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

论文摘要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又占据了绝大多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就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富裕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无论是从长远发展还是从现实需要来看,对农业、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少,工业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这是河南的一个最基本的省情特征。这一省情直接导致了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受种种因素制约,向城镇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转移形势较为严峻。如何作好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摆在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本文试图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河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变化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较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尤其是对影响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展开一些实证研究,希望从中能够研究和探索出加快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合理有序转移的现实途径和对策措施,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个概念
  • 一、农村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
  •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
  •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二节 国外理论研究成果
  • 一、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
  • 二、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 三、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 四、斯塔克的相对贫困假说
  • 五、乔根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论述
  • 第三节 国内研究现状
  • 一、经济因素
  • 二、个人特征因素
  • 三、制度因素
  • 第三章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况
  • 第一节 河南省概况
  • 第二节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
  • 第三节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特征
  • 第四节 当前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并不高
  • 二、转移劳动力素质不高,大都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 三、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并且常常得不到保障,权益得不到保障
  • 四、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的力度空间还很大
  • 五、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 六、相关制度,特别是户籍制度不健全制约了劳动力转移
  • 第四章 影响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影响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 一、制度和政策因素
  • 二、经济因素
  • 三、劳动力因素
  • 第二节 对影响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
  •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二、模型的估计
  • 第五章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
  • 第一节 改革户籍制度
  • 第二节 构建相对更为开放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三节 改革土地制度
  • 第四节 创新农业补贴方式
  • 第五节 加大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度
  • 第六节 为进城农民创造就业机会
  • 一、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
  • 二、转变城市管理制度
  • 三、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与借鉴[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 [2].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探究[J]. 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3].正确处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J]. 决策导刊 2008(04)
    • [4].福建永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解决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29)
    • [5].农村教育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2)
    • [6].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2)
    • [7].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研究[J]. 财富时代 2020(02)
    • [8].新疆和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5)
    • [9].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0].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规模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03)
    • [11].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高质量就业问题探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4)
    • [12].农村劳动力转移阻碍因素与启示[J]. 农家参谋 2020(13)
    • [13].利用政府配套政策推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新探索——评《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政府配套政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20(07)
    • [1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区域异质性的视角[J]. 社会科学家 2020(04)
    • [15].从务工到创业——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式升级[J]. 管理世界 2020(07)
    • [16].产业融合视角下促进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 2020(04)
    • [17].“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五大问题[J]. 经济学家 2020(10)
    • [18].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影响及对策[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6)
    • [19].辽源市:“四个强化”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34)
    • [20].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思考——基于乐山市的调研[J]. 中国就业 2019(08)
    • [21].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对策[J]. 乡村科技 2019(31)
    • [22].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历史轨迹和新时代新方向[J]. 中国人事科学 2019(09)
    • [23].南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分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21)
    • [2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J]. 西部财会 2017(11)
    • [25].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3)
    • [26].穆村镇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和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4)
    • [27].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7)
    • [28].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J]. 农家参谋 2018(03)
    • [29].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对策与建议[J]. 吉林农业 2018(12)
    • [30].四川仁寿县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J]. 新西部 2018(13)

    标签:;  ;  ;  ;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