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总结和反思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失误,对于继续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抗战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主要考察对象,对这一史学进行了整体性的研究。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直接源头在于唯物史观指导下的20~3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的开展,这一问题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乃至以后,加上“史学变革”的影响和“学术中国化”运动的推动,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终于在时代使命感的推动下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把握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我们考察这一史学现象的前提。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涉及到的一个主要领域是史学理论建设。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在从事史学研究时,重视社会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对各种错误史学观点的批判,重视历史主义的人物评价观和“人民本位”的史评原则等。此外,史家还关注史学与现实的结合,将史学研究与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结合,这一切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进步。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涉及到的又一个主要领域是古代社会史研究。从这一时期社会史的研究情况看,史家侯外庐的研究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此外,史家吕振羽和吴泽的原始社会史和殷周奴隶社会史研究成就也狠突出。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使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脉络和真相被人所知,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呼应了当时马克思所说的东方社会形态理论。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涉及到的第三个研究领域是中国思想史,这一研究涉及到的思想史研究领域很多,如中国政治思想、中国哲学思想、先秦诸子思想、明清哲学思想,涉及到的史家主要有侯外庐、吕振羽、郭沫若、杜国庠和嵇文甫等,他们的思想史研究颇具开创之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贡献极大,至今仍为学界所关注。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领域还包括中国通史的撰述,这一研究是抗战时期诸多史家极力主张、追求的目标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分内容通过对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中国通史研究的框架体系、主要观点、编写方法等的探讨,以及通过马克思主义史家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家的相关对比研究,论述了史家对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的贡献。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与发展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变迁史的重大事件,这一新的史学形态的出现和演变,既对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对抗战及其以后中国史学的走向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其时代局限性,如过渡关注现实,“借古说今”等,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一史学,以便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前进与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关于本专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二、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抗战重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时代使命
  • 第一节 战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 一、历史认识论的转变: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
  • 二、社会史论战与社会形态历史理论的构建
  • 三、社会史论战中唯物史观的运用评析
  • 第二节 “学术中国化”与抗战重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 一、抗战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群体的形成
  • 二、“学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的新阶段②
  • 三、重庆学界与延安学界的相互交流及其影响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推进
  • 第一节 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理论建构
  • 一、关于历史发展的合法则性等问题论述
  • 二、对各种错误历史观的批判
  • 三、确立“人民本位”的史评原则
  • 第二节 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 一、对史学与现实关系的强烈关注
  • 二、史学方法论的总结
  • 三、重视史料和历史考证的运用
  •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史理论的研讨
  • 一、古代社会史分期及其争论
  •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解读
  • 三、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社会史研究的深入
  • 第一节 古代社会史研究溯源
  • 第二节 侯外庐的“古典社会”研究
  • 第三节 吕振羽的原始社会史研究
  • 第四节 吴泽的古代社会史研究
  • 一、吴泽与《中国原始社会史》
  • 二、吴泽与《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
  • 第四章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 第一节 侯外庐的思想史研究
  • 第二节 吕振羽与《中国政治思想史》
  • 第三节 郭沫若、杜国库与先秦诸子思想研究
  • 一、郭沫若的先秦诸子思想研究
  • 二、杜国库的先秦诸子思想研究
  • 第四节 嵇文甫与晚明思想史研究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家中国通史研究概述
  • 一、进化史观指导下中国通史撰述回顾
  • 二、马克思主义史家的通史著述
  • 第二节 通史研究中社会形态理论的构建
  • 第三节 通史研究中历史发展动因论分析
  • 第四节 通史研究中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 第五节 通史研究中的编撰方式问题
  • 第六章 抗战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评述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价值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的若干反思
  • 一、反思问题之一:史学要不要为现实社会服务?
  • 二、反思问题之二:如何对待传统史学和海外先进史学与文化的关系?
  • 三、反思问题之三::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便进一步推动中国史学的发展?
  • 结语
  • 附录一:抗战时期华岗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贡献
  • 附录二: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主要著述目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吕振羽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构建[J]. 史学理论研究 2018(01)
    • [2].刘少奇与吕振羽的工作交往与革命情谊[J]. 湘潮 2018(10)
    • [3].吕振羽全集[J]. 中国图书评论 2016(10)
    • [4].吕振羽回乡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调研成果[J]. 湘潮 2017(01)
    • [5].李达指导吕振羽研究中国历史[J]. 湘潮 2017(08)
    • [6].“手持斧斤探垦深,穷荒原林路可寻”——读《吕振羽全集》[J]. 史学理论研究 2015(04)
    • [7].吕振羽的史学创新精神[J]. 理论与史学 2015(00)
    • [8].《吕振羽全集》[J]. 读书 2016(11)
    • [9].刘少奇秘书吕振羽的史学革命[J]. 广东党史 2010(04)
    • [10].珍贵的史料 伟大的人格——读《吕振羽画传》[J]. 湘潮(上半月) 2012(04)
    • [11].刘少奇秘书吕振羽的史学革命[J]. 文史春秋 2012(04)
    • [12].历史学家吕振羽[J]. 贵阳文史 2008(06)
    • [13].我所知道的吕振羽、匡亚明和公木[J]. 新文学史料 2015(02)
    • [14].一代名家的文化遗产——新版《吕振羽全集》感言[J]. 华夏文化论坛 2019(01)
    • [15].山沟沟出了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晋谒吕振羽故居[J]. 新湘评论 2012(19)
    • [16].吕振羽与湖湘文化[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12)
    • [17].吕振羽论治学[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8].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J]. 黑龙江史志 2013(19)
    • [19].吕振羽与“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J]. 档案时空 2014(07)
    • [20].吕振羽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发展的呈现与原因[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1)
    • [21].吕振羽的马克思主义儒学观[J]. 甘肃社会科学 2018(06)
    • [22].马克思主义史家风采的全面展示——《吕振羽全集》出版述论[J]. 史学史研究 2016(01)
    • [23].缅怀吕振羽为东北文博事业作出的贡献[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7(04)
    • [24].评吕振羽的学术人品[J]. 传承 2008(16)
    • [25].吕振羽晚年咏史诗中的民族思想与史学史理论[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6].吕振羽语录[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7].毋忘振羽[J]. 中国翻译 2010(02)
    • [28].吕振羽与“塘田战时讲学院”——纪念“塘田战时讲学院”创建80周年[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9].“史学吾华遗产富,继承批判莫相侵”——论吕振羽对乾嘉学派的继承与超越[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30].有热度的人心[J]. 风流一代 2017(35)

    标签:;  ;  ;  ;  

    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