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卵母细胞成熟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培养体系,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卵母细胞成熟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石德顺,陆凤花[1](2019)在《共培养体系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是进行体外胚胎生产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存在成熟率低、受精率低和胚胎质量差等问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是制约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的重要因素,共培养体系可提高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本文主要从卵母细胞成熟与卵泡细胞共培养、与裸卵共培养和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3个方面综述共培养体系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为共培养体系应用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瞿静雯,王健,李拥军,王强,尹修远[2](2019)在《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培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卵母细胞培养是胚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不断完善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条件,可以大大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质量,充分发挥绵羊卵母细胞的繁殖潜力。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其中培养液成分包括基础培养基、血清、激素、卵泡液、生长因子、抗氧化物和维生素等6个方面。笔者对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培养的培养液成分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质量和促进体外胚胎技术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付蕾[3](2019)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孕症的医学定义为1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没有成功妊娠。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计,30年前全国初婚女性不孕症总发生率约为6. 89%[1]。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晚婚晚育者、卵巢功能不全者、年轻化肿瘤患者等都逐年增多,中国不孕症患者比例大幅上升。2012年《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发生率高达12. 5%,已接近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06期)
惠董娜,任文娟,冯晓琴,雷鑫,王治平[4](2019)在《颗粒细胞复合体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颗粒细胞复合体应用于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CSI-ET治疗的156例不育患者促排卵周期中废弃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共收集MⅠ期和GV期未成熟卵母细胞305枚,以随机方式入组到对照组(C组,培养时不添加颗粒细胞复合体)和实验组(T组,培养时添加颗粒细胞复合体)进行培养,并按照MⅠ期和GV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MⅠ-C组、MⅠ-T组和GV-C组、GV-T组。观察各组的体外成熟及受精后胚胎发育情况等。结果 MⅠ-T组体外培养48h后的总成熟率显着高于MⅠ-C组(88.42%vs.73.62%,P<0.01),体外培养24h的成熟率(80.00%vs.65.93%)、正常受精率(69.74%vs.53.33%)、受精率(75.00%vs.55.00%)及优质胚胎率(35.56%vs.12.00%)均显着高于MⅠ-C组(P<0.05),且MⅠ-T组的卵母细胞利用率亦显着高于MⅠ-C组(21.05%vs.5.00%,P<0.01);MⅠ-T组获得4个囊胚,多于MⅠ-C组(1个囊胚)。GV-T组体外培养48h的总成熟率显着高于GV-C组(65.00%vs.35.59%,P<0.01);GV-T组培养24h的各项指标与GV-C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GV-T和GV-C两组均未获得囊胚。结论含有颗粒细胞复合体的共培养体系可以提高促排卵周期中不同来源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改善MⅠ期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但是否能改善GV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生殖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通[5](2018)在《绵羊卵母细胞“双阶段”成熟培养及p66Shc在绵羊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表达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动物胚胎体外生产效率低,很大程度上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差以及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暴露于人工化学合成静态的、不适的体外培养环境中造成的氧化应激有关。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胚胎胞质氧化还原稳态的维持是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以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卵巢上卵泡内壁层颗粒细胞产生的生理性旁分泌因子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具有维持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停滞的特性。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原癌基因SHC(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transforming protein C,SHC)编码的亚型66KDa线粒体氧化应激蛋白(p66Shc)及其信号特性在调控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机体衰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C型利钠肽预孵育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对卵母细胞核减数分裂进程及成熟质量的影响,采用C型利钠肽暂时抑制绵羊卵母细胞核减数分裂进程延长胞质成熟时间,促进核质同步成熟,以期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及其受精后胚胎的发育潜能,同时研究了氧化应激蛋白p66Shc在绵羊卵母细胞和胚胎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对胞质氧化还原稳态调控的分子机理,为改善绵羊体外培养体系,提高体外胚胎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构建了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双阶段”成熟培养体系,分析了氧化应激基因p66Shc在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模式,以及与线粒体分布和活性、ROS水平及氧化还原稳态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p66Shc对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氧化还原调控分子机制网络以及p66Shc的功能作用提供理论依据。