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评《审计实验室──审计实务个案分析》一书(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欧,魏艳华[1](2017)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索》文中指出本文结合笔者在"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上的实践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含义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对"审计实务"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提出几点建议。
黎仁华[2](2006)在《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文中认为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规范同独立审计市场的发展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论文研究的内容以注册会计师为审计主体,以资本市场的运行行为和会计报告等相关数据作为实施对象,借助资本市场中典型案例的剖析,以设计和确立舞弊审计的技术程序方法为主线,充分借鉴国外独立审计界对舞弊审计研究的技术成果,探讨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构成因素,揭示舞弊的形成规律,确立舞弊审计的技术规范和审计策略。论文的主体内容共有8章,从内含逻辑上可以划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属于“理论分析”,包括了:(1)国外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理论研究;(2)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3)资本市场中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征,即1、2、3章。在第一章“国外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理论研究”中,介绍并分析了西方审计理论界揭示舞弊行为的舞弊风险因素理论、“GONE”理论、冰山结构理论;系统说明了美国独立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研究成果,包括美国独立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研究的发展过程、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状况及美国证券市场中舞弊行为的症结分析;探索了西方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规律性、环境线索和舞弊行为特征,并对美国近期发生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件进行了剖析。在第二章“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运用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在“确定性效应、反射效应、期望理论效应和锚定效应”的理论基础上,探索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经济本质及其产生会计舞弊行为的制度条件与法律特征;揭示了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形成规律,并通过舞弊行为的成本价值规律分析,研究了“犯罪收益”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影响因素、惩治成本与预防措施。在第三章“资本市场中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征”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创造性会计行为”进行了界定和理论分析,探明了寻找和发现“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线索特征,并以企业购并为特例分析
石途[3](2001)在《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评《审计实验室──审计实务个案分析》一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评《审计实验室──审计实务个案分析》一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评《审计实验室──审计实务个案分析》一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翻转课堂的含义 |
2 传统教学模式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
3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 |
5 结语 |
(2)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导论 |
0·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0·2 论文的研究视角 |
0·3 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 |
0·3、1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0·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0·3、3 论文的分析原则 |
0·4 论文基本内容的布局 |
0·5 论文的创新和局限 |
0·5、1 论文的创新内容 |
0·5、2 论文的局限 |
1· 国外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理论研究 |
1·1 西方理论界揭示舞弊行为的理论分析 |
1·1、1 舞弊风险因素论 |
1·1、2 舞弊的“GONE”理论 |
1·1、3 舞弊的冰山结构理论 |
1·2 美国独立审计理论对舞弊行为的研究 |
