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油酸复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壳聚糖油酸复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论文摘要

纳米药物具有能够改善药物的溶解速率,增强药物的靶向性、缓释性、可控性,低毒性及智能性等性质。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近年来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壳聚糖基纳米微粒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药物控释载体。本文建立了一种壳聚糖油酸复合物纳米微球体系,对这种体系进行了特性分析,并对纳米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本论文制备了油酰壳聚糖复合物(OCS),并检测了OCS的物理化学性质。利用OCS制备出纳米微球,分析了该纳米微球对成纤维细胞及血液细胞的细胞毒性、体内分布情况以及透粘膜特性。选用阿霉素和利福平做模型药物,检测了OCS纳米微球对药物的控释情况。在OCS疏水修饰的基础上通过羧甲基化、季铵盐化以及降解得到壳寡糖的办法制备了水溶性的两亲衍生物,并制备出纳米微粒。制备了OCS包被的聚丙酸-乙醇酸(PLGA)纳米微球。利用EDC介导反应及壳聚糖和油酰氯反应的办法合成OCS,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检测证明了产物的结构。OCS溶解性比壳聚糖差,但是溶解性随pH变化的趋势和壳聚糖一样;随着OCS取代度的增高溶解性降低;随着OCS分子量的增大溶解性降低。所制备的OCS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随着取代度的增高和分子量的降低,这种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逐渐增强。OCS在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粘度,粘度高于壳聚糖,且粘度随着取代度的增大和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强。OCS在盐酸中的粘度比在乙酸中低;温度增高OCS粘度降低。OCS具有一定的吸湿性,但是吸湿性比壳聚糖差,油酸基的引入打破了壳聚糖分子原来的排列,并且占据了部分氨基的位点,氨基数量的减少使氢键的减少,因此OCS吸湿性比壳聚糖差。通过荧光探针实验、激光球度散射仪、透射电镜观察检测了OCS纳米微球的成球性质。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大,取代度的增大,OCS分子量的降低成球趋势愈加明显。取代度5%、11%、27%的三个样品临界聚集浓度(CAC)值分别是79.43mg/L、31.6mg/L和10mg/L。分子量的增大不利于微球形成,分子量越大,CAC值越大。CH2Cl2的加入有利于OCS溶液中疏水微区的形成。利用乳化均质法处理OCS可以形成纳米微球,所制备的纳米微球呈圆形,形态完整。取代度5%和11%的两个样品所形成的纳米微球的粒径分别是327.4nm和275.3nm;随着OCS取代度增大球粒径降低,因为在高取代度溶液中能形成更紧密地疏水内核。分子量的增大不利于纳米微球的形成,高分子量的样品不能形成纳米微球。红外光谱显示利福平已经成功的负载到OCS纳米微球上。随着取代度的增大微球对利福平包封率和载药量逐渐增高;随着分子量的降低微球对利福平包封率和载药量升高。OCS纳米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取代度的增大和分子量的提高可以增强缓释效果。利福平在pH6.0和pH6.8的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没有明显差异,在pH3.8的介质中释放要比上面两个条件下慢。TPP的加入可以明显减慢利福平的释放。高利福平浓度的样品释放的比较缓慢,药物平衡释放分数较小。红外结果显示阿霉素已经成功的负载到OCS纳米微球上。阿霉素在三个不同取代度的OCS样品中的释放速率和平衡释放分数相差不大;阿霉素在高分子量的OCS样品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和较高的平衡释放分数。阿霉素在pH3.8的醋酸缓冲液中比在pH6.8的PBS中具有较高的平衡释放分数。投药量对阿霉素的缓释影响不大。OCS浓度的增大可以降低阿霉素释放速率。交联剂TPP的加入对阿霉素释放影响不大。