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一带,是我国6种麝科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均列为濒危或易危物种。 2003年11月至2005年8月,利用“3S”技术,结合样带法、粪堆计数方法和问卷调查对林麝分布的历史和现状、现有种群密度、1990年和2001年两个时段林麝栖息地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以及景观格局与林麝种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凤县林麝种群及栖息地恢复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论如下: 1.通过景观格局分析发现,凤县现有的6个主要林麝栖息地均是以针阔混交林类型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针阔混交林斑块为栖息地的优势斑块类型,面积均占栖息地景观面积的60%以上。6个林麝主要栖息地中,屋梁山自然保护区最大斑块指数(34.88 hm2)、平均斑块密度(2.6512个·km-2)和边界密度(30.88m·hm-2)均最大,平均斑块面积最小(21.61 hm2),从景观面积、斑块密度和边缘特征的角度看,该栖息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高。 我们还发现,凤县林麝栖息地景观的多样性均较低,异质性均不高,优势斑块类型比较明显,香农多样性指数最大仅为1.1044,均匀性指数最大仅为0.6862。但斑块的连接性都较高,景观斑块较为集中,斑块结合度指数(COHESION)指数都较大(97.172—98.188)。在斑块的几何形状上,屋梁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最复杂,自相似性最低,分维指数最高(1.615),平木栖息地景观最简单,自相似性最高,分维指数最低(1.5156)。 2.通过1990年和2001年两个时段卫星影像分析发现,凤县6个林麝栖息地的非林地面积(包括灌丛草甸及荒地斑块类型和耕地及裸岩裸土斑块类型)除平木、马头滩林场和辛家山栖息地变化不大外,其他3个栖息地均大幅增加,特别是三官殿栖息地和河口栖息地,分别增加了1144.95%和600.89%,屋梁山自然保护区也增加了257.71%。非林地面积的增加说明栖息地森林覆盖的减少,直接导致林麝栖息地的缩减和丧失,2005年凤县林麝的分布范围比上个世纪90年代缩减了1/5。 与1990年时段相比,2001年6个栖息地景观除河口栖息地外,其他栖息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小,斑块密度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栖息地斑块的聚集度降低,连接度减小,几何形状变得更加复杂,相似性降低,景观的多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部矿区草原沙漠矸石回填生态恢复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19(12)
- [2].岩石边坡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 中国水土保持 2016(12)
- [3].煤矿井工开采过程产生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恢复研究[J]. 山西建筑 2017(26)
- [4].露天矿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恢复研究[J]. 露天采矿技术 2017(09)
- [5].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5(10)
- [6].基于中国城市化建设基础上的景观生态恢复研究[J]. 环境与生活 2014(08)
- [7].基于阜新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J]. 科技风 2017(24)
- [8].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 太原科技 2009(04)
- [9].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9(06)
- [10].河滨带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8(02)
- [11].东洞庭湖生态破坏现状与生态恢复研究[J]. 南方农业 2019(24)
- [12].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科技风 2014(18)
- [13].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20(13)
- [14].煤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4(01)
- [15].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1)
- [16].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J]. 大众文艺 2020(04)
- [17].岩石边坡稳定性与坡面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山西建筑 2009(25)
- [18].基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煤矿生态恢复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09)
- [19].饮用水水源地建设迹地生态恢复技术探讨——以甘肃成县磨坝峡水库水源工程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 2020(01)
- [20].露天深大采石场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研究[J]. 低碳世界 2017(12)
- [21].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区生态恢复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J]. 北方环境 2013(11)
- [22].富营养化湖库生态恢复研究探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6)
- [23].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城市河流滨岸带生态恢复研究”顺利通过验收[J]. 上海环境科学 2011(03)
- [24].生态恢复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趋势、过程与评估[J]. 生态学报 2016(20)
- [25].退耕还湿土壤生态恢复研究[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0(03)
- [26].矿山开采地生态修复研究通过验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01)
- [27].高速公路周边区域的生态恢复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3)
- [28].宁夏石嘴山惠农区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3(04)
- [29].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5)
- [30].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恢复设计——以西安到汉中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