分普遍,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寄生虫还可以感染人体,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很大威胁。中国种猪资源丰富,有很多优质地方猪种,如藏猪、豫南黑猪、民猪、太湖猪等。此外,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还引进多个外来品种,如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等。因地域条件因素,中国多种养猪模式并存,有原始放牧模式、养殖场散养模式、公司集约化养殖模式等。在不同饲养模式下、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品种猪的寄生虫感染与流行有何不同,为此本文在西藏林芝米林县、工布江达县和河南三门峡、开封市等4个地区,对不同饲养模式条件下3个品种猪(藏香猪、豫南黑猪、长白猪)的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对猪隐孢子虫虫种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进行鉴定,以及人兽共患风险和种系进化关系进行分析,为该地区制定猪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奠定理论基础,为保障公共卫生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丰富猪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1河南省和西藏林芝地区猪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采集了河南省(开封长白猪229份和三门峡豫南黑猪246份)和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藏香猪225份和米林县藏香猪490份)4个区域的1190份新鲜猪粪便样本,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粪便样品进行寄生虫检查,共检出5种寄生虫:猪蛔虫(Ascaris suis)、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ssp)、猪毛尾线虫(Trichuris suis)、猪等孢球虫(Isosp ora suis)和阿米巴原虫(Amoeba protozoa),感染率分别为15.71%、11.17%、1.09%、19.07%和26.72%。总的猪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51.59%(614/1190)。西藏林芝地区的感染率为64.34%,河南地区的感染率为32.42%。自然放牧养殖模式寄生虫感染率为90.10%,分别高于散养模式(60.10%)、集约化养殖模式(37.99%)和阶段放养模式(28.86%)的猪。藏香猪、豫南黑猪和长白猪的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64.34%、27.23%和37.99%。感染的优势虫种,在自然放牧模式和集约化养殖模式均为猪等孢球虫和阿米巴原虫,在散养模式为阿米巴原虫和猪蛔虫,在阶段放养模式为猪等孢球虫和食道口线虫。自然放牧和散养猪均可发生2~4种寄生虫的混合感染,而集约化养殖和阶段放养猪未发现3种及以上寄生虫的混合感染。结论:猪肠道寄生虫的感染及感染的优势虫种与猪饲养模式、猪品种和地理区域有直接关系。2河南省和西藏林芝地区猪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隐孢子虫体积微小,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6 μm。因显微镜检测方法的准确率较低,故采用分子检测方法,提取1190份新鲜猪粪便样品的DNA,PCR扩增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SU rRNA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23份样品呈Cryptospoidium阳性,总感染率为1.93%(23/1190)。长白猪隐孢子虫感染率为8.30%(19/229),明显高于地方品种藏香猪0.42%(3/715)和豫南黑猪0.41%(1/246);保育阶段仔猪(1~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4.36%(21/482),明显高于哺乳阶段(<1月龄,0.21%,1/467)和育肥阶段(>2月龄,0.41%,1/241)的猪(P<0.01);集约化养猪模式隐孢子虫感染率为8.30%(19/229),明显高于自然放牧(0%,0/101)、散养(0.49%,3/614)和阶段放养(0.41%,1/246)等饲养模式的猪;河南省猪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4.21%,高于西藏地区的猪(0.42%)(P<0.01)。在1头哺乳仔猪(<1月龄)和1 1头保育仔猪(1~2月龄)的粪便样品中检测到C.suis,在10头保育仔猪(1~2月龄)和1头育肥猪(>2月龄)检测到C.scrofarum。分离到的12个C.suis(52.17%,12/23)和11个C.scrofarum均为种类单独感染(47.83%,11/23),无混合交叉感染。结论:猪隐孢子的感染及感染的种类与猪品种、饲养模式、日龄(或饲养阶段)及所在地理区域有直接关系,C.suis主要感染2月龄以下仔猪,C.scrofarum主要感染2月龄及以上的大猪。3河南省和西藏林芝地区猪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毕氏肠微孢子虫同隐孢子虫一样是一类个体微小的人兽共患肠道寄生原虫,因显微镜检测方法准确率低,实验室常采用分子检测方法。提取1190份新鲜猪粪便样品的DNA,PCR扩增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corytozoon bieneusi)ITS基因,并对MS1、MS3、MS4和MS7位点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发现猪E.bieneusi的总感染率为54.2%(645/1190)。在西藏工布江达县猪的感染率为41.3%(93/225),西藏米林县为44.1%(216/490),河南三门峡地区75.6%(186/246),河南省开封地区65.5%(150/229)。西藏藏猪感染率为43.2%(309/715),豫南黑猪感染率75.6%(186/246),长白猪感染率65.5%(150/229)。自然放牧模式感染率为13.9%(14/101),养殖场模式感染率为57.9%(631/1089),两者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60日龄以上的感染率为94.6%(228/241),30~60日龄的感染率为64.3%(310/482),30日龄以下的感染率为44.3%(207/467),三者间差异显着(P<0.01)。将获得的序列校准比对后共发现10种E.bieneusi基因型,其中8个为已报道的基因型(EbpC,EbpA,CHG19,CHC5,Henan-Ⅲ,I,D和H),2个为新基因型(XZP-Ⅰ和XZP-Ⅱ)。基于对小卫星/微卫星位点MS1、MS3、MS4和MS7上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别获得18、7、16和13个基因型。通过强连锁不平衡(LD)和重组事件分析,显示本研究检测到的猪E.bieneusi种群为克隆性群体结构。群体间成对遗传距离(FST)和基因流(Nm)均较低,表明来自不同寄主的E.bieneusi群体的基因流动有限,系统发育分析、基因结构分析和遗传网络分析结果均显示存在寄主适应性和地理隔离。结论:猪E.bieneusi的感染与猪饲养模式、日龄有直接关系,猪E.bieneusi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具有广泛流行性、宿主适应性、地理区域隔离性和人兽共患潜力的存在。