溶血实验表面直接接触时各个OCS样品对红细胞可被看作是无毒的;然而溶液实验以及纳米微球的结果却显示这些OCS复合物在溶液状态下对红细胞的毒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大部分OCS样品在作用浓度为0.1%时溶血率均低于10%,符合与血液接触应用以及适用于静脉注射的较宽泛标准。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壳聚糖、OCS及OCS纳米微球对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OCS的细胞毒性略大于壳聚糖,但是所形成的OCS纳米微球对细胞毒性比壳聚糖低。体内分布实验表明纳米微球在心脏和肝脏内基本上没有;肺部分布得较多,在肺部的微球浓度随时间逐渐降低;在血液中的微球浓度随时间降低;肾脏中的微球浓度逐渐增大。透粘膜实验表面OCS和不同取代度的纳米微球对粘膜具有较好的透过性。纳米微球对胃粘膜的吸附性优于OCS溶液;但是对肠粘膜的透过吸附性显著差于溶液。取代度5%的样品对胃粘膜的吸附能力高于2%样品;而对肠粘膜的吸附能力差于2%的样品。通过羧甲基化、季铵盐化和H2O2降解的办法制备水溶性的双亲OCS衍生物。红外结果显示我们已经成功的制备了羧甲基油酰壳聚糖(OCMCS)、油酰壳聚糖季铵盐(OQCS)和油酰壳寡糖(OCSO)。所制备的OCMCS和OQCS相对壳聚糖和OCS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在中性条件下可以溶解;OCSO在中性条件下能够很好的溶胀。三种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生物相容性。采用O/W乳化法制备了纳米微球,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纳米微球形状完整,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大小均为200nm左右。用这种方法成功制备出了在中性条件下的纳米微球,拓宽了我们之前制备的OCS纳米微球的应用范围。通过乳化法制备了OCS包被的PLGA纳米微球,并检测了制备过程中各个因素对成球率、微球稳定性和微球形态的影响。随着PLGA加入量增多,纳米微球成球率先增大后减小;提高OCS浓度使成球率降低;成球率随着CH2Cl2加入量的增多而上升;提高均质速率使成球率上升。提高PLGA的量有利于纳米微球核心的形成;加大OCS的浓度有利于纳米微球的形成;加大CH2Cl2的加入量有利于纳米微球的形成。所制备的纳米微球具有较好的形态和稳定性,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样品纳米微球的粒径200nm左右,微球形态圆形,大小均一。所制备的壳聚糖油酸复合物纳米微球具有较好的形态和稳定性,壳聚糖油酸复合物是一种非常好的可用作载药微球制备的材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纳米医药技术概况
  • 0.1.1 纳米载药系统种类
  • 0.1.1.1 脂质体
  • 0.1.1.2 固体脂质纳米粒
  • 0.1.1.3 纳米药物
  • 0.1.1.4 聚合物胶束
  • 0.1.1.5 磁性纳米粒
  • 0.1.2 制备纳米载体的聚合物
  • 0.1.2.1 纳米微粒中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 0.1.2.2 生物降解天然聚合物
  • 0.1.2.2.1 多聚糖天然高分子聚合物
  • 0.1.2.2.2 蛋白类高分子化合物
  • 0.2 甲壳素与壳聚糖
  • 0.2.1 壳聚糖的活性作用
  • 0.2.1.1 抗氧化、降脂、降胆固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 0.2.1.2 凝血作用和抗凝血作用
  • 0.2.1.3 抗肿瘤活性
  • 0.2.1.4 增强免疫力
  • 0.2.1.5 抗菌作用
  • 0.2.2 壳聚糖医药材料的研究
  • 0.2.2.1 药用缓释载体
  • 0.2.2.1.1 壳聚糖缓释膜
  • 0.2.2.1.2 壳聚糖缓释凝胶
  • 0.2.2.1.3 微球
  • 0.2.2.1.4 高分子药物
  • 0.2.2.2 医用材料
  • 0.2.3 壳聚糖水溶性改性
  • 0.2.3.1 控制乙酰化/脱乙酰化条件制备水溶性壳聚糖
  • 0.2.3.2 利用胺基和羟基上发生的反应制备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
  • 0.2.3.3 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的制备
  • 0.3 壳聚糖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
