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带宽分配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INOC,2.0,带宽分配机制,仿真
带宽分配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汤莉[1](2018)在《HINOC 2.0带宽分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INOC是一种借助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实现高性能双向传输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HINOC专注于最后100米的同轴宽带接入,经过十余年的前沿技术积累和关键技术攻克,HINOC技术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HINOC2.0协议于2016年3月成为我国广电行业标准,于2016年10月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标准,目前HINOC技术逐步成熟并走向产业化。HINOC技术包括1.0和2.0两代技术标准,HINOC 2.0提升了HINOC 1.0技术,信道带宽由100Mbps提高到1Gbps,最大用户数从32个增加到64个。带宽分配机制是HINOC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网络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合理高效公平地分配带宽资源,需要对HINOC2.0的带宽分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现有的带宽分配算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业务需求和提升的性能指标。本文主要研究HINOC 2.0的带宽分配机制,在深入分析HINOC 2.0协议机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带宽分配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与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BP-DBA)。首先,介绍了HINOC 2.0接入技术,主要包括组网方案、拓扑结构、协议栈和MAC层协议机制等,重点阐述了信道分配机制;其次,调研了带宽分配算法,介绍了其他接入网经典的带宽分配算法和HINOC 2.0现有的带宽分配算法,总结了带宽分配算法的设计原则,分析了现有带宽分配算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算法优化与改进的方向;然后,在简单预测数据量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BP-DBA),该算法主要采用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队列数据量预测算法和基于服务等级协定的带宽分配策略,详细阐述了算法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机制;最后,基于OPNET仿真软件搭建了HINOC仿真平台,对新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BP-DBA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能在不影响其他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显着提高时延、带宽利用率和公平性。因此,本文提出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能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与性能指标,论文为HINOC 2.0协议带宽分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聪[2](2018)在《软件定义网络的集中式带宽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基于可编程的思想将网络转发和网络控制进行解耦,如今己经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中。卫星通信网存在网络配置不灵活、无法为用户按需提供服务的问题,软件定义网络可以通过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如今软件定义技术在卫星网络的应用大多数都是关于软件定义卫星网络的架构以及场景设计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该网络架构下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质量保障的星间链路路径规划算法设计。本文基于现有的软件定义卫星网络架构,对控制器中的集中式带宽分配算法进行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叁个部分。首先,本文提出了基于0-1型整数型规划的带宽分配算法。这个算法定义了用户请求的通用模型,设计了适用于卫星网络场景的请求寻路算法,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方案最优化目标,分别可以实现网络整体资源利用率最优化、用户服务率最大化以及用户的差异化服务。然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预约的带宽分配机制。卫星网络中存在一些有时间计划性的应用,该算法可以为这类请求提供带宽预约服务。该算法对Dijkstra算法进行改进,并提出了链路资源状态更新算法,在满足用户请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后,本文基于C++和MATLAB搭建仿真系统,对文中这两个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集中式带宽分配算法性能进行仿真。这个系统能够实现随机生成网络拓扑和用户请求,统计并分析了网络中的整体资源利用率以及各个优先级用户的服务率。在使用Salam代码随机生成的20节点的网络拓扑下,采用0-1型整数型带宽分配算法可以使网络资源利用率达到95%,相比传统的IntServ算法网络资源利用率提升了 12%。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时间预约的带宽分配算法可以使用户服务率提升20%,实现了对资源细粒度的分配。实验结果说明了本文提出的两个算法是适用于卫星网络的可靠带宽分配机制。(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0)