综上所述,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利用C型利钠肽构建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双阶段”成熟培养体系。首先使用生理性减数分裂抑制剂C型利钠肽预孵育液孵育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COCs),然后转入成熟液中进行第二阶段的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结果表明,200 nM/L CNP能够在4 h之内有效维持绵羊COCs的减数分裂停滞,而且CNP受体NPR2(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2,NPR2)主要在绵羊卵丘颗粒细胞上表达。与常规标准24 h IVM和其他实验组相比,200nM/L CNP预孵育COCs 4 h,然后体外成熟24 h的囊胚率和囊胚质量显着优于其他实验组(P<0.05)。此外,成熟前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le,GV)卵母细胞中线粒体主要呈现明亮的周边分布和整个细胞质中细微的弥散分布模式。而200 nM/L CNP预孵育COCs 4 h后,线粒体颗粒定位到胞质外周和核周区域。200 nM/L CNP预孵育4 h然后体外成熟24 h的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与常规24 h成熟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分布模式相似,线粒体主要集中于卵母细胞的皮质区域,但线粒体簇更多、更大。这些结果表明,CNP预孵育绵羊COCs提高了卵母细胞的成熟质量和发育能力,并且具有促进体外胚胎生产效率的巨大潜力。2.p66Shc在绵羊卵母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胞质氧化还原稳态的关系。采用RT-q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对成熟前后不同质量绵羊卵母细胞中p66Shc mRNA的表达丰度进行分析,利用细胞免疫荧光结合MitoTracker Red探针对p66Shc蛋白和线粒体进行共定位,同时利用荧光探针DCFH-DA和卵母细胞自发荧光分别对成熟前后不同质量卵母细胞内ROS水平和氧化还原稳态进行检测,此外,采用外源促氧化剂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处理成熟前优质卵母细胞。结果表明,成熟前劣质和成熟后老化卵母细胞中p66Sh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显着高于成熟前优质和常规24 h成熟的卵母细胞(P<0.05);与成熟前优质和常规24 h成熟的卵母细胞相比,成熟前劣质和成熟后老化卵母细胞表现出线粒体分布紊乱和活性下降、ROS水平升高以及氧化还原稳态失衡的状态,此外,外源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显着上调p66Shc蛋白的表达(P<0.05)并促使p66Shc由胞质向细胞核定位。综上表明,p66Shc在劣质和老化的绵羊卵母细胞中呈现高水平的表达特征,p66Shc高表达影响了绵羊卵母细胞胞质氧化还原稳态。3.p66Shc在绵羊早期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空间定位模式。采用RT-qPCR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66Shc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mRNA表达丰度和蛋白表达水平及空间定位模式。结果表明,p66Shc mRNA和蛋白在早期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p66Shc mRNA在4-8细胞阶段显着下调(P<0.05),在胚胎基因组激活后的桑椹胚和囊胚阶段显着上调(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66Shc蛋白主要定位于植入前胚胎发育各个阶段卵裂球细胞质的周边区域。值得注意的是,36位丝氨酸(Ser-36)磷酸化的p66Shc在胚胎基因组激活之前2-8细胞阶段仅定位于细胞质,胚胎基因组激活后磷酸化的(Ser-36)p66Shc不仅定位于细胞质区域,而且主要在细胞核定位。由此推测,p66Shc基因的表达与定位与绵羊早期胚胎发育调控存在密切的关系。4.p66Shc参与绵羊早期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质氧化应激。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卵裂(≤28 h)胚胎的囊胚率(66.67%)显着高于晚期卵裂(>28 h)胚胎的囊胚率(22.93%)(P<0.05)。与早期卵裂胚胎相比,晚期卵裂胚胎p66Shc mRNA和蛋白高丰度表达并且线粒体活性较低。此外,外源性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显着降低胚胎发育能力(P<0.05),上调p66Shc蛋白的表达丰度(P<0.05),然而抗氧化剂(1U/ul过氧化氢酶和10~-66 mol/L褪黑素)处理缓解了H_2O_2诱导胚胎发育能力衰退、ROS积累以及p66Shc表达的累积。外源性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诱导了36位丝氨酸(Ser-36)磷酸化的p66Shc从胞质向细胞核定位。这些结果表明p66Shc及其Ser-36磷酸化参与了绵羊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胞质氧化应激调节。5.siRNA显微注射敲低p66Shc降低了绵羊胚胎氧化损伤的风险并提高了胚胎的发育能力。将靶向p66Shc特异的CH2结构域的3种特异性siRNA分子显微注入绵羊合子阶段的细胞质中,同时设计了3个对照组(没有注射,注射溶剂无酶水和注射非特异性siRNA)以测试显微注射技术的潜在作用及干扰分子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在绵羊合子阶段显微注射p66Shc siRNA导致p66Shc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着降低(P<0.05)。p66Shc敲低胚胎表现出细胞内ROS水平显着降低(P<0.05)和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的显着减少(P<0.05),并且p66Shc敲低胚胎表现出发育至桑葚胚的倾向。这些发现表明,敲低p66Shc可能提高了胚胎在基因组激活阶段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晨,王浩晨,周雪雁[6](2018)在《成熟液成分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所用的成熟液主要成分有:基础培养基(TCM199、M2、M16)、动物血清(或PVA)、激素(FSH、LH)、生长因子(EGF、IGF-I、LIF)、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含巯基化合物(巯基乙胺、β-巯基乙醇)。主要论述了基础培养基、动物血清、激素、生长因子、抗生素、含巯基化合物六个方面的成熟液成分对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2期)
王玉恒,索朗斯珠,贡嘎,王刚,王冬经[7](2018)在《西藏林芝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良好的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为改善牦牛繁殖力研究提供基础参考。通过参考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对西藏林芝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h后观察卵丘扩展和第一极体排出情况,从而判定卵母细胞是否成熟。结果表明牦牛卵泡内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的卵丘细胞团至少向外扩展了裸卵直径的2倍,并且卵母细胞有第一极体排出,此时牦牛卵母细胞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卵母细胞成熟率达(67.27±3.2)%。结果说明此培养体系能应用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8年01期)