  • 0.3.1 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 0.3.1.1 离子交联法
  • 0.3.1.2 共价交联法
  • 0.3.1.3 沉淀析出法
  • 0.3.1.4 大分子复合法
  • 0.3.1.5 乳化溶剂挥发法
  • 0.3.1.6 自组装的壳聚糖衍生物纳米微粒
  • 0.3.1.7 壳聚糖包被系统
  • 0.3.1.8 正负离子模板聚合法
  • 0.3.2 壳聚糖纳米粒的生物学效应
  • 0.3.2.1 增加药物的吸收作用
  • 0.3.2.2 增加药物的靶向性和降低药物副作用
  • 0.3.2.3 增强药物的缓释作用
  • 0.3.2.4 提高药物稳定性
  • 0.3.2.5 抗肿瘤活性
  • 0.4 课题的提出
  • 1. 油酰壳聚糖(OCS)的制备和表征
  • 引言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药品与试剂
  • 1.1.2 仪器
  • 1.1.3 方法
  • 1.1.3.1 壳聚糖样品的制备
  • 1.1.3.1.1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
  • 1.1.3.1.2 壳聚糖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1.1.3.1.3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测定
  • 1.1.3.1.4 壳聚糖的红外光谱检测
  • 1.1.3.2 OCS 的制备
  • 1.1.3.3 OCS 的性质检测
  • 1.1.3.3.1 FT-IR 检测
  • 1.1.3.3.2 紫外光扫描
  • 1H NMR检测'>1.1.3.3.31H NMR检测
  • 1.1.3.3.4 溶解性检测
  • 1.1.3.3.5 吸湿性测定
  • 1.1.3.3.6 粘度测定
  • 1.1.3.3.7 表面张力测定
  • 1.2 结果和讨论
  • 1.2.1 壳聚糖样品的特性检测
  • 1.2.1.1 壳聚糖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1.2.1.2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测定
  • 1.2.1.3 壳聚糖的红外光谱
  • 1.2.2 OCS 的制备
  • 1.2.3 OCS 性质的测定
  • 1.2.3.1 红外光谱检测
  • 1.2.3.1.1 壳聚糖和不同取代度 OCS 红外光谱
  • 1.2.3.1.2 不同分子量 OCS 红外光谱
  • 1.2.3.2 核磁光谱测定
  • 1.2.3.3 紫外光谱扫描
  • 1.2.3.4 取代度测定
  • 1.2.3.5 溶解度检测
  • 1.2.3.5.1 不同取代度 OCS 溶解性
  • 1.2.3.5.2 不同取代度 OCS 溶解性随pH 变化
  • 1.2.3.5.3 不同分子量 OCS 溶解性随pH 的变化
  • 1.2.3.6 粘度测定
  • 1.2.3.6.1 几种不同取代度 OCS 的粘度
  • 1.2.3.6.2 不同分子量 OCS 的粘度
  • 1.2.3.6.3 pH 对粘度的影响
  • 1.2.3.6.4 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 1.2.3.7 表面张力的测定
  • 1.2.3.7.1 不同取代度 OCS 表面张力
  • 1.2.3.7.2 不同分子量 OCS 表面张力
  • 1.2.3.8 吸湿性测定
  • 1.2.3.8.1 在饱和硫酸铵中的吸湿性
  • 1.2.3.8.2 在饱和氯化钙中的吸湿性
  • 1.2.3.8.3 在饱和碳酸钠中的吸湿性
  • 1.3 小结
  • 2. OCS 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 引言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药品与试剂
  • 2.1.2 仪器
  • 2.1.3 方法
  • 2.1.3.1 荧光探针实验
  • 2.1.3.2 纳米微球制备
  • 2.1.3.3 球径分析
  • 2.1.3.4 透射电镜观察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荧光光谱
  • 2.2.1.1 OCS 荧光光谱
  • 2.2.1.1.1 壳聚糖和 OCS
  • 2.2.1.1.2 加入有机相CH2C12的影响
  • 2.2.1.1.3 不同取代度OCS 荧光光谱
  • 2.2.1.1.4 不同分子量的 OCS 的荧光光谱
  • 2.2.1.2 其他条件对荧光光谱的影响