姜国义,孙蕾,张海全,马超,张治国[3](2018)在《基于FC-AE-1553总线的空天电子网络带宽动态分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航天电子系统对信息交互网络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总线带宽、增大允许接入终端数量、降低时延提升实时性是空天电子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针对无源光网络PON结构下FC-AE-1553总线中存在的下行"一点对多点"的调度和上行"多点对一点"的信道共享冲突问题,设计了一种支持多业务QoS要求的网络带宽动态分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该带宽分配机制在高速网络吞吐量376Gbps的条件下可保证很低的多业务传输时延<50μs。(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8年01期)
王璐[4](2018)在《无线网络的视频测量和内容感知的带宽分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频业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科研究报告预测移动终端的视频流量将会在2020年占据全网流量的82%,并且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统计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45亿。用户体验质量是衡量视频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并提高网络视频用户的体验对于提高互联网的服务质量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视频用户体验质量不仅与视频的视频参数和传输情况有关,例如帧率、传输速率、丢包率、抖动等,还与视频内容有关系。针对第一个方面,本论文利用移动终端大规模视频数据记录,研究了终端硬件、网络传输参数和视频参数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针对第二个方面,论文提出了两个感知视频内容的网络带宽共享的优化模型和一种基于视频切割的感知视频内容的网络带宽共享方法。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大规模网络视频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对大规模网络视频数据中的视频长度、开始观看视频时间、终端类型、价格等维度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不同维度与用户视频体验的关联;最后通过k-means对大量数据进行聚类,并分析影响视频完成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2)提出两个感知视频内容的网络带宽共享的优化模型。已有的研究表明,相同的视频码率条件下,不同的视频内容类型对应的用户体验质量是不同的,例如,观看动作变化剧烈的动作片的用户满意度低于观看动作变化缓慢的爱情片的用户满意度。因此,网络带宽的分配应该考虑到视频内容的类型。基于这个观察,本文提出两个根据视频内容类型进行网络分配的优化模型。在本文的数值实验中,第一个模型实现了在用户体验质量方面的公平共享带宽;与传统的带宽分配机制相比,第二个模型使所有用户的用户体验质量总和最大提升2.7%。(3)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切割的感知视频内容的网络带宽共享方法。在上面的第二个工作中,视频的分类是按照整个视频文件的内容进行分类的。实际上,一个电影视频中,视频内容的类型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在一个动作片中,既有动作变化剧烈的打斗场景,也有动作变化缓慢的抒情场景。基于这个观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切割的感知视频内容的网络带宽共享方法。基本想法如下:对视频文件进行切割分段并对切割后得到的视频段进行分类,然后在视频段的颗粒度上进行带宽分配。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与上述第二个工作中的对整个视频内容进行分类的网络带宽分配方法相比,在本文所选的电影样本对中,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个方法能使总的用户体验质量至少提高0.25%,最高到0.92%。(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2)
蔡岳平,张文鹏,罗森[5](2017)在《基于最小接入保证带宽的数据中心网络带宽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云计算数据中心(DC)网络中多租户间易相互干扰导致应用性能不可预测,预留带宽资源难以保证高网络利用率,从而导致云网络供应商收益损失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接入保证带宽的数据中心网络带宽分配(MAGBA)机制。MAGBA机制在发送端通过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租户虚拟机(VM)流量,在接收端基于检测到的接收速率调节TCP流接收窗口,从而为租户VM提供最小接入保证带宽,同时充分利用闲置带宽资源。通过NS2平台仿真,MAGBA机制相比静态资源预留方式能够灵活分配带宽资源,网络吞吐量提升25%。当某些租户产生大量TCP流时,MAGBA机制中其他租户分得的带宽高于现有基于TCP流的带宽分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MAGBA机制能够为租户VM提供最小接入带宽保证,避免租户应用受到其他租户通信模式的干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7年07期)
