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燕江小学366000
三年级作文是起步作文,在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整个求学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三年级的作文指导犹显关键。然而从二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三年级的突然成篇,学生一下子无法接受,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谈作文色变,而教师要面对的又是一群阅读面不广、知识面不广、见识也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的农村孩子,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无从下手。那么如何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是可怕的“老虎”呢?笔者曾经从事过三年级语文教学,尝试着摸索一些适合农村学生的做法,现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仿
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作文的概念,对于什么是作文,作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头脑中没有清晰明确的概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别说三年级孩子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就是有也无法组织语言像样地表达出来。因此在三年级伊始,我就着重让孩子们进行仿写练习。
1.仿写句子。语文书上有很多文质精美的文章,结构巧妙、语言优美,也有很多可供仿写的句子。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练习仿写这些句子。句子的仿写有多种多样,可仿写句子的格式,也可仿写句子的表达方式,甚至两种或几种结合同时模仿。仿格式的如《槐乡的孩子》这一课第一自然段就很值得模仿:“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我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离不开,就像”提出来,让孩子们模仿这样的格式说一说、写一写,孩子们就写出了诸如“孩子离不开妈妈,就像大海里的鱼儿离不开水,森林里的鸟儿离不开天空”这样的句子,让人欣喜。还有“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太阳是大家的》第二小节,《听听秋的声音》全诗等都是很好的模仿对象。仿比喻、拟人、排比等表达方式的句子,课文中更是不胜枚举,如《秋天的雨》这一课中“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等。只要有心,教师可以发现很多可供模仿的材料。
2.仿写段落。从句到段,三年级的孩子还是很难以一下子进行质的飞跃,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三年级的段落描写,我主要抓住总分关系进行仿写,如学完了《赵州桥》这一刻,我就抓住“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美观”这一段让学生仿写;《富饶的西沙群》这一课的很多段落也是总分关系,都是很好的借鉴的例子。模仿时允许学生用上课中的词句,这样可以降低写作难度,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难写。
二、扶
孩子起步作文的学习,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就像刚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大人在旁边的扶持,孩子才有勇气迈出步子,才能学好走路。三年级孩子作文的形成也离不开教师的“扶”。孩子的第一次作文,教师不仅要提供写作素材,还要指导每一段落该如何着笔。比如三上的第一篇作文要求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让孩子自己说自己的课外生活,不乏能说会道的孩子,但是如何把它转化为文字落在纸上却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在指导这篇作文时,我索性指定范围,即写“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指导之前我先带领同学们进行游戏,自己也参与当中,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刚刚游戏的过程,对孩子们印象深刻的细节绝不放过。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板书出关键词句,还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复述。最后给孩子们一个适当的作文开头与结尾,才让孩子动笔写。尽管孩子们写出的作文是千篇一律的,但只要他能把这个游戏的过程完整地写下来,了解到作文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作文应该具有完整性,让他们品尝到成功作文的快乐,后边的作文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了。当然,后边的作文教师也要扶着孩子写,只是这个“扶”的程度可越来越轻,直到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作文。
三、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语文课文的学习,同样也适用于作文的学习。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即语感的领悟。语感从何而来?从读中来。多读书,对语文、对作文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杜甫有诗为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不忘布置让孩子们每天去读两篇以上的作文,要求读出声音,每篇作文至少读两遍。以后逐渐提高要求,不仅要学会读作文,而且要学会积累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记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记忆的过程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教孩子们把积累到的词语和句子分类摘抄到另一本积累本上。实验证明,凌乱的、无条理性的内容不利于人的记忆,反之,分类的、块状的内容更容易记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读作文积累词句,孩子的词汇量有了量的变化。
四、连
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如果不懂得运用,就犹如盖房的散装,只是堆积在一起,而不能形成作文这栋“高楼大厦。”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孩子“盖房”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训练,孩子们也已懂得一些作文的基本模式,但还不能形成自己的作文语言。在孩子读作文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孩子每周必须完成一个训练:选择自己积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写一句话或一段话。这段话可以是写景,可以是写人,甚至可以是一个小故事、小童话。这个练习不仅让孩子们能深刻理解所积累的词语的含义,而且让孩子们学会运用,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不会让这些词句成为“堆积的散砖”,使孩子的作文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三年级作文教学是一个既重要而又有挑战性的课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