于新友,李天芝[8](2019)在《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文中提出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因常被忽视,治疗不及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于新友,李天芝[9](2018)在《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文中认为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因常被忽视,治疗不及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施网强[10](2018)在《盐城市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与弓形虫的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猪寄生虫病是一类慢性消耗性疾病,在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而且寄生虫种类繁多,其中猪肠道寄生虫是猪场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寄生虫,尽管大多数病猪感染后缺乏典型症状,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感染率很高,同时也可引起猪增重减慢,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力下降,影响猪肉品质和质量,严重感染可引起猪的消瘦、贫血、饲料转化率降低、孕猪空怀、早产、流产,甚至发生死亡,还有些寄生虫病可以人畜共患,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会产生很大威胁。寄生虫在宿主间的传播和流行不但与寄生虫的生活史密切相关,而且与动物饲养管理方式也相关。目前我国养猪业已逐渐转化为规模化、集约化、封闭式的养殖模式,这一饲养模式的改变对猪寄生虫病的流行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还有待调查分析。为此,本文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群进行了肠道寄生虫及弓形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丰富在规模化、集约化、封闭式养殖模式下猪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同时也为该市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来自大丰区各养殖场不同日龄的猪粪便样品共538份,通过水洗沉淀法及饱和食盐水与糖水(饱和食盐水与饱和糖水比例为1:1)漂浮法进行检查,根据寄生虫图谱对虫体和虫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11.71%(63/538);共检查到猪小袋纤毛虫和猪等孢球虫2种寄生虫,其中猪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7.62%(41/538),猪等孢球虫感染率4.09%(22/538);卡方检验分析表明季节以及猪群日龄是猪小袋纤毛虫及等孢球虫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2.大丰区规模化猪场隐孢子虫感染现状调查采集7~15日龄仔猪新鲜粪便样品300份,提取粪便样品DNA后,采用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3.67%(41/300),纯化的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后进行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此序列与鸵鸟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truthioni)的同源性最高。同时,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也证实所获隐孢子虫为鸵鸟隐孢子虫,将此序列命名为Cstruthionis CS-JS-1提交至GenBank,获取登陆号为MH449666。3.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采集大丰区养殖场共161份猪血液样品,分别采用IHA血清学及血液DNA样品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市规模化养殖场猪群弓形虫检测综合阳性率为6.83%(11/161),其中种母猪阳性率最高,而保育猪阳性率最低。IHA检测结果显示猪感染弓形虫平均阳性率为5.59%(9/161),PCR方法检测显示仅有2份DNA样品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条带(531 bp),弓形虫阳性率仅为1.24%(2/161)。结果提示该市规模化猪场猪群弓形虫感染方式主要为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同时PCR阳性结果的出现说明该猪场也存在弓形虫早期感染的情况。
二、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一例保育猪感染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流行病学调查 |
3 临床症状 |
4 实验室检查 |
5 诊断 |
6 治疗 |
7 讨论 |
(2)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的三种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猪的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进展 |
1.1 猪常见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 |
1.1.1 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
1.1.2 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 |
1.1.3 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 |
1.2 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种群结构 |
1.2.1 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分型 |
1.2.2 结肠小袋纤毛虫基因分型 |
