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论文摘要

桃是中国古代分布极为广泛、开发较早、利用历史悠久的植物,与古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较早地进入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每一时代的文献和文学作品,桃的记载和表现都具有相对或绝对的数量优势。本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桃花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对其形象特色、文学和文化意义进行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探讨。论文共分上、下两编。第一章至第四章为上编,是对桃花题材和意象的文学和文化发生、发展及演进的历史过程的叙述。第五章至第八章为下编,是对桃花的形象特色与文学和文化意义的阐发。先秦时期对桃实、桃木、桃花的充分利用,是桃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生成的基础,《诗经·周南·桃夭》篇章,是中国文学中以桃花歌咏美人的开端。专题的咏桃赋和咏桃诗是在魏晋六朝出现的,咏桃赋偏重于桃的生物属性和灵异性的铺写,咏桃诗则流露出浓厚的女性脂粉气息,漠视了桃花的物色之美。桃花的花卉之美充分展露在唐代,对桃花物色美和景观美的充分展现、桃花意象的情感意蕴的深入挖掘,无论是在审美认识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唐代都呈现出发展、进步和繁荣的特征。宋代文学对桃花的认识则趋于深入和成熟,不再像唐人那样着笔于桃花的感性特征,而是致力于桃花“花品”和“花德”的探讨,在贬抑桃花为“俗物”和“妖客”的同时,又张扬了桃花“成蹊而无言”的另一面。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宋代文人将桃花为“仙人花”和“神仙种”的身份尽情渲染,从而体现出对桃花认识的时代文化特色。桃花是春日的烂漫芳菲,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桃花是青春、美丽女性和生命的象征,这一象征意蕴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又衍生出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桃花流水”、“人面桃花”、“桃花与女性”等成为这一内涵的经典显现。民俗信仰中仙桃观念则从深广的社会生活背景上印证了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桃花源”则是桃花的多种传统文化意蕴融合的产物,成为历代文人涵咏不尽、向往不已的精神皈依。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桃花文化研究的意义
  • 二、古代桃文献史料与当代桃文化研究现状
  • 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上编
  • 第一章 先秦桃的文化形态与原型意义
  • 第一节 桃的原始分布与早期栽培
  • 第二节 桃实的食用价值的发现与利用
  • 第三节 桃木的实用价值及文化内涵的演变
  • 一、桃木是良好的武器材料
  • 二、桃木是避邪工具
  • 第四节 桃花的物候表征作用
  • 第五节 先秦文学作品中的桃花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桃花题材文学作品的产生及审美认识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咏桃赋
  • 一、桃的生物性和灵异性的彰显
  • 二、从实用性叙写向花色审美的过渡
  • 第二节 南北朝咏桃诗
  • 一、注重物色描摹的简文帝《咏初桃》诗
  • 二、旨在寄托情感的沈约《咏桃》诗
  • 第三章 唐代桃花题材文学创作的繁盛及表现
  • 第一节 桃花题材和意象作品数量
  • 第二节 桃花意象文学作品产生的背景
  • 一、分布广泛
  • 二、园林艺术的发展
  • 三、利用广泛
  • 四、文人的普遍关注和喜爱
  • 第三节 唐代咏桃诗歌的发展脉络
  • 一、初唐咏桃诗
  • 二、盛唐咏桃诗
  • 三、中唐咏桃诗
  • 四、晚唐咏桃诗
  • 第四节 桃花形象美的展现
  • 一、物色美
  • 二、景观美
  • 第五节 桃花意象的情感寓意
  • 一、对青春红颜的叹惋
  • 二、文人身世之感慨
  • 三、隐逸与求仙理想的寓托
  • 第六节 桃花意象的艺术表现
  • 一、精心选材,突出主体
  • 二、妙用修辞,体物贴切
  • 三、比兴寄托,寓意深永
  • 第四章 宋代桃花文化认识的深化
  • 第一节 桃花题材和意象作品产生的背景
  • 一、赏花风气日趋普遍
  • 二、对花卉品格的讲究
  • 三、政治局势的影响
  • 第二节 深入的桃花品种认识
  • 第三节 矛盾的桃花品格认识
  • 一、花品中的“俗物”与“妖客”
  • 二、花德中的“成蹊亦无言”
  • 第四节 尚超凡的桃花身份认识
  • 第五节 宋词中的桃花意象
  • 一、感伤爱情的象征
  • 二、爱情的“桃源”
  • 三、隐逸的“桃源”
  • 第六节 雅俗兼具的桃花风习及文学表现
  • 一、折枝瓶插
  • 二、折枝以赠
  • 三、以桃祝寿
  • 四、节序用赏
  • 下编
  • 第五章 桃花的美感特征及其艺术表现
  • 第一节 桃的生物特征
  • 第二节 桃花的物色美
  • 一、花色
  • 二、花形
  • 三、花香
  • 第三节 桃花的风景美
  • 一、不同气候之美
  • 二、不同种植形式之美
  • 第六章 桃花意象的情感与思想意蕴
  • 第一节 桃花意象女性意味的形成及内涵的转变
  • 一、春色的代表
  • 二、青春美女的比喻
  • 三、泛化的女性比喻
  • 四、情色欲望的象征
  • 第二节 “人面桃花”的原型意义与影响
  • 一、原型意义
  • 二、孟棨《本事诗》与“人面桃花”
  • 三、宋、元、明戏曲中的“人面桃花”
  • 四、古典诗词中的“人面桃花”
  • 第三节 “桃花流水”意象的文学意蕴及形成
  • 一、“桃花流水”意象的原型意义
  • 二、“桃花流水”意象的文学意蕴
  • 第七章 民俗中仙桃的文化意蕴及形成
  • 第一节 民俗观念中的“桃与长生”
  • 第二节 民俗观念中的“桃与仙”及文学表现
  • 第三节 民俗中仙桃观念的意义与影响
  • 第八章“桃花源”题材、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 第一节 中国古典文学“桃花源”思想的渊源
  • 一、陶渊明的“桃花源”——理想的生活世界
  • 二、天台山“桃花源”——理想的情爱世界
  • 第二节 《桃花源记》(并诗)中的“桃花”意象
  • 一、人间仙乡的象征
  • 二、古朴乐园的烘托
  • 三、和平色彩的渲染
  • 第三节 《桃花源记》(并诗)的隐逸和避世主题
  • 一、唐代文学中“桃源”的隐逸主题
  • 二、宋代文学中“桃源”的避世主题
  • 第四节 “桃花源”题材作品的仙化主题
  • 第五节 “桃花源”题材作品的情爱主题
  • 一、情感内涵的深入挖掘
  • 二、故事情节的反复渲染
  • 第六节 桃源意象的文学意蕴
  • 一、南朝文学中桃源意象的仙景内涵
  • 二、唐代文学中桃源意象的个性化内涵
  • 三、宋代文学中桃源意象的情感内涵
  • 四、元明文学中桃源意象的情色内涵
  • 五、清代文学中桃源意象的意境追求
  • 结语
  • 征引书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