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莴苣论文-赵永华,温祥珍,李亚灵,许玉坤

叶用莴苣论文-赵永华,温祥珍,李亚灵,许玉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用莴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基质厚度,根系环境

叶用莴苣论文文献综述

赵永华,温祥珍,李亚灵,许玉坤[1](2019)在《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基质厚度的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春、夏两季温室栽培,研究不同基质厚度(6、10、14 cm)对叶用莴苣根系环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越厚,叶用莴苣根系温度和基质含水量变化幅度越小;10 cm和14 cm处理的叶面积、叶片数均优于6 cm处理,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亦均显着高于6 cm处理,而硝酸盐含量显着低于6 cm处理。综合考虑栽培架承重及成本投入,10 cm厚度的育苗基质与羊粪(3 V∶2 V)复混基质适用于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10期)

王加倍,王久兴[2](2019)在《不同浮板形式对静止浮板水培叶用莴苣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浮板形式对静止浮板水培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上、下厚度均为2 cm的双层浮板栽培叶用莴苣效果最好。其株型较大,株高26.72 cm,开展度32.15 cm,茎粗10.90 mm,叶片数9.81片,叶长23.56 cm,叶宽14.63 cm,叶面积229.78 cm~2,根体积9.54 cm~3;生物积累量高,冠鲜质量为47.51 g,根鲜质量9.48 g,总鲜质量56.99 g,冠干质量3.037 0 g,根干质量0.935 3 g,总干质量3.972 3 g;营养品质与常规灯芯式深水培相近。因此,进行叶用莴苣静止浮板水培,可以使用上层厚2 cm,定植孔直径2 cm,下层厚2 cm,定植孔直径5 cm的双层浮板。(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佟静,吴萍,季延海,梁浩,武占会[3](2019)在《叶用莴苣(生菜)单粒播种、一次成苗穴盘育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用莴苣(生菜)种子经精选、引发和丸粒化处理后,采用单粒播种、一次成苗穴盘育苗技术,可显着提高育苗效率,节省用种、用工成本,生产100万株种苗理论上可节省11 640元。(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9期)

谢书越,刘帅,黄聪灵,陈炎,王刚[4](2019)在《吡虫啉在叶用莴苣及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湖南、江苏、河北、宁夏、重庆、广东6地的田间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研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叶用莴苣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最终残留量,结果显示,吡虫啉在叶用莴苣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叶用莴苣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9~4.6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8.6~8.7 d。收获期吡虫啉在叶用莴苣中的残留量为<0.78 mg/kg,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13 mg/kg。结果表明,吡虫啉属易降解农药,其在叶用莴苣上的最终残留量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规定的吡虫啉在圆生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2 mg/kg),按试验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是安全的,安全间隔期为7 d。(本文来源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期刊2019年04期)

陈胜伦,周豪,刘豫,金卓君,杨聪[5](2019)在《外源硒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外源硒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硒(0、0.1、0.2、0.4、0.8 mg/L)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施硒增加了叶用莴苣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当浓度为0.2 mg/L时达到峰值。叶面喷施硒不同程度提高了有机酸总量及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当硒浓度为0.2 mg/L时,总酸含量、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喷施0.8 mg/L外源硒使叶用莴苣风味物质总量增加了44.15%,其中2-辛醇、4-羟基-4-甲基环己酮、7-十七烷酮、乙酸己酯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2.31%、28.87%、33.46%和80.52%。叶面喷硒可以提高叶用莴苣的营养品质、增加风味物质含量,以硒浓度为0.2 mg/L时品质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0期)

陈晨,李秉妍,范双喜,郝敬虹[6](2019)在《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叶用莴苣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明外源生长素、赤霉素协同调控叶用莴苣生长发育的内在机制。【方法】以叶用莴苣GB-31为材料,通过单独喷施外源生长素、赤霉素以及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喷施处理后,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植株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单独喷施外源生长素、赤霉素以及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喷施处理,短期处理均能促进植株生长,长期处理后会导致茎伸长。其中喷施生长素效果缓慢,在处理9d内能促进植株生长;喷施赤霉素处理3d促进植株生长但茎细弱;生长素、赤霉素混合喷施,植株在处理3d生长迅速,茎迅速伸长,且生长势较强。与对照相比,外源喷施激素处理后,在处理第4天,生长素、赤霉素以及脱落酸含量显着升高,但在处理后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混合喷施40mg/kg生长素和25mg/kg赤霉素能在短时间快速促进叶用莴苣生长;且高水平的生长素、赤霉素以及脱落酸有利于叶用莴苣的快速生长。(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璐[7](2019)在《叶用莴苣LsSTPK和LsMAPK4基因的克隆与LsSTPK基因在抽薹中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适宜在凉爽湿润的条件下生长,在夏季时,气温升高容易出现先期抽薹,导致品质下降,这是影响叶用莴苣实现周年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关于调控叶用莴苣高温抽薹分子机制的研究尚少。因此,挖掘与叶用莴苣高温抽薹相关的基因,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对培育耐抽薹品种和解决叶用莴苣周年生产难题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前期在关于叶用莴苣高温抽薹的差异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中筛选到两个差异蛋白,分别为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PK)和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K4),这两个蛋白在高温抽薹组表达量下调。然而,STPK基因在叶莴苣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抽薹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试验以叶用莴苣‘GB30’品种为材料,利用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qPCR以及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等方法,初步探究LsSTPK和LsMAPK4基因在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的作用,为避免叶用莴苣夏季高温抽薹,实现周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1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将其命名为LsSTPK基因,该基因编码区为1095 bp,共编码365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sSTPK被定位于细胞核。2.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1个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命名为LsMAPK4基因,该基因全长1641 bp,编码区为1134 bp,共编码378个氨基酸,具有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sMAPK4被定位于细胞核。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sSTPK基因和LsMAPK4基因在叶用莴苣茎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根和叶;转录和翻译水平上,高温处理下该基因在茎中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受高温影响。4.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方法将LsSTPK基因沉默后,茎长大于对照组,同时IAA、GA_3和AB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处理组植株花芽分化,对照组植株未见花芽分化。以上结果表明,LsSTPK抑制了高温条件下叶用莴苣抽薹。(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期刊2019-05-01)