1.2.3 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分型和多位点基因分型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的三种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肠道原虫的形态学检查结果 |
2.2.2 肠道原虫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2.2.3 三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源隐孢子虫种类鉴定与种群结构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猪源隐孢子虫种类鉴定结果 |
3.2.2 猪源隐孢子虫种类分布特征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种群结构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基因型鉴定结果 |
4.2.2 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基因型分布特征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源毕氏肠微孢子虫种群结构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 |
5.2.1 猪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鉴定结果 |
5.2.2 猪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多位点基因分型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发病经过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学变化 |
4 实验室诊断 |
5 治疗 |
6 预防措施 |
7 结束语 |
(4)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原因 |
2 检查方式 |
2.1 细菌分离培养 |
2.2 粪便检查 |
2.2.1 美兰染色检查 |
2.2.2 直接压片检查 |
2.2.3 Lugol氏碘溶液染色检查 |
3 防治措施 |
3.1 日常饲养管理 |
3.2 药物治疗 |
4 结束语 |
(5)猪小袋纤毛虫病临床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
2 流行病学 |
3 临床症状 |
4 病理变化 |
5 诊断 |
6 防控措施 |
(6)一例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变化 |
4 实验室检测 |
4.1 采集 |
4.2 检测 |
5 诊断 |
6 治疗 |
7 预防及讨论 |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
(2)重视栏舍卫生及消毒工作。 |
(3)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
(4)选择有效药物进行防控。 |
(5)注意相关人员安全。 |
8 结语 |
(7)不同饲养模式下三个品种猪肠道寄生虫调查及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我国猪肠道寄生虫的防治研究进展 |
第二章 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三章 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河南省和西藏林芝地区猪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河南省和西藏林芝地区猪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河南省和西藏地区猪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
2 流行病学 |
3 临床症状 |
4 病理变化 |
5 诊断 |
6 防控措施 |
7 小结 |
(9)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
2 流行病学 |
3 临床症状 |
4 病理变化 |
5 诊断 |
6 防控措施 |
7 小结 |
(10)盐城市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与弓形虫的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文献综述: 猪寄生虫病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
1 猪蠕虫病 |
2 猪原虫病 |
3 猪外寄生虫病 |
4 小结 |
第一章 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大丰区规模化猪场隐孢子虫感染现状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四、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例保育猪感染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报告[J]. 丁玉华. 福建畜牧兽医, 2021(03)
- [2]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的三种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D]. 李蕴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J]. 姜娓娓,由皓月.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1(05)
- [4]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控措施[J]. 高巧妮,刘文远. 兽医导刊, 2020(17)
- [5]猪小袋纤毛虫病临床诊治[J]. 李诚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06)
- [6]一例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J]. 陈楚星. 畜禽业, 2020(02)
- [7]不同饲养模式下三个品种猪肠道寄生虫调查及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周春香. 扬州大学, 2019(01)
- [8]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 于新友,李天芝. 养猪, 2019(01)
- [9]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 于新友,李天芝. 猪业科学, 2018(10)
- [10]盐城市大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肠道寄生虫与弓形虫的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D]. 施网强. 扬州大学,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