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学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城市形态学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有关城市的话题方兴未艾。但是我们却看到在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中有着诸多的迷惘和误导。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以城市的物质形态特征及演变规律为核心的城市形态的研究是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然而究竟什么是城市形态,什么是城市形态学,其内涵外延究竟为何?其起承发展又如何?本论文是关于城市形态学这一课题的思考,目的在于希望从大量的相关文献中理出一个明晰明确的脉络,初步建立城市形态学起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的理论框架,以适用于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文章以时空发展为主线,力求从历史文献的经典著作中抽丝剥茧,理出脉络,以确立城市形态学这一理论的起承发展、偶然的衰落及复兴鼎盛,并尝试进行学科起源发展史的时间段划分并指出其中各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同时,探索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化,阐述笔者对城市形态学理论的理解诠释。论文第一章节论述了城市形态学研究的学科背景与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初步界定相关概念。随后的第二章节中,以时间为主线,对城市形态学进行起源探索,并在空间及学科层面上有所分析。接着第三章节对国外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分类,初步评析其各个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第四章节论述了国内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引入与发展,对迄今为止的国内城市形态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分类。最后第五章节内总结评析了国内城市形态学理论研究的成就与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 1.3 概念的界定
  • 1.3.1 形态(形态学)的概念
  • 1.3.2 城市形态学的概念
  • 1.4 论文研究的主线、内容与基本框架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探求城市形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 2.1 形态学的起源——生物形态学的起源
  • 2.2 城市形态学的起源
  • 2.2.1 1920 年以前
  • 2.2.2 1920——1950年
  • 2.2.3 1950 年代后期——1960 年代末
  • 2.2.4 1960 年代——1980 年代末
  • 2.2.5 1990 年以来
  • 2.3 本章小结
  • 2.3.1 空间维度上
  • 2.3.2 学科层面上
  • 2.3.3 综述
  • 第三章 评析国外城市形态学主要类别
  • 3.1 城市形态学主要类别
  • 3.1.1 城市历史研究
  • 3.1.2 市镇规划分析
  • 3.1.3 城市功能结构理论
  • 3.1.4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 3.1.5 环境行为研究
  • 3.1.6 建筑学的方法
  • 3.1.7 空间形态研究
  • 3.2 小结
  • 第四章 探求国内城市形态学的发展
  • 4.1 中国古代的“城市形态学”
  • 4.2 近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形态学
  • 4.2.1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 4.2.2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 4.2.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 4.3 国内城市形态学理论分类分析
  • 4.3.1 关于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 4.3.1.1 历史发展
  • 4.3.1.2 地理环境
  • 4.3.1.3 交通运输条件
  • 4.3.1.4 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 4.3.1.5 社会文化因素
  • 4.3.1.6 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及城市结构
  • 4.3.1.7 政策与规划控制
  • 4.3.2 关于城市形态演变的驱动力和演变机制研究
  • 4.3.2.1 城市形态演变的驱动力
  • 4.3.2.2 城市形态的演变机制
  • 4.3.3 关于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研究
  • 4.3.4 关于城市形态的分析方法
  • 4.3.4.1 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 4.3.4.2 数理统计中的特尔菲(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stic Hierarchy Process)
  • 4.3.4.3 几何学中的分形理论方法
  • 4.3.4.4 文献分析法
  • 4.3.4.5 系统动力学方法
  • 4.3.5 关于城市形态的计量方法研究
  • 第五章 国内城市形态学理论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 5.1 城市形态学概念的界定
  • 5.2 成就与问题
  • 5.2.1 城市形态研究的成就
  • 5.2.2 城市形态研究存在的问题
  • 5.3 展望
  • 5.3.1 加强城市形态理论研究的深度
  • 5.3.2 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指导能力
  • 结论
  • 致谢(ACKNOWLEOGMENTS)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航空经济发展对城市形态变化的影响[J]. 科技风 2020(15)
    • [2].城市形态基因研究的热点演化、现状评述与趋势展望[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10)
    • [3].康养旅游产业对城市形态面貌的影响与作用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20)
    • [4].基于要素分析视角的郑州市城市形态演进模型构建[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8(02)
    • [5].一个关于“城市”的另类理论[J]. 时代建筑 2017(02)
    • [6].浅析呼和浩特地区地域文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J]. 建设科技 2017(09)
    • [7].低碳生态城市形态结构的规划途径分析[J]. 安徽建筑 2017(03)
    • [8].浅析城市形态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大连城市的形态结构变化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4(11)
    • [9].城市庞杂扩张的祸害:城市如何发展,无序状态为何必须改变[J]. 英语文摘 2016(11)
    • [10].探解近代北京城市变革的基本线索——《民国北京(北平)城市形态与功能演变》读后[J]. 城市史研究 2016(02)
    • [11].华北城市形态与雾霾分布耦合研究——基于PM 2.5浓度的分析[J]. 城市地理 2017(14)
    • [12].镜头守候城市成长[J]. 今日重庆 2017(06)
    • [13].高密度规划能使城市贫困人口受益吗?[J]. 人类居住 2011(Z1)
    • [14].基于城市形态的高密度城市小学校园声环境调查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 华中建筑 2020(01)
    • [15].绿色为底色 山水为景观 绿道为脉络 人文为特质 街区为基础 公园城市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J]. 领导决策信息 2019(19)
    • [16].从理论模型到设计概念——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解读[J]. 城市建筑 2014(16)
    • [17].论中国城市人口关系的聚集与分离——在新型城市形态的视阈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08)
    • [18].新型城市形态之缘起及其视阈下的城乡统筹[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12)
    • [19].中国古代地方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0].论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形态[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02)
    • [21].科学发展北京的新型城市形态[J]. 北京观察 2009(03)
    • [22].论我国新型城市形态建设中的政府职能要素[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
    • [23].探析佛山市南海区城市形态提升的思路及对策[J]. 建材与装饰 2019(01)
    • [24].城市形态发展与绿道规划的共生关系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05)
    • [25].疏解整治促提升背景下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城市修补的调查与思考[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8(02)
    • [26].多维度看城市[J]. 公共艺术 2018(04)
    • [27].“慢生活”[J]. 国际市场 2011(03)
    • [28].以完善城市职能为主的城市修补初探[J]. 华中建筑 2019(10)
    • [29].城市形态史:工业革命以前[J]. 世界建筑 2018(05)
    • [30].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15)

    标签:;  ;  ;  ;  

    城市形态学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