杨慧峰,孙寅,张亮,许沙[6](2017)在《光网络带宽分配机制与技术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带宽分配机制和带宽高效利用等光网络技术发展和部署应用中的核心问题,分析和探讨现有光网络传输体制和管控机制的特点及其对光网络业务提供、带宽分配和流量控制方案的影响;重点分析研究在业务网IP化背景、带宽高效利用问题的驱动下光网络传送平面和管控平面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梳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何蓉,谢辉,方旭明[7](2017)在《FiWi网络比例公平和QoS感知的分级动态带宽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网络和无线接入技术结合的FiWi网络可提供高容量、灵活以及低基础设施成本的无线接入能力。由于FiWi网络中客户端业务量一般具有不稳定性,很难提前有效预测,高效公平的动态带宽分配(DBA)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针对EPON和WLAN构成的FiWi网络提出一种分级DBA机制。引入剩余带宽比例因子解决多个轮询周期内各用户分配的带宽资源与其权值不匹配而产生的不公平问题;联合考虑业务优先级、带宽请求比例和网络负载解决带宽分配中的业务QoS保证和信道带宽浪费问题。仿真实验表明,与现有文献的DBA机制相比,系统公平性、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有明显提升。且所提DBA算法不限定具体带宽资源类型,具有良好通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文鹏[8](2017)在《数据中心网络TCP拥塞控制机制和带宽分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按需访问可配置资源池中的计算、网络、存储、软件等资源。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网络是数据中心内互连大规模服务器的网络,用于服务器间大量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数据中心网络是数据中心的核心部分,已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当前数据中心网络主要采用普通商用交换机以水平扩展的方式互连云计算服务器,通过服务器间的协同通信来完成任务。服务器之间需要频繁的通信,因此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成为影响云计算业务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具有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在普遍存在的多对一通信模式下,存在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吞吐量坍塌的问题,并且数据中心网络中混合流量的传输性能需求不同,小流易受大流影响难以满足应用截止时间要求。此外,传统TCP技术以流为单位的带宽分配方式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时,无法为租户间提供严格的性能隔离,正常租户应用易受干扰。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数据中心网络的TCP拥塞控制机制和带宽分配算法十分必要。本论文首先针对数据中心网络多对一通信流量产生TCP Incast拥塞导致吞吐量降低,以及小流易受大流影响难以满足应用截止时间要求等问题,提出了差分流传输控制协议DFTCP(Differentiated Flow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DFTCP对TCP流进行分类,当网络拥塞时,基于网络状态信息和流分类信息调节TCP拥塞窗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TCP相比,DFTCP有效地避免TCP Incast拥塞导致的吞吐量崩溃,而与DCTCP(Data Cente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相比,DFTCP能够减少小流传输完成的时间。另外本论文针对多租户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了一种最小接入保证带宽分配机制。该机制在发送端通过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租户虚拟机流量,在接收端基于检测到的接收速率调节TCP流接收窗口实现速率调节。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以流为单位的带宽分配机制相比,该机制能够实现性能隔离,与静态预留分配方式相比,该机制能够提高网络利用率。本论文设计的差分流传输控制协议和最小接入保证带宽分配机制能有效提高网络性能,对数据中心网络拥塞控制和带宽分配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李晶晶[9](2017)在《FC-AE-1553网络多业务动态带宽分配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程度的提高,对总线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IL-STD-1553B总线在传输速率、带宽、允许终端数、实时性方面开始显得力不从心。FC-AE-1553协议相比传统MIL-STD-1553B总线提供了更高的带宽、更多的终端数、更大的信息量,成为新一代航空电子网络的最佳选择。针对FC-AE-1553协议的特点,如何支持多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传输,降低网络功耗,提高网络性能是需要解决的重要应用问题。本文针对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结构和一级交换结构下的FC-AE-1553网络多业务动态带宽分配机制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无源光网络的低功耗、大吞吐量、组网简单、高可靠性等优势使其在航天系统领域得到了应用。为提高PON结构FC-AE-1553网络带宽利用率并保证多业务QoS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并发”且支持“多业务QoS要求”的PON结构FC-AE-1553网络动态带宽分配机制。该机制解决了网络中存在的“多对一”数据共享信道的冲突。同时,针对网络中的不同业务类型,采用不同的调度策略来保证不同业务类型的QoS要求。此外,采用并发的方式来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经仿真验证,该机制在满足网络多业务QoS要求的前提下,网络带宽利用率达到了 66%。2.