  • 2.2.1.2.1 温度的影响
  • 2.2.1.2.2 加入小分子盐的影响
  • 2.2.1.2.3 溶液的极性的影响
  • 2.2.1.2.4 pH 的影响
  • 2.2.2 微球透射电镜分析
  • 2.2.2.1 不同取代度 OCS 纳米微球
  • 2.2.2.2 不同分子量 OCS 纳米微球
  • 2.2.2.3 加入有机相的影响
  • 2.2.3 光散射球度分析仪检测其球径分布
  • 2.3 小结
  • 3. OCS 纳米微球的药物负载及释放性能
  • 前言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药品和试剂
  • 3.1.2 仪器
  • 3.1.3 方法
  • 3.1.3.1 利福平
  • 3.1.3.1.1 利福平-OCS 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
  • 3.1.3.1.2 载利福平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
  • 3.1.3.1.3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3.1.3.1.3.1 利福平工作曲线的绘制
  • 3.1.3.1.3.2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3.1.3.1.4 利福平-OCS 纳米载药微球体外释放性能
  • 3.1.3.2 阿霉素
  • 3.1.3.2.1 阿霉素-OCS 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
  • 3.1.3.2.2 载阿霉素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
  • 3.1.3.2.3 阿霉素工作曲线的绘制
  • 3.1.3.2.4 阿霉素的体外释放实验
  • 3.2 结果和讨论
  • 3.2.1 利福平
  • 3.2.1.1 利福平工作曲线
  • 3.2.1.2 包载利福平后的红外光谱
  • 3.2.1.3 利福平-OCS 纳米微球的体外释放
  • 3.2.1.3.1 取代度不同的OCS纳米微球
  • 3.2.1.3.2 分子量不同的OCS纳米微球
  • 3.2.1.3.3 包载利福平后在不同pH 下的释放情况
  • 3.2.1.3.4 加入 TPP 的量不同对释放的影响
  • 3.2.1.3.5 药物浓度对释放的影响
  • 3.2.2 阿霉素
  • 3.2.2.1 阿霉素工作曲线
  • 3.2.2.2 包载阿霉素后的红外光谱
  • 3.2.2.3 阿霉素-OCS 纳米微球的体外释放
  • 3.2.2.3.1 不同取代度OCS纳米微球
  • 3.2.2.3.2 分子量不同 OCS 纳米微球
  • 3.2.2.3.3 pH 对 OCS 纳米微球缓释的影响
  • 3.2.2.3.4 初始药物浓度对体外累释放的影响
  • 3.2.2.3.5 OCS 浓度对阿霉素体外释放的影响
  • 3.2.2.3.6 交联剂对阿霉素释放的影响
  • 3.3 小结
  • 4. OCS 纳米微球的生物相容性、体内分布及粘膜透过性
  • 引言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药品和试剂
  • 4.1.2 仪器
  • 4.1.3 方法
  • 4.1.3.1 红细胞溶血实验
  • 4.1.3.1.1 材料与血液直接接触实验
  • 4.1.3.1.2 溶液及纳米微球溶血实验
  • 4.1.3.2 MTT 检验
  • 4.1.3.3 纳米微球体内分布实验
  • 4.1.3.3.1 FITC标记OCS
  • 4.1.3.3.2 FITC-OCS纳米粒子制备
  • 4.1.3.3.3 荧光标记的纳米微球体内分布
  • 4.1.3.3.4 荧光标记的纳米微球透黏膜实验
  • 4.2 结果和讨论
  • 4.2.1 红细胞溶血实验
  • 4.2.2.1 材料与血液直接接触
  • 4.2.2.1.1 不同取代度 OCS 与血液直接接触
  • 4.2.2.1.2 不同分子量 OCS 与血液直接接触
  • 4.2.2.2 OCS 溶液溶血情况
  • 4.2.2.2.1 不同取代度 OCS 溶液溶血情况
  • 4.2.2.2.2 不同分子量 OCS 溶液溶血情况
  • 4.2.2.3 OCS 纳米微球的溶血情况
  • 4.2.2.3.1 不同取代度 OCS 纳米微球溶血情况
  • 4.2.2.3.2 不同分子量 OCS 纳米微球溶血情况
  • 4.2.2 成纤维细胞活力检验
  • 4.2.3 体内分布实验
  • 4.2.4 透粘膜实验
  • 4.2.4.1 胃粘膜
  • 4.2.4.2 肠粘膜
  • 4.2.4.3 肠粘膜荧光观察
  • 4.3 小结
