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儒家课程思想是儒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了儒家教育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任务、特点与发展状况。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文化,因此,系统研究儒家课程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和创造性的超越将有助于我们建立本土化的课程理论;有助于为世界课程理论发展注入丰富的文化资源,从而将更多元、更有意义的文化形式带入课程领域;也有助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文化传统。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是以传统儒家课程思想为基础,借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及方法论,对后现代主义所凸显的那些当代课程的主要问题所做出的回应。其主要工作是要以后现代主义为工具来阐释和宣扬儒家课程思想的固有价值和当代意蕴,并且借鉴后现代理论来展开对现代课程所存在问题地诊断与分析,从而建构起一个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发展的美好愿景,促进儒家课程思想的发展和时代价值的发挥。影响儒家课程思想发挥当代价值的最终因素,就在于儒家课程思想能否踏上一个后现代之途,也即是能否实现一个“走向后儒学的课程观”。全文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本研究提出的原因所在,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前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并说明了研究的思路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儒家课程思想的历史透视及特点。儒家课程思想从萌芽到理论化的整个过程都有着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并且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具体发展的需要也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倾向与特点。总体而言,儒学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体现出了一种原始的人文主义情怀,“尊德性”是其课程思想的宗旨。第三部分,儒家课程思想的现代困境与回应。儒学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是二十世纪新儒家研究的主要范畴之一,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成为了阻碍新儒学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样,现代性也对儒家课程思想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使儒家课程思想在现代社会制度、现代意识形态与现代教育制度等几个方面显得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清醒地认识儒家课程思想的现代困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应对之道。而超越现代性,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来对儒家课程思想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则是提升儒家课程思想时代发展动力所必须的。第四部分,后现代主义对儒家课程思想转向的启示。儒家课程思想的时代发展必须做出某些超越现代性的转化。无论是从时代性的发展,还是社会文化精神的发展趋势来看,后现代性都是其必然的发展路径。无独有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儒家课程思想之中也不时闪现出一些后现代的映像,这就更加有助于儒家课程思想从后现代主义中汲取养分。同时,后现代主义也对儒家课程思想的转向提供了一些方法论上的启示。第五部分,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价值阐释。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价值阐释表明了儒家课程思想在认识和处理后现代转向这一问题时的所处地位和所持态度。笔者认为,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价值取向包括基本立场、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坚持、对后现代主义的理性认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世界性与民族本位性的协调是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基本立场。而实现课程对个体生命化的关照、实现个体精神自由的发展、充拓课程的伦理道德精神以及确立合理的课程主体性则是对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价值实现的体现。第六部分,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图景。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图景是笔者根据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课程实践领域给人们提出的新挑战而做出的些许回应。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的实质代表了一种走向“后儒学”的课程观。建构这个图景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可以加速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进程、促进课程理论的多元化和本土化发展、提高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自主能力,更在于其可以在保持儒家传统优秀课程思想的基础上,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与方法论对现代主义课程进行审视,从而切实地对我们的课程走出现代性困境提供启示。第七部分,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的启示。当前学校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和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之间的差距还很大。而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图景至少在课程目的观、课程内容观、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管理等几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以帮助我们不断修正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使之能够逐渐向着这一美好的愿景趋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学科课程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对教学的观照[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08)
- [2].《国际贸易》课程思想政治的教学路径探析[J]. 农村青年 2020(04)
- [3].基于课程思想,挖掘技术生长点——以《文本信息加工》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Z2)
- [4].基于课程思想的网络交往教学内容设计[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05)
- [5].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思想[J]. 江西教育 2009(33)
- [6].关于构建“1+X”语文课程的深度思考[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Z1)
- [7].论西方课程思想的历史演变[J]. 教育现代化 2018(04)
- [8].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的再解读:一种比较分析的视角[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2)
- [9].美国大学课程思想的演进及借鉴[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23)
- [10].简析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1].杜威教学与课程思想的道家美学诠释[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12].福泽谕吉课程思想初探[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1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课程思想的体验探究[J]. 数学教学通讯 2018(11)
- [14].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的发展历程[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0(09)
- [15].论梁启超的课程思想[J]. 教育评论 2011(04)
- [16].杜威活动课程思想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05)
- [17].试论我国近代大学课程思想的演变及特点[J]. 现代教育科学 2008(05)
- [18].课程·经验·艺术——杜威课程思想的美学意蕴[J]. 教育学报 2015(05)
- [19].校长的课程“领”“导”“力”[J]. 新课程(综合版) 2011(07)
- [20].论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11)
- [21].张居正学政改革的课程思想及其启示[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2].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思想及其教学启发[J]. 中学生英语 2017(48)
- [23].儒家课程思想的现代转化[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4].陈鹤琴与蒙台梭利幼儿课程思想比较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
- [25].《课程与生活——基于西方课程思想史的考古学判读》简介[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4)
- [26].塔木德:施瓦布实践课程思想根源[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08)
- [27].夏山学校课程思想的特点及启示[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03)
- [28].抓住幼教本质 建立正确的课程思想[J]. 当代学前教育 2016(02)
- [29].浅谈高中新课程思想与物理教学有效融入[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4(06)
- [30].张栻课程思想钩沉[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