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準》研究

《六書準》研究

论文摘要

《六書凖》是明末清初文字學家冯鼎调的一部“六書學”著作,该書既是对宋元明以來“六書學”研究成果的直接继承,对於开启清代“六書學”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冯氏還致力於字类研究,自觉以勘正字形字义、辨正俗字为已任,对於今天的正字和俗字研究仍具有借鉴意义。然而其書自问世以来就很少受到人们的重视。加之,《四库全書總目提要》评“其書雖力阐古义,而於六書本旨多所未明”,更加据了學者们的轻视。有鉴於此,本文以《六書凖》為研究对象,分五章对其进行系统論述,以期能给予其客观评价。第一章,引言。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起以及《六書凖》目前的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二是考证作者冯鼎调的生平。三是論述冯氏《六書凖》的写作背景及其目的。最后是梳理《六書凖》的版本情况。第二章,《六書凖》的體例。主要分编排體例和说解醴例两部分论述。在编排方面,其書以象形、指事、會意、揩聲四書為经统领全書,以平上去入四聲为緯繁联每一書中之字,每聲之中又按韻编排。由於證為蒋注、假借是用字法,所以在编排上将其寓於前四書之中。全書形成以形统字、以韻统事、經緯交错的格局。说解方面一般包括形音义三部分,其通例是:每篆之下先用小字列出楷書字形,有古形的列於小篆字头之前,说解时先注反切字音,次释字义,有时徵引文献材料或前人之说加以證明,次分析字形,如有异说以“一曰”體例再加申说,次释引申、转注或假借义,最后辨正字形、字义等。第三章,《六書凖》中的六書李理论。六書理论是冯氏《六書凖》的核心内容,是对宋元明褚家六書理论成果的继承,同时冯氏自己也有发展,如在六書分类时,他能够突破宋元明以來以事物意义类属分类或以时音释古音的分类传统,从漢字構形的角度分类六書,反映出其推陈出新的意识。本章前六部分具體論述其六書理論,第七部分综述其对“六書醴用说”的继承。第四章,《六書凖》字类研究。主要分為两部分:其一是論述古文字形研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其二是論述俗字研究的范围、类型和存在的问题,此外对易溷淆字也有一定的辨析。第五章,封《六書凖》的總體评价。主要從成就和不足两方面进行评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现状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现状
  • 1.2 作者简介
  • 1.3 《六書凖》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 1.4 《六書凖》的版本情况介绍
  • 第2章 《六書凖》的體例
  • 2.1 编排體例
  • 2.1.1 以四書为經,以形统字
  • 2.1.2 以四聲为緯,以韻统事
  • 2.2 说解體例
  • 2.2.1 注音
  • 2.2.2 释义
  • 2.2.3 析形
  • 第3章 《六書凖》中的六書理論
  • 3.1 象形論
  • 3.1.1 象形觀
  • 3.1.2 象形的类型
  • 3.2 指事論
  • 3.2.1 指事观
  • 3.2.2 指事的类型
  • 3.2.3 指事说存在的问题
  • 3.3 會意論
  • 3.4 谐聲論
  • 3.4.1 谐聲观
  • 3.4.2 省形与省聲
  • 3.5 假借論
  • 3.5.1 假借觀
  • 3.5.2 假借的类型
  • 3.6 转注論
  • 3.6.1 转注观
  • 3.6.2 转注的类型
  • 3.7 对“六書體用说”的继承
  • 第4章 《六書凖》字类研究
  • 4.1 《六書凖》对古文字形的利用
  • 4.1.1 古文字形研究成就
  • 4.1.2 古文字形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4.2 《六書凖》中的俗字研究
  • 4.2.1 所收俗字的范围
  • 4.2.2 所收俗字的类型
  • 4.2.3 对易溷淆字的辨析
  • 4.2.4 俗字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对《六書凖》的總體评价
  • 5.1 《六書凖》的成就
  • 5.1.1 體例上打破了宋元明以来以意类编排的传统
  • 5.1.2 批判地接受宋元明以来的六書分类研究成果
  • 5.1.3 字義研究並不限於本義,而強調對意義系統的搜羅
  • 5.1.4 继承并发展了宋元明以來的古文字形研究成果
  • 5.1.5 继承唐以來的正字之风,推进了漢语俗字的研究
  • 5.2 《六書凖》的不足
  • 5.2.1 俗字观念过於保守
  • 5.2.2 对於六書的区分多有混淆
  • 5.2.3 全書收字體例不一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宋元明清诗歌中的潼关意象[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宋元明作品[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17)
    • [3].区域艺术史叙事的空间、地理与话语——以《宋元明清巴蜀艺术史》为中心[J]. 当代文坛 2018(02)
    • [4].“宋元明国家与社会高端学术论坛”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5(02)
    • [5].“各明一義”與“《易》外别傳”——《四庫全書總目》對宋元明儒《易》學的評論[J]. 中国经学 2015(02)
    • [6].绿茶书情[J]. 温州人 2020(19)
    • [7].以脂肪肝现代共识病名追溯宋元明清相关文献对比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04)
    • [8].以脂肪肝现代共识病名追溯宋元明清文献中相关方药理论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1)
    • [9].清代对宋元明六书学的继承与发展[J]. 中国文字研究 2009(00)
    • [10].试论宋元明初江西朱子学发展的若干特性[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 [11].從詩選和詩評看陸游詩在宋元明的接受[J]. 古典文献研究 2016(02)
    • [12].清代經學史的思考與現代啓示[J]. 中国经学 2018(02)
    • [13].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及相关因素分析[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3)
    • [14].湖北宋元明清刻书考略(下)[J]. 图书情报论坛 2008(02)
    • [15].一刻千金 沉香与雕刻艺术[J]. 中国文艺家 2020(03)
    • [16].變調:宋元明番族類題畫詩中的族羣與國家觀念變遷[J]. 中华文史论丛 2020(03)
    • [17].理学近思 宋明新道——评陈来先生的《宋元明哲学史教程》[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06)
    • [18].日藏宋元明染织艺术群及其接受研究[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0(02)
    • [19].江淮文明浸华夏:述论宋元明时期江苏高等级教育的繁盛[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0].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宋元明礼学研究[J]. 齐鲁学刊 2020(02)
    • [21].论宋元明士人接受韩文的时代特色及其文化动因[J]. 东南学术 2010(03)
    • [22].圣诞节与抓痒器[J]. 青年博览 2008(01)
    • [23].宋元明作品赏析[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14(01)
    • [24].《笠澤堂書目》撰人小識[J].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3(00)
    • [25].湖南刻书概述[J]. 图书馆 2014(02)
    • [26].中国国家治理“内生性演化”的学理探索——以宋元明历史为例[J].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1)
    • [27].“长律”、“排律”名称之文献缉考——以唐宋元明时期作为考察范围[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8].官府与寺僧:宋元明公益活动的历史书写——以闽南为中心的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9].截玉轩藏宋元明清法帖墨迹综述[J]. 中国书法 2008(05)
    • [30].宋元明三朝词人数量及地域分布的统计分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标签:;  ;  ;  ;  ;  

    《六書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