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也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在城市职业人群中,一些人患有临床可以明确做出诊断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还有许多人存在着一种以疲劳乏力和自感不适等为主要表现而临床诊断又排除了疾病的亚健康状况。由于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不明,对于亚健康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得到的亚健康检出率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使用信度和效度良好的调查工具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以切实提高针对城市职业人群亚健康的干预效果。目的:了解我国6省/市公务员和教师两类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亚健康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6省/市抽取年龄在18-60岁的公务员和教师人群。以863课题“城市亚健康人群干预措施研究”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居民亚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中国城市5类职业人群亚健康危险因素评估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实行双录入。利用SAS 9.3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调查6个省、市18-60岁公务员和教师6395人,收回有效问卷6268份,有效率为98.01%。公务员3137人,占50.05%;教师3131人,占49.95%;男性3130人,占49.94%;女性3138人,占50.06%;平均年龄为38.25±9.89岁。(2)检出率:根据亚健康判断标准,在被调查人群中,明确患有不同的疾病而不属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对象为1746人,占27.86%;3940人为健康人群,占62.86%;有582人符合亚健康判断标准而界定为亚健康人群,占9.29%。(3)量表得分情况:根据《中国城市居民亚健康状况自评量表》,排除疾病人群后的调查对象的量表总分平均为49.43±6.70分,生理维度平均为26.59±4.15分,心理维度平均为15.59±3.13分,社会适应维度平均为7.25±1.51分。亚健康人群的总分、生理分、心理分和社会适应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p<0.01)。公务员人群的总分、生理分、心理分和社会适应分明显高于教师人群(p<0.01)。(4)亚健康人群分布特征:两类人群中,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亚健康发生率,结果显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之间的亚健康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教师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公务员人群;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3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于18-30岁人群;大专及本科学历人群亚健康发生率较低学历人群高,同时也高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群;处在在婚分居状况人群亚健康发生率最高,以下依次为处在离异、在婚不分居、丧偶状况人群,处在未婚状况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最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小于1000元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经济收入高的人群。(5)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分职业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公务员人群中,年龄大、体重指数高、有更年期症状、有抑郁情绪、有焦虑情绪、工作强度大、静坐时间长为公务员人群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免疫力好、对居住环境满意、对工作满意和睡眠状况好为保护因素。对亚健康的发生具有影响的因素依次为免疫力、工作强度、年龄、焦虑情绪、睡眠状况、工作满意度、更年期症状、静坐时间、抑郁情绪、体重指数和居住环境。教师人群中,处在在婚分居状态和在婚不分居状态、有更年期症状、过去半年里有抑郁情绪、过去半年里有焦虑情绪、工作强度大为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免疫力好、对居住环境满意、对工作满意为保护因素。对亚健康的发生具有影响的因素依次为免疫力、工作强度、更年期症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居住环境和工作满意度。结论:本研究的亚健康检出率与2006年全国6省市5类人群的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出率为10.21%)较为接近。教师人群的健康状况较公务员人群差,且其亚健康发生率高于公务员人群。本次调查较为全面的筛选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公务员和教师人群除了具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外,还各自具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可行的亚健康人群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