  • 5.羧甲基油酰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
  • 引言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药品和试剂
  • 5.1.2 仪器
  • 5.1.3 方法
  • 5.1.3.1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
  • 5.1.3.2 OCMCS的制备
  • 5.1.3.3 溶解性检测
  • 5.1.3.4 粘度的测定
  • 5.1.3.5 吸湿性的测定
  • 5.1.3.6 红外光谱检测
  • 5.1.3.7 血液相容性检测
  • 5.1.3.8 荧光光谱检测
  • 5.1.3.9 纳米微球的制备
  • 5.1.3.10 电镜检测及粒径分析
  • 5.2 结果和讨论
  • 5.2.1 产物的理化性质
  • 5.2.2 产物溶解性
  • 5.2.2.1 壳聚糖和CMCS的溶解性
  • 5.2.2.2 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壳聚糖
  • 5.2.2.3 不同反应温度下CMCS的溶解性情况
  • 5.2.2.4 水含量对羧甲基壳聚糖溶解性的影响
  • 5.2.2.5 NaOH 含量对溶解性的影响
  • 5.2.2.6 OCMCS 的溶解性
  • 5.2.3 产物的红外图谱
  • 5.2.4 荧光光谱
  • 5.2.4.1 不同取代度CMCS的荧光光谱
  • 5.2.4.2 CMCS和OCMCS的荧光
  • 5.2.5 血液相容性
  • 5.2.6 粘度测定
  • 5.2.7 CMCS的吸湿性
  • 5.2.8 电镜检测
  • 5.2.9 粒径分析
  • 5.3 小结
  • 6. 油酰壳聚糖季铵盐纳米微球的制备
  • 引言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药品和试剂
  • 6.1.2 仪器
  • 6.1.3 方法
  • 6.1.3.1 QCS的制备
  • 6.1.3.2 OQCS 的制备
  • 6.1.3.3 溶解性检测
  • 6.1.3.4 红外光谱检测
  • 5.1.3.5 荧光光谱检测
  • 6.1.3.6 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检测
  • 6.1.3.7 纳米微球稳定性检测
  • 6.2 结果和讨论
  • 6.2.1 产物的理化性质
  • 6.2.2 溶解性
  • 6.2.3 红外光谱
  • 6.2.4 荧光光谱
  • 6.2.5 电镜检测
  • 6.2.6 稳定性检测
  • 6.3 小结
  • 7. 油酰壳寡糖纳米微球的制备
  • 引言
  • 7.1 材料和方法
  • 7.1.1 药品和试剂
  • 7.1.2 仪器
  • 7.1.3 方法
  • 7.1.3.1 CSO 的制备
  • 7.1.3.2 OCSO的制备
  • 7.1.3.3 OCSO溶解性的检测
  • 7.1.3.4 红外图谱
  • 7.1.3.5 荧光光谱
  • 7.1.3.6 OCSO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检测
  • 7.1.3.7 OCSO纳米微球稳定性实验
  • 7.2 结果和讨论
  • 7.2.1 红外图谱
  • 7.2.2 油酰壳寡糖的溶解性
  • 7.2.3 紫外光谱
  • 7.2.4 荧光光谱
  • 7.2.5 电镜检测
  • 7.2.6 稳定性
  • 7.3 小结
  • 8. OCS 包被的 PLGA 纳米微球的制备
  • 引言
  • 8.1 材料和方法
  • 8.1.1 药品与试剂
  • 8.1.2 仪器
  • 8.1.3 方法
  • 8.1.3.1 OCS包被的PLGA 纳米微球制备
  • 8.1.3.2 红外光谱检测
  • 8.1.3.3 单因素实验设计
  • 8.1.3.4 成球率检测
  • 8.1.3.5 稳定性实验
  • 8.1.3.6 纳米微球形态检测
  • 8.2 结果和讨论
  • 8.2.1 红外图谱
  • 8.2.2 PLGA-OCS 纳米微球成球率
  • 8.2.2.1 PLGA 加入量对成球率的影响
  • 8.2.2.2 OCS 浓度对纳米微球成球率的影响
  • 8.2.2.3 二氯甲烷加入量对成球率的影响
  • 8.2.2.4 均质速率对纳米微球成球率的影响
  • 8.2.3 制备条件对纳米微球稳定性的影响
  • 8.2.3.1 PLGA 加入量对纳米微球稳定性影响
  • 8.2.3.2 OCS 浓度对纳米微球稳定性的影响
  • 8.2.3.3 二氯甲烷加入量对纳米微球稳定性影响
  • 8.2.3.4 均质速率的影响
  • 8.2.4 纳米微球形态检测