根据航天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设计并仿真分析了一级交换结构“特定连接大数据块调度”应用场景下的FC-AE-1553网络动态带宽分配机制。网络中共有管理类、实验类、存储类和计算类四类节点。其中,存储类和计算类节点不产生数据。针对这种特定网络连接分布及网络调度颗粒度的特殊应用场景,设计了相应的调度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另外,分析了网络控制器(Network Controller,NC)节点流量和实验节点流量比例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NC节点流量和实验节点流量比例为1:1.55时,网络吞吐量和突发业务时延性能相对较优。3.根据 FC-AE-1553 网络承载 IP (Internet Protocol,IP)业务的实际应用需求,针对网络中IP包长度可变且为短包长(64Byte~1518Byte)的特殊应用场景,设计了 一级交换结构下“支持IP业务”的FC-AE-1553网络动态带宽分配机制且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对当前场景下的网络最大吞吐量和IP业务的时延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网络带宽利用率为50%。IP业务的平均时延为27ms,最大时延为89ms。(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12)
蒋春蕾[10](2017)在《一种PTN与OTN联合组网的带宽分配机制研究(本期优秀论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PTN与OTN组网的带宽灵活分配和高效利用,提出了一种适合PTN和OTN组网的带宽分配机制,介绍了带宽分配的信令处理过程,阐述了带宽分配的具体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网络的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带宽分配机制既可优先满足高等级业务的传输需求,又能兼顾低等级业务的传输需要,具有时延和丢包率低、吞吐量大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带宽分配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基于可编程的思想将网络转发和网络控制进行解耦,如今己经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中。卫星通信网存在网络配置不灵活、无法为用户按需提供服务的问题,软件定义网络可以通过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如今软件定义技术在卫星网络的应用大多数都是关于软件定义卫星网络的架构以及场景设计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该网络架构下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质量保障的星间链路路径规划算法设计。本文基于现有的软件定义卫星网络架构,对控制器中的集中式带宽分配算法进行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叁个部分。首先,本文提出了基于0-1型整数型规划的带宽分配算法。这个算法定义了用户请求的通用模型,设计了适用于卫星网络场景的请求寻路算法,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方案最优化目标,分别可以实现网络整体资源利用率最优化、用户服务率最大化以及用户的差异化服务。然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预约的带宽分配机制。卫星网络中存在一些有时间计划性的应用,该算法可以为这类请求提供带宽预约服务。该算法对Dijkstra算法进行改进,并提出了链路资源状态更新算法,在满足用户请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后,本文基于C++和MATLAB搭建仿真系统,对文中这两个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集中式带宽分配算法性能进行仿真。这个系统能够实现随机生成网络拓扑和用户请求,统计并分析了网络中的整体资源利用率以及各个优先级用户的服务率。在使用Salam代码随机生成的20节点的网络拓扑下,采用0-1型整数型带宽分配算法可以使网络资源利用率达到95%,相比传统的IntServ算法网络资源利用率提升了 12%。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时间预约的带宽分配算法可以使用户服务率提升20%,实现了对资源细粒度的分配。实验结果说明了本文提出的两个算法是适用于卫星网络的可靠带宽分配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带宽分配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汤莉.HINOC2.0带宽分配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2].李聪.软件定义网络的集中式带宽分配机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3].姜国义,孙蕾,张海全,马超,张治国.基于FC-AE-1553总线的空天电子网络带宽动态分配机制研究[J].导航与控制.2018
[4].王璐.无线网络的视频测量和内容感知的带宽分配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5].蔡岳平,张文鹏,罗森.基于最小接入保证带宽的数据中心网络带宽分配机制[J].计算机应用.2017
[6].杨慧峰,孙寅,张亮,许沙.光网络带宽分配机制与技术发展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7
[7].何蓉,谢辉,方旭明.FiWi网络比例公平和QoS感知的分级动态带宽分配机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
[8].张文鹏.数据中心网络TCP拥塞控制机制和带宽分配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7
[9].李晶晶.FC-AE-1553网络多业务动态带宽分配机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10].蒋春蕾.一种PTN与OTN联合组网的带宽分配机制研究(本期优秀论文)[J].光通信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