刘卫卫,韩伟,郝向伟,黄国宁[8](2017)在《时差监测培养系统在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其授精时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时差监测培养系统在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中的应用,并探讨核成熟后最佳的授精时机。方法收集我生殖中心促排卵周期中捐赠用于科研的240枚GV期卵母细胞,应用时差监测培养系统联合IVM技术,观察卵母细胞核成熟的动力学参数,包括GV破裂时间、第一极体排出时间、MI持续和MⅡ静止的时间段。经过培养,对其中160枚卵母细胞根据第一极体排出后不同ICSI授精时间分为3组:<3h组、3~6h组和>6h组,比较各组的受精情况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240枚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为73.3%,平均GV破裂时间为实施IVM后的(7.0±0.3)h,MI持续平均时间为(14.9±0.2)h,第一极体排出平均时间为(22.7±0.5)h。不同授精时间3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时差监测培养系统为未成熟卵母细胞IVM培养系统优化提供了新思路;第一极体排出后的3~6h实时ICSI可用胚胎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其具体影响及最佳授精时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生殖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秦康乐,郭海燕,李拥军,程国虎,张昊[9](2017)在《激素浓度对羔羊和成年母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本地白山羊羔羊为主要研究对象,经羔羊屠宰场取卵后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在成熟培养液里添加不同浓度的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探讨FSH和LH对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并对比羔羊与母羊的后期胚胎发育能力,以探究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机制。在成熟液里添加浓度为2.5、5.0、7.5、10.0、12.5μg/m L的FSH+LH,成熟培养后,其结果显示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FSH和LH对卵母细胞成熟率有显着影响。其中成熟液中添加5.0μg/m L FSH和LH浓度的羔羊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高于其他4组;成熟液中添加10.0μg/m L FSH和LH浓度的成年母羊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高于其他4组;且羔羊和成年母羊卵母细胞在相同浓度成熟液中培养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5期)
李所,李啸晨,康锦丹,朱海瑛,郭庆[10](2017)在《DNA甲基化抑制因子5-AzaDc对犬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核成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旨在研究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 Dc)对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研究比较添加不同浓度5-Aza Dc(1、2μmol/L)处理不同时间(1、2、48、72 h)观察的犬卵母细胞成熟情况,并通过DNA甲基化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5-Aza Dc对DNA甲基化在犬卵母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及趋势变化。结果表明:添加2μmol/L的5-Aza Dc处理48 h,所有卵母细胞均脱离GV期,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进入GVBD-MⅡ期的比率(28.3%vs.87.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成熟卵母细胞的DNA甲基化染色位点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并未在细胞质中出现,DNA甲基化程度显着降低,并使染色质凝集。综上所述,添加2μmol/L的5-Aza Dc处理48 h可以通过抑制DNA甲基化水平提高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短时间的抑制DNA甲基化水平对犬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恢复有积极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卵母细胞成熟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卵母细胞培养是胚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不断完善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条件,可以大大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质量,充分发挥绵羊卵母细胞的繁殖潜力。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其中培养液成分包括基础培养基、血清、激素、卵泡液、生长因子、抗氧化物和维生素等6个方面。笔者对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培养的培养液成分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质量和促进体外胚胎技术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卵母细胞成熟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俊,石德顺,陆凤花.共培养体系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19
[2].瞿静雯,王健,李拥军,王强,尹修远.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培养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付蕾.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9
[4].惠董娜,任文娟,冯晓琴,雷鑫,王治平.颗粒细胞复合体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中作用的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19
[5].张通.绵羊卵母细胞“双阶段”成熟培养及p66Shc在绵羊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表达调控[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6].王晨,王浩晨,周雪雁.成熟液成分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影响的研究进展[J].湖北畜牧兽医.2018
[7].王玉恒,索朗斯珠,贡嘎,王刚,王冬经.西藏林芝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J].高原农业.2018
[8].刘卫卫,韩伟,郝向伟,黄国宁.时差监测培养系统在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其授精时机中的应用[J].生殖医学杂志.2017
[9].秦康乐,郭海燕,李拥军,程国虎,张昊.激素浓度对羔羊和成年母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
[10].李所,李啸晨,康锦丹,朱海瑛,郭庆.DNA甲基化抑制因子5-AzaDc对犬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核成熟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