1·2、1 美国独立审计界对舞弊审计研究的发展过程 |
1·2、2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 |
1·2、3 美国证券市场中舞弊行为的症结分析 |
1·3 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规律性与特征描述 |
1·3、1 舞弊行为的规律性特征 |
1·3、2 舞弊行为的人员结构与环境线索分析 |
1·3、3 计算机环境下舞弊审计的特点 |
1·4 美国近期的重大会计舞弊行为 |
2· 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2·1 会计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2·1、1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解释 |
2·1、2 会计舞弊行为的制度环境分析 |
2·2 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法律特征分析 |
2·2、1 舞弊行为的主体类别复杂,行为人的社会身份高,多属“白领犯罪” |
2·2、2 舞弊行为具有关联性、抽象性等特征,“犯罪黑数”较大 |
2·2、3 舞弊行为的涉案数额巨大,对证券市场管理和经济秩序的危害严重 |
2·2、4 舞弊行为主体的心理意识状态与行为结果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主观意识表现强烈 |
2·3 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形成规律的分析 |
2·3、1 资本市场中的舞弊人员结构及其相关情况分析 |
2·3、2 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特征 |
2·4 舞弊行为的成本价值分析 |
2·4、1 舞弊行为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影响因素 |
2·4、2 提高舞弊行为者的成本以预防舞弊 |
3· 资本市场中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征 |
3·1 创造性会计行为的基本分析 |
3·1、1 合法会计手段的滥用能够为创造性会计行为寻找法律注脚· |
3·1、2 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博弈与企业的阻力 |
3·2 寻找并发现:创造性会计行为创造了什么? |
3·2、1 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不确定性的收入 |
3·2、2 确认虚无缥缈的伪造收入 |
3·2、3 利用非核心业务的一次性所得拔高企业收入 |
3·2、4 通过现期的费用前移或后推进行转移而人为调节利润 |
3·2、5 把公司当期的收入转移到未来以便将来某个时期需要时进行收入确认 |
3·2、6 把将来的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以便更好调节未来时期的利润 |
3·3 企业兼并购买中的创造性会计行为 |
3·3、1 通过兼并试图将亏损转移到残余时期 |
3·3、2 兼并后任意变更收购价格的分配 |
3·3、3 记录与收购公司有关的销售收入 |
3·3、4 使用付给股票或股票权证作为未来购买的承诺 |
4· 舞弊行为审计技术规范的确立 |
4·1 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 |
4·1、1 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的互动模型 |
4·1、2 舞弊审计中判断行为依据的环境因素 |
4·1、3 对会计报表的分析与判断的目标 |
4·2 注册会计师实施舞弊审计的基本技术 |
4·2、1 分析性复核法 |
4·2、2 期后事项分析法 |
4·2、3 税项分析法 |
4·2、4 交易实质分析法 |
4·2、5 资产质量分析法 |
4·3 对粉饰性会计报表的审计技术 |
4·3、1 不良资产剔除分析法,审查“资产泡沫” |
4·3、2 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审查“包装内容” |
4·3、3 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法,审查“调节利润” |
4·3、4 现金流量分析法,审查“虚拟资产” |
4·3、5 收付实现制验证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与资产,审查“虚拟利润” |
4·4 注册会计师在舞弊审计中的辨别技术 |
4·4、1 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迹象时的审计措施 |
4·4、2 关注舞弊的可能性,揭示企业内部的管理舞弊 |
4·4、3 掌握不同舞弊的特征,查实舞弊行为 |
4·4、4 设计延伸性审查程序借以发现和揭露舞弊 |
4·5 揭露舞弊后的附加程序审计 |
4·6 舞弊行为审计中行为经济学的运用探微 |
4·6、1 心理偏差的矫正分析 |
4·6、2 审计调查中行为学与心理学的应用 |
4·6、3 审计方法与技巧的选择 |
5· 实施舞弊行为审计的策略研究 |
5·1 有效认识会计舞弊行为的手段及其相互关联 |
5·1、1 舞弊行为及其相互的关联 |
5·1、2 会计舞弊行为的高危区域分析 |
5·1、3 高危区域的公司 |
5·2 利用数据搜索技术实施过滤 |
5·2、1 利用数据搜索的定量过滤 |
5·2、2 利用数据搜索的定性过滤 |
5·3 舞弊审计的技术程序模型设计 |
5·3、1 技术程序模型的行为基础 |
5·3、2 技术程序模型图示及其应用程序 |
5·3、3 舞弊因素卡单模版的建立 |
5·3、4 舞弊因素卡单的使用说明 |
5·3、5 会计师事务所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回应 |
5·4 共同规模分析法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 |
5·4、1 建立共同规模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
5·4、2 纵向分析中发现的预警信号 |
5·4、3 使用横向分析发现的预警信号 |
5·4、4 分析财务报告脚注中发现的预警信号 |
5·5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就舞弊事项的沟通 |
5·5、1 审计小组询问高级管理人员的目的和内容 |
5·5、2 注册会计师询问管理层的技巧 |
6· 独立审计对舞弊行为的判定规范 |
