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隐喻学分析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隐喻学分析

论文摘要

在以往的隐喻研究中,学者们将重点放在隐喻及其意义的解读过程上,其结果就是忽视了隐喻使用者在隐喻及其意义的认知构建过程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Charteris-Black(2004:247)指出,以修辞性语言为对象的大多数研究主要着眼于修辞性语言的理解而忽视了产生修辞性语言的各种因素。这一番话的确值得我们深思,而且纵观目前的隐喻认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界对隐喻使用者这一认知主体不够重视。Lakoff&Johnson(1980)、Lakoff(1987)和Lakoff&Turner(1989)主要致力于隐喻的认知本质、隐喻的心理现实、隐喻的力量、隐喻的系统性、隐喻在人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和人解读隐喻的方式等方面的探索。Fauconnier(1985,1997)和Fauconnier&Turner(2002)尽管潜心于隐喻及其意义的心理空间的认知构建、映射和合成,却似乎更侧重于隐喻及其意义的认知解读机制及认知生成的制约因素作用。Goatly(1997)以功能语言学和关联理论为视角究考了人类借用隐喻来传送意义的方式,同时也检视了隐喻在实际交际情景中的作用,但以上理论都没有论及隐喻构建者在隐喻使用和创造过程中的举足轻重作用。Gibbs(2008:37-38)态度鲜明地提出,时下隐喻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许多研究者未能对隐喻过程(processes of metaphor)和隐喻产物(products of metaphor)做出明确的区别,哲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理论家将隐喻产物看作隐喻的理解,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隐喻产物上,然后尽力根据隐喻产物推导隐喻理解的过程。我们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与为什么使用者会选择一个而不是另外的隐喻。本文采用的理论框架为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学来研究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中隐喻的劝导功能。本文提出隐喻分析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要综合个人主体和社会资源角度进行多角度分析。个人方面,应从认知语义,个人的社会语境知识背景来分析如何理解和阐释隐喻;社会角度应通过分析隐喻背后潜在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文化历史因素,揭示为什么说话者为什么选择特定的隐喻来实现交际目的。本文通过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的分析,认为隐喻表达具有可以框定和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的评价功能,使用隐喻可以激发情感具有号召功能以及道德评价的功能,同时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识形态。隐喻这种言语行为可以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态度和感情,最终使隐喻在演讲语篇中起到劝导的功能。目前批评隐喻学分析的重点是隐喻用与激发情感和影响价值判断的语篇,因此本文重点考察了演讲语篇的隐喻使用。隐喻的使用,有如语言的其他方面是为了在特定的交际场景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所以隐喻理论要融合语用学的视角考虑使用目的和使用的具体语境,具体而言隐喻在演讲中的修辞作用是劝说听众接受观点,讲话者隐含的语意是理解隐喻本质的基础。隐喻特殊的作用是使我们可以以创造性的方式交流。使用隐喻可以避免直接表达命题,讲话者诱使听者参与阐释行为,因而隐喻具有阐释的特殊作用,并通过劝说这种修辞行为把阐释和情感激发联系到一起,听众如果可以通过隐喻理解讲话者的意图就可以成功阐释,这正是隐喻重视的语用特征。同时隐喻可以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态度和感情,更重要的是隐喻用于劝导且具有激起情感的潜势,可以说隐喻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劝说功能。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1.1 Metaphor
  • 1.1.2 Metaphor and Politics
  • 1.1.3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Address
  • 1.2 The Research Goal
  • 1.3 Data and Methodology
  • 1.3.1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 1.3.2 Metaphor Explanation
  • 1.4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aper
  • 1.5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Western Studies On Metaphor
  • 2.1.1 Comparison theory on metaphor
  • 2.1.2 Interaction theory on metaphor
  • 2.1.3 The Weaknesses of traditional theories
  • 2.1.4 The Pragmatic approach on metaphor
  • 2.1.5 Cognitive approach to metaphor
  • 2.1.6 Summary
  • 2.2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Metaphor Research in China
  • 2.2.1 Cross-Cultural Theory Application School
  • 2.2.2 Metaphor' Coherent Function School
  • 2.2.3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School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Function Of Metaphors
  • 3.1.1 Expressive Function of Metaphors from Decoding Perspective
  • 3.1.2 Constructive Function of Metaphors from Encoding Perspective
  • 3.1.3 Functions of Metaphor from Encoding Perspective
  • 3.2.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and Its basic features
  • 3.3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 3.3.1 Overview of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 3.3.2 Pragmatic Approach and Metaphor Evaluation
  • 3.3.3 Metaphors in Political Discourse
  • 3.3.4 Summary
  • 4 Analysis on Metaphors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 4.1 Metaphoric approaching and distancing functions and persuasive function of metaphors
  • 4.2 Analysis of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Back to Right Journey
  • 4.2.1 Charaeteristies of journey metaphor
  • 4.2.2 Journey metaphors in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 4.2.3 The second sub-type of metaphor: the religious metaphors
  • 5 Conclusion
  • 5.1 Summary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隐喻学的理论范式构念[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再议当代隐喻学在中国(2014-2018)——基于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J]. 外语学刊 2020(03)
    • [3].论广义隐喻学的教育价值[J]. 教育探索 2015(04)
    • [4].从批评隐喻学分析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隐喻的劝导功能[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1)
    • [5].隐喻学中的意象图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2(06)
    • [6].隐喻学的拓展性新视野——《隐喻学导论》述评[J]. 唐都学刊 2010(05)
    • [7].隐喻学的发展以及相关认知[J]. 科技信息 2010(35)
    • [8].从隐喻学角度探究“白马”的文化内涵[J]. 汉字文化 2020(11)
    • [9].揭示音乐隐喻的斑斓世界——王炳社教授新著《音乐隐喻学》评介[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0].一部音乐隐喻学研究的奠基之作——论王炳社教授新著《音乐隐喻学》[J]. 商洛学院学报 2017(04)
    • [11].我校王炳社教授新著《音乐隐喻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13)
    • [12].从隐喻学角度分析汉语中的味觉词“苦”和“甜”[J]. 文学教育(上) 2017(09)
    • [13].当代隐喻学在中国(1994—2013)——一项基于CSSCI外国语言学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3)
    • [14].隐喻学视野下体育教学的重新审视[J]. 运动 2015(15)
    • [15].王炳社教授新著《艺术隐喻学》出版[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16].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J]. 校园英语 2015(26)
    • [17].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以税收类语篇为例[J]. 海外英语 2014(21)
    • [18].当代隐喻学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2)
    • [19].“刀把子”的隐喻学阐释——分析人民法院性质与职能的新进路[J]. 清华法学 2008(01)
    • [20].《隐喻学研究》和《认知隐喻学》对比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05)
    • [21].当代隐喻学研究与时代文化精神[J]. 求索 2009(10)
    • [22].影片《手机》的隐喻意义探析[J]. 电影文学 2009(14)
    • [23].钱钟书隐喻学说与概念隐喻理论对比[J]. 中国比较文学 2020(01)
    • [24].隐喻学观照下西方文学中“船”的形象解读[J]. 钦州学院学报 2011(05)
    • [25].《疯狂动物城》中人物形象的文化隐喻解读[J]. 海外英语 2017(05)
    • [26].我刊常务副主编王炳社教授专著获2015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
    • [27].编辑身份的隐喻表征[J]. 江苏教育宣传 2019(03)
    • [28].概念隐喻——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 [29].当代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以教育类语篇为例[J]. 外语研究 2013(04)
    • [30].通过“爱”看认知隐喻[J]. 考试周刊 2016(52)

    标签:;  ;  ;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隐喻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