王浩然,张旸一,刘超杰,韩莹琰,范双喜[8](2019)在《微生物富硒菌肥在叶用莴苣生产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微生物富硒菌肥农业生产上实际应用寻找依据。【方法】以安妮、北紫生二号和北紫生叁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裂区试验法,在叶面上喷施微生物富硒菌肥,分析营养品质及硒含量。【结果】叶面喷施微生物富硒菌肥可以有效增加叶用莴苣的单株质量和硒、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且不同品种的叶用莴苣外源施硒的最佳喷施浓度和喷施时间存在显着差异。【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安妮喷施稀释25倍菌肥、北紫生二号和叁号使用稀释30~60倍菌肥时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丽琴,兰梅,徐学忠,胡靖锋,杨红丽[9](2019)在《不同播期对叶用莴苣类蔬菜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云南叶用莴苣类蔬菜制种提供参考,以结球生菜、散叶生菜、油麦菜为供试材料,在昆明市嵩明县和元谋县分别进行大棚种植和露地种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其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嵩明县大棚种植和元谋县露地种植油麦菜不同播期均有完整的生育期,全生育期分别为171~196d和163~186d;结球生菜在嵩明县大棚内种植仅6-7月和元谋县露地种植仅6-9月播种的有全生育期,其余播种期均不能抽薹;散叶生菜在嵩明县大棚内种植5-8月播种的有全生育期,为194~206d,在元谋县露地种植播种期在2-3月和7-9月存在全生育期,为191~203d。嵩明县大棚种植油麦菜的抽薹率和单株采种量均以5-8月播种的较高,抽薹率>95%,单株采种量>13g;元谋县露地种植油麦菜不同播期的抽薹率和单株采种量均以8-9月播种的较高,抽薹率在95.6%~98.5%,单株采种量>20g;散叶生菜在元谋县露地种植的抽薹率在57.5%~73.4%,单株采种量在5.3~9.8g,以8月8日播种的散叶生菜单株采种量最高;结球生菜抽薹率及单株采种量较低,种子不够饱满,在云南地区不可繁种。油麦菜和散叶生菜在云南省元谋县开花结籽正常,种子产量高且品质好。(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秉妍,张梦佳,李凡,韩莹琰,刘超杰[10](2019)在《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茎长和花芽分化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分析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茎长变化和花芽分化的进程。【方法】以叶用莴苣耐抽薹品种GB-4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方法观察常温20℃/13℃(日/夜)及高温33℃/25℃(日/夜)条件下16、24、32、40、48、56、64d的茎长和花芽分化变化。【结果】经过高温处理后,茎抽长较快,茎顶端生长点由圆锥形逐渐加宽变平,变为半球形,在第32天进入花芽分化始期,第40天花芽基部凸起,第64天分化出总苞片;而常温条件下的叶用莴苣直到第64天才开始花芽分化,茎长变化缓慢。【结论】综合茎长和花芽分化进程的变化,得知叶用莴苣品种GB-4在高温处理第32天开始抽薹。(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叶用莴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不同浮板形式对静止浮板水培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上、下厚度均为2 cm的双层浮板栽培叶用莴苣效果最好。其株型较大,株高26.72 cm,开展度32.15 cm,茎粗10.90 mm,叶片数9.81片,叶长23.56 cm,叶宽14.63 cm,叶面积229.78 cm~2,根体积9.54 cm~3;生物积累量高,冠鲜质量为47.51 g,根鲜质量9.48 g,总鲜质量56.99 g,冠干质量3.037 0 g,根干质量0.935 3 g,总干质量3.972 3 g;营养品质与常规灯芯式深水培相近。因此,进行叶用莴苣静止浮板水培,可以使用上层厚2 cm,定植孔直径2 cm,下层厚2 cm,定植孔直径5 cm的双层浮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用莴苣论文参考文献

[1].赵永华,温祥珍,李亚灵,许玉坤.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基质厚度的环境效应分析[J].中国蔬菜.2019

[2].王加倍,王久兴.不同浮板形式对静止浮板水培叶用莴苣生长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3].佟静,吴萍,季延海,梁浩,武占会.叶用莴苣(生菜)单粒播种、一次成苗穴盘育苗技术[J].中国蔬菜.2019

[4].谢书越,刘帅,黄聪灵,陈炎,王刚.吡虫啉在叶用莴苣及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及安全性评价[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

[5].陈胜伦,周豪,刘豫,金卓君,杨聪.外源硒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6].陈晨,李秉妍,范双喜,郝敬虹.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叶用莴苣生长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9

[7].王璐.叶用莴苣LsSTPK和LsMAPK4基因的克隆与LsSTPK基因在抽薹中的功能分析[D].北京农学院.2019

[8].王浩然,张旸一,刘超杰,韩莹琰,范双喜.微生物富硒菌肥在叶用莴苣生产上的应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9

[9].张丽琴,兰梅,徐学忠,胡靖锋,杨红丽.不同播期对叶用莴苣类蔬菜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9

[10].李秉妍,张梦佳,李凡,韩莹琰,刘超杰.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茎长和花芽分化的观察[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叶用莴苣论文-赵永华,温祥珍,李亚灵,许玉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