6·1 判定规范的制度形式 |
6·1、1 强制性规范制约的形成 |
6·1、2 内生性规范的制约形式 |
6·1、3 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结合的规范形式 |
6·2 独立审计市场中对舞弊行为确立的判定标准 |
6·2、1 国外独立审计准则对舞弊行为的界定 |
6·2、2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舞弊行为的界定 |
6·3 会计舞弊的刑法规制 |
6·3、1 会计舞弊的刑法界定 |
6·3、2 会计刑罚规制中构成会计舞弊犯罪的共同特征 |
6·3、3 会计舞弊的刑法规制的执行规范探讨 |
6·4 会计舞弊的价值判断与分析 |
6·4、1 金额大小是判定会计违法和会计舞弊犯罪的基本依据 |
6·4、2 行为性质是判定会计违法和会计舞弊犯罪的基本标准 |
6·4、3 特定犯罪目的是会计舞弊犯罪的定性标准 |
6·4、4 行为后果程度是会计舞弊犯罪定量的基本依据 |
6·4、5 行为发生的方式、时间、场所是会计舞弊犯罪定量的辅助依据 |
6·5 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判定标准的研究 |
6·5、1 判断标准的逻辑推论 |
6·5、2 从“程序理性到结果理性”的标准辨析 |
6·5、3 舞弊行为判断标准的内容规范 |
6·5、4 独立审计失败的判定标准 |
7· 舞弊行为审计中法律责任的界定 |
7·1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一个历史范畴 |
7·1、1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酝酿阶段 |
7·1、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萌芽阶段 |
7·1、3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纵深发展阶段 |
7·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影响因素 |
7·2、1 会计目标的多元化提高了审计风险,逐渐加重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
7·2、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增加了审计行为的法律责任 |
7·2、3 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各主体的法律责任 |
7·2、4 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条文的矛盾性,导致了法律责任的复杂化 |
7·3 舞弊审计中法律责任的主体设定与法律标准 |
7·3、1 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的责任设定 |
7·3、2 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设定 |
7·3、3 中介机构的民事责任的设定 |
7·4 独立审计民事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
7·4、1 民事责任中第三者利害关系人的设定 |
7·4、2 第三者民事责任的性质界定 |
7·4、3 第三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7·5 注册会计师在民事诉讼中的抗辩策略 |
7·5、1 积极搜寻审计报告中并不存在重大的虚假陈述 |
7·5、2 有效分析原告中不符合“第三者”的界定 |
7·5、3 尽力寻找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 |
7·5、4 积极收集不存在审计失败与存在共同过失的证据 |
7·6 审计报告的分析及其编制技巧 |
7·6、1 有效并谨慎使用审计报告中的说明段 |
7·6、2 准确区分审计报告中的保留意见与否定意见 |
7·6、3 正确使用在审计报告中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
8· 独立审计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 |
8·1 独立审计市场运行机制的国际化协调 |
8·1、1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 |
8·1、2 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协调发展模式选择 |
8·1、3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
8·2 完善独立审计行业的监管机制,提升审计的整体功能 |
8·3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约束的建设 |
8·3、1 职业道德约束模式分析 |
8·3、2 注册会计师个人道德约束机制设计 |
8·3、3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质量控制 |
8·4 完善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职业责任的管理制度 |
8·4、1 审计欺诈的法律风险分析 |
8·4、2 注册会计师实施欺诈的成本性分析 |
8·4、3 防范独立审计欺诈行为法律风险的对策 |
8·4、4 加大审计欺诈的处罚力度,有效发挥法律的威慑力 |
8·5 打击会计舞弊行为的职业群体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着作 |
二、中文论文 |
三、英文论着 |
致谢 |
四、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评《审计实验室──审计实务个案分析》一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索[J]. 刘晓欧,魏艳华. 黑龙江科学, 2017(11)
- [2]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D]. 黎仁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 [3]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评《审计实验室──审计实务个案分析》一书[J]. 石途.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