  • 8.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壳聚糖硒对蛋雏鸡生长、组织硒含量及血清肝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家禽 2020(03)
    • [2].氧化壳聚糖改性抗菌蚕丝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J]. 纺织学报 2020(05)
    • [3].蟹腿关节壳聚糖的纺丝成形工艺及醇脱水处理对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4].壳聚糖在食品方面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30)
    • [5].壳聚糖的提取及应用研究[J]. 现代园艺 2018(11)
    • [6].浅谈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18(17)
    • [7].壳聚糖的定向修饰及其衍生物性能研究[J]. 浙江化工 2018(11)
    • [8].固体壳聚糖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1)
    • [9].壳聚糖的溶解行为及其纤维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14(11)
    • [10].复合壳聚糖保鲜剂在食品保藏方面的研究[J]. 轻工科技 2015(03)
    • [11].壳聚糖-银整理棉织物抗菌性能研究[J]. 印染助剂 2015(07)
    • [12].壳聚糖的应用[J]. 食品界 2016(04)
    • [13].壳聚糖复合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3(09)
    • [14].纳米壳聚糖粒子制备工艺优化及抗菌性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3)
    • [15].纳米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保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8)
    • [16].温敏性羟丁基壳聚糖的制备及性能[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01)
    • [17].壳聚糖选择性吸附分离镍、钴新过程[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9(07)
    • [18].浊度法快速测定水中壳聚糖含量[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7(12)
    • [19].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02)
    • [20].黑豆粉对灵芝壳聚糖产量影响的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7(05)
    • [2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 2017(11)
    • [22].壳聚糖的抗菌能力研究进展[J]. 化工科技 2018(04)
    • [23].壳聚糖复合精油组分可应用于鸭梨保鲜[J]. 中国果业信息 2015(11)
    • [24].壳聚糖吸附印染废水性能的研究[J]. 山西建筑 2018(34)
    • [25].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对抑菌活性的影响[J]. 山东林业科技 2018(04)
    • [26].壳聚糖及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J]. 生物化工 2016(03)
    • [27].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技术[J]. 人造纤维 2014(03)
    • [28].香草醛接枝壳聚糖可赋予纸张良好的抑菌性能[J]. 纸和造纸 2015(05)
    • [29].不同浓度壳聚糖保鲜剂对秀珍菇的保鲜效果[J]. 中国食用菌 2015(05)
    • [30].壳聚糖及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29)

    标签:;  ;  ;  

    壳聚糖油酸复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