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毛麦基因组新的特异重复序列的分离、鉴定和应用

簇毛麦基因组新的特异重复序列的分离、鉴定和应用

论文摘要

簇毛麦属(Dasypyrum ,又称Haynaldia)在植物分类上属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的小麦亚族(Triticinae),是小麦的近缘属之一。具有抗白粉病,抗叶锈病和秆锈,抗全蚀病,分蘖力强,小穗数多,耐旱耐寒,耐盐和蛋白质含量高等许多栽培小麦所需要的有利性状,是小麦性状、品质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簇毛麦属包括2个物种:二倍体簇毛麦D. villosum (L.) Candargy和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 breviaristatum (Lindb. F.) Frederiksen。目前,对二倍体簇毛麦的研究和利用相对较多,已经创制了几套硬粒小麦或普通小麦-二倍体簇毛麦异附加系与代换系,进而把来自染色体6V上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染色体4V上的抗眼斑病基因PchDv以及和抗小麦梭条花叶病基因Wss1导入到小麦中。最近我们在利用四川农业大学蒋华仁等率先在国内外合成的多年生簇毛麦-小麦的双二倍体的基础上,开展了将多年生簇毛麦这一珍贵物种的优异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工作,鉴定出一批导入多年生簇毛麦有利性状的优异资源并选育了一批具有多年生簇毛麦染色质的中间材料,建立了多个能够检测簇毛麦染色质的RAPD、SSR和SCAR分子标记,丰富了簇毛麦基因资源在小麦中的应用的实践。随着远缘杂交将小麦族植物优异基因导入小麦的染色体工程育种的进行,有效地检测与跟踪外源染色质显得十分重要。建立在DNA序列基础上的分子标记RAPD和SCAR技术以其准确、快捷、不受植物生长时期的限制、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的运用,特别在建立染色体特异性标记、基因组特异性标记和物种特异性标记上具有其他分子标记不可比拟的优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RAPD技术筛选出的高度重复序列(OPM2937)设计特异PCR引物对含簇毛麦染色质的材料以及对照组多个小麦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所有含簇毛麦染色质的材料均能扩增出目标片段,而对照组小麦均未扩增出目标片段。对一套中国春-簇毛麦附加系( Chinese Spring-D. villosum additions, CSDA1V-CSDA7V)的扩增结果表明CSDA1V-CSDA7V均能扩增出目标片段,表明OPM2937存在于簇毛麦全套染色体上。簇毛麦后代Y93-1-31等都能够扩增出约目标条带,表明该特异引物不仅可以用于鉴定簇毛麦,而且可以鉴定簇毛麦的后代。该标记可以作为多年生簇毛麦基因组的特异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到小麦背景中的多年生簇毛麦染色质。2、以中国春基因组总DNA为封阻,以OPM2937为探针对小麦-多年生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bVb,2n=42)中期染色体细胞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14条多年生簇毛麦染色体具有黄色杂交信号,该信号分布于多年生簇毛麦染色体除端部和着丝粒区以外的区域,进一步证实了OPM2937为簇毛麦基因组的特异重复序列序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小麦族外源基因的导入现状
  • 1.2 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
  • 1.3 黑麦基因导入小麦材料的研究
  • 1.4 偃麦草基因导入小麦材料的研究
  • 1.5 簇毛麦基因导入小麦材料的研究
  • 1.5.1 簇毛麦的生物学特性
  • 1.5.2 簇毛麦的有益基因
  • 1.5.3 多年生簇毛麦基因组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 1.6 簇毛麦外源基因导入小麦的途径
  • 1.6.1 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异易位系的建立
  • 1.7 小麦遗传背景下簇毛麦染色体组、染色体臂或片段的鉴定
  • 1.7.1 形态标记
  • 1.7.2 细胞学标记
  • 1.7.3 生化标记
  • 1.7.4 原位杂交
  • 1.8 小麦重复序列的研究
  • 1.8.1 小麦及近缘物种基因组中重复序列
  • 1.8.2 簇毛麦重复序列、分子标记的研究
  • 1.9 分子标记(molecular detection)
  • 1.9.1 RFLP
  • 1.9.2 RAPD
  • 1.9.3 SSR
  • 1.9.4 其它分子标记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材料来源
  • 2.3 实验方法
  • 2.3.1 基因组总DNA 提取及浓度测定
  • 2.3.2 荧光原位杂交
  • 2.3.2.1 发根
  • 2.3.2.2 制片
  • 2.3.2.3 探针DNA 和封阻DNA 的提取
  • 2.3.2.4 原位杂交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RAPD 引物的筛选
  • 3.2 簇毛麦基因组特异DNA 片段的测序结果
  • 3.3 簇毛麦基因组特异性PCR 标记的染色体定位及其对亲缘物种的检测
  • 3.4 序列比对结果
  • 3.5 供试材料染色体镜检
  • 3.6 荧光原位杂交
  • 第四章 讨论
  • 4.1 含簇毛麦血缘新材料丰富了小麦外源基因转移育种的基因源
  • 4.2 基于PCR 方法是建立簇毛麦基因组特异性遗传标记的有效途径
  • 4.3 特异DNA 序列标记的获得有利于簇毛麦遗传物质的准确鉴定
  • 4.4 簇毛麦新型分子标记可以辅助小麦抗性育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材料基因组战略的进展及我国的对策建议[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0(02)
    • [2].基因组编辑农业动物及其管理的共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9)
    • [3].基因组挖掘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7(02)
    • [4].基因组的退化[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7(05)
    • [5].滩羊毛色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01)
    • [6].大量提取羊草基因组方法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6)
    • [7].基因组“暗物质”摭谈[J]. 生物学教学 2020(04)
    • [8].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J]. 遗传 2017(03)
    • [9].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及国内外发展态势分析[J]. 生物产业技术 2016(04)
    • [10].基因组“暗物质”作用正逐渐被揭示[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3(06)
    • [11].转录组测序揭示翼盖蕨(Didymochlaena trancatula)的全基因组复制历史[J]. 生物多样性 2019(11)
    • [12].基因组选择在猪杂交育种中的应用[J]. 遗传 2020(02)
    • [13].柚子基因组比较分析以及祖先染色体重构[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4].四种提取方法提取玉米基因组的比较[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12)
    • [15].基因组选择一步法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9)
    • [16].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03)
    • [17].尾分析法在不同规模群体中开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17(07)
    • [18].多元自动化基因组工程[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6)
    • [19].基因组医学:过去、现在和将来[J]. 世界科学 2011(06)
    • [20].基因组改组技术及其在工业微生物改良中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07)
    • [21].糖皮质激素的非基因组作用及机制[J]. 当代医学 2010(06)
    • [22].后基因组时代——进展、问题、经验与前景[J]. 生理科学进展 2010(04)
    • [23].基于枯草芽孢杆菌产物应用的基因组精简研究进展[J]. 生命的化学 2020(04)
    • [24].恶性肿瘤或有好转临界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9)
    • [25].恶性肿瘤或有好转临界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1)
    • [26].基因组3D结构的功能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0)
    • [27].恶性肿瘤或有好转临界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2)
    • [28].遗传发育所在作物基因组单碱基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J]. 蔬菜 2017(03)
    • [29].家畜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J]. 遗传 2017(05)
    • [30].2017基因组编辑专刊序言[J]. 生物工程学报 2017(10)

    标签:;  ;  ;  ;  

    簇毛麦基因组新的特异重复序列的分离、鉴定和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