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产业论文-黄秀莲,李国柱

高耗能产业论文-黄秀莲,李国柱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耗能产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耗能产业,产业转移,环境效应,偏离份额法

高耗能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黄秀莲,李国柱[1](2019)在《偏离份额法下我国高耗能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耗能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法分析我国31个省份2006—2015年高耗能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并在Stata 12.0中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导致不同区域高耗能产业环境污染排放差异的驱动因素进行数据回归,分析高耗能产业转移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耗能产业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演变趋势,而污染转移和高耗能产业转移的特征基本一致,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是我国高耗能产业污染排放的主体;相对净变化量NRC、竞争力转移增量DIF与环境污染排放呈正相关关系,结构转移增量STR与环境污染排放呈负相关关系。除了受产业转移的影响,高耗能产业的环境污染排放还和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显着正相关,和环境管制强度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王磊,蔡星林[2](2019)在《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P.Haggett建立的产业集聚区位熵对长江经济带六类高耗能产业2006~2017年的集聚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高耗能产业发展效率,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探究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均衡,区位熵指数总体维持在0.85;六类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差异明显,石油加工业在长江经济带集聚水平表现最弱,化工业集聚水平最强;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在长江区域间呈现下游向上游梯度转移,下游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中游呈现上升趋势,上游变化不明显;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且主要依靠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作用途径来看,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干预途径传递,高耗能产业依赖起到负向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李进,高建珂,肖敏[3](2019)在《用新理念化解高耗能产业与城市绿色发展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互联网必然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数据中心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将成为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但因其具有高耗能的特点,导致其在城市建设中受到排斥。本文通过新理念及新技术将数据中心的水冷技术与余热利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在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同时减少城市采暖系统能耗,进而化解数据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提高数据中心运行品质,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以北京市某数据中心为例,在研究其余热回收利用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数据中心高耗能问题,还需进一步推广数据中心水冷技术的应用:要实现数据中心余热利用,还需要将数据中心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并与城市供热规划协同考虑。(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期刊2019-10-19)

姜玲,滕雅琼,张小宁[4](2019)在《高耗能产业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实证研究——基于甘肃2001—2017年的经验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Tapio脱钩模型,选择2001—2017年为样本期间,从产业集群的创新性视角对甘肃高耗能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7年,甘肃高耗能产业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总体呈弱脱钩关系,两者的脱钩演进趋势表现为由扩张性负脱钩向弱脱钩转变;在大部分样本期间,六大高耗能产业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表现为弱脱钩关系,其中以石油产业群的脱钩状态表现较好;分阶段来看,在甘肃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阶段,大多数高耗能产业群的脱钩关系得以改善,但钢铁产业群由于产能过剩带来的增速放缓导致脱钩关系恶化。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有益于碳减排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吕玉濮[5](2019)在《大气环境质量约束下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叁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了诸多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群。作为首都所在地,党和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京津冀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已经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制定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协同发展。本文以钢铁、火电产业为例,对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与大气污染的影响机理文献进行了梳理,剖析了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区位论、库兹涅茨曲线以及集聚与扩散等理论,采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揭示了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钢铁、火电)产业和大气污染的时空演化格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和大气污染相关性指数的时段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对策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汉初,樊杰,周道静,张海朋[6](2019)在《2000年以来中国高耗能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高耗能产业空间布局对新时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文章探讨中国高耗能产业的空间布局演化及其成因。通过计算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发现高耗能产业省区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广东等少数省份。动态格局方面,高耗能产业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集疏过程经历"集聚—扩散—集聚"的阶段性变化。区域间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产业份额总体不变,但区域内部格局变化显着,表现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向山东和江苏发生大规模转移。基于相关理论,文章构建高耗能产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统计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基础是影响高耗能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但影响强度正在逐步弱化;资源禀赋和经济全球化通过影响企业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获取途径作用于高耗能产业的空间布局,但前者作用强度正逐渐减弱,而后者的影响则日益突出;环境规制和政府干预正逐渐成为促使高耗能产业空间扩散的重要驱动力。(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05期)

郑季良,彭晓婷[7](2019)在《高耗能产业群复合生态效率协同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准确衡量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复合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快高耗能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郄建荣[8](2019)在《精准管控方能防止高耗能产业反弹》一文中研究指出2月18日至2月24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出现重度污染过程。北京市发布了今年以来的首个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有专家预测,这一轮雾霾污染在某些地方还未完全散开,新一轮空气污染过程或将至。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席科学家李健军称,“复工、(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9-02-28)

郑季良,王希希,王少芳[9](2019)在《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了吗?——基于高耗能产业群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能减排是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的控制性目标,新时期要靠科技创新来完成。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可以衡量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进程的贡献程度。文章构建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了2006—2015年("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六个主要的耗能行业及所集成的产业群,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协同效应变化。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从整个研究期间来看,高耗能产业群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效应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但个别年度有一定的波动,即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了"十叁五"期间高耗能产业群协同效应的发展趋势,就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叶阿忠,陈志勇,李小云[10](2019)在《外部环境对高耗能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汇率、利率、FDI、原油价格和贸易开放度对高耗能产业的就业、利润率和累计资本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内,汇率贬值对高耗能产业的利润率和累计资本的脉冲均收敛于0.0%,对就业具有微弱冲击0.009%;短期内,利率的提高将缩减高耗能产业的就业,对各产业就业的脉冲的最低点介于-0.24%~-0.028%之间,长期无影响;原油价格的提高对高耗能产业无论是就业、利润率还是累计资本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产业的这叁个指标的脉冲的最低点介于-1.30%~0.0%之间;FDI与贸易开放的提高,短期均会促进高耗能产业的就业、利润率和累计资本,FDI对各产业的脉冲最高点介于0.0%~0.44%,贸易开放度对各产业的影响基本是非线性的,其中,对利润率的导数图呈"U"型。(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02期)

高耗能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P.Haggett建立的产业集聚区位熵对长江经济带六类高耗能产业2006~2017年的集聚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高耗能产业发展效率,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探究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均衡,区位熵指数总体维持在0.85;六类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差异明显,石油加工业在长江经济带集聚水平表现最弱,化工业集聚水平最强;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在长江区域间呈现下游向上游梯度转移,下游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中游呈现上升趋势,上游变化不明显;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且主要依靠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作用途径来看,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干预途径传递,高耗能产业依赖起到负向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耗能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1].黄秀莲,李国柱.偏离份额法下我国高耗能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2019

[2].王磊,蔡星林.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9

[3].李进,高建珂,肖敏.用新理念化解高耗能产业与城市绿色发展矛盾[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2019

[4].姜玲,滕雅琼,张小宁.高耗能产业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实证研究——基于甘肃2001—2017年的经验数据[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

[5].吕玉濮.大气环境质量约束下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9

[6].刘汉初,樊杰,周道静,张海朋.2000年以来中国高耗能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其成因[J].经济地理.2019

[7].郑季良,彭晓婷.高耗能产业群复合生态效率协同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

[8].郄建荣.精准管控方能防止高耗能产业反弹[N].法制日报.2019

[9].郑季良,王希希,王少芳.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了吗?——基于高耗能产业群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9

[10].叶阿忠,陈志勇,李小云.外部环境对高耗能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标签:;  ;  ;  ;  

高耗能产业论文-黄秀莲,李国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