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缩短了传统硝化反应历程,减少氧消耗,提高生物脱氮过程的速率,近年来这种生物脱氮新工艺以其优势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固定化生物技术和生物脱氮技术相结合,既实现了短程硝化脱氮又强化了生物菌种的高效性。实验表明温度、pH和DO对生物沸石硝化过程中的亚硝酸盐氮的积累均有一定的影响。当溶解氧控制在1.5mg/L左右,pH值控制在8.0~8.5之间,温度控制在30℃左右时,短程硝化反应得到最佳反应效果,氨氮去除率达80%以上,亚硝酸盐累积率超过90%。以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短程反硝化反应,速率受众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温度、pH值、硝态氮浓度、有机碳源的种类与浓度等。实验表明,进水NaNO2质量浓度在2.5g/L,pH值应控制在8.0~8.5之间,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C/N=1.6时能取得较好的反应效果,9个小时后水中几乎检测不到NO2--N。实验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实时控制,实现和稳定短程硝化反应,氨氮去除率达到80%,出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达到159.1mg/L,从反应效果可以看出沸石表面吸附固定的菌体以氨氧化菌为主体,实现了吸附固定氨氧化菌脱氮的预期目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前言1.2 氨氮废水的危害性1.3 氨氮废水处理现状1.3.1 吹脱法1.3.2 折点加氯法1.3.3 选择离子交换法1.3.4 生物脱氮方法1.3.5 其它脱氮方法1.4 生物脱氮新技术1.4.1 新技术介绍1.4.2 典型工艺介绍1.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1.5.1 固定化技术的应用1.5.2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1.5.3 国内外研究情况1.5.4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的应用前景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2 基本原理2.1 水体中氨氮的存在形态2.2 生物脱氮过程和原理2.2.1 硝化作用2.2.2 反硝化作用2.2.3 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2.3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2.3.1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分类2.3.2 微生物固定化的影响因素2.3.3 常用的固定化微生物载体2.3.4 吸附固定法的优点3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3.1 实验材料3.1.1 实验设备3.1.2 实验试剂3.2 目标检测物3.3 实验分析方法3.3.1 氨氮的测定方法3.3.2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3.3.3 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3.3.4 总氮的测定3.3.5 活性污泥各项性能指标测定3.3.6 硝化速率和脱氮速率的测定4 微生物的培养和固定4.1 微生物培养4.1.1 硝化细菌4.1.2 反硝化细菌4.2 吸附载体的选择4.2.1 三种可选无机载体4.2.2 实验工艺流程4.2.3 无机材料的预处理4.2.4 氨氧化细菌的固定方法4.2.5 三种载体性能比较4.2.6 生物沸石研究4.2.7 小结5 最佳条件的确定5.1 吸附固定短程硝化反应的条件5.1.1 温度(T)对短程硝化反应的影响5.1.2 pH值对短程硝化反应的影响5.1.3 溶解氧(DO)对短程硝化反应的影响5.1.4 沸石用量对短程硝化反应的影响5.1.5 小结5.2 短程反硝化的条件5.2.1 影响因素分析2--N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5.2.2 不同的NO2--N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5.2.3 不同pH对去除效果的影响5.2.4 不同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5.2.5 不同C/N对去除效果的影响5.2.6 短程反硝化处理效果5.2.7 小结6 短程硝化-反硝化联合作用6.1 研究现状6.2 实验研究6.2.1 实验材料与方法6.2.2 过度曝气影响6.2.3 应用实时控制和条件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7 结论7.1 实验结论7.2 问题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吸附固定论文; 沸石论文; 短程硝化论文; 短程反硝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