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修饰纳米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氧化物,表面修饰,光生电荷性质,光催化
修饰纳米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井立强,栾云博,谢明政,付宏刚[1](2012)在《基于表面修饰提高纳米氧化物光催化性能的策略探索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修饰是改善纳米氧化物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利用磷酸、有机胺和多孔SiO_2等功能基团的表面修饰发展了同时具有高热稳定性、大比表面积和小粒子尺寸等结构特征的系列锐钛矿TiO_2基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通过磷酸及磷酸盐等的表面修饰,可以分别使纳米氧化物如TiO_2和Fe_2O_3等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被诱导或捕获的状况得到改善,进而提高光生电荷分离状况。通过以上策略,研发了系列高活性氧化物基纳米光催化材料,甚至可超(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期刊2012-10-26)
林火刚[2](2009)在《介孔、纳米氧化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传感特性及分析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孔材料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系统比较介孔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拓展介孔材料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对二者的电化学传感特性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分别合成出介孔TiO2和纳米TiO2,并详细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传感特性,结果表明介孔TiO2由于拥有规则的纳米孔道从而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敏感特性。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以F-127为模板剂,四氯化钛为钛源,在无水甲醇中合成出介孔TiO2,并在无模板时合成出纳米TiO2。利用红外光谱、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N2吸附-脱附进行了结构表征。此外,借助K3[Fe(CN)6]探针详细研究了碳糊电极、纳米TiO2修饰碳糊电极和介孔TiO2修饰碳糊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与纳米TiO2相比,介孔TiO2具备更优的传感特性,显着提高电极的有效面积和电子交换速率常数。2、系统研究了苯酚及五种对位取代苯酚在碳糊电极、纳米TiO2修饰碳糊电极和介孔TiO2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介孔TiO2显着提高它们的氧化信号,具备明显的增敏效应,但是纳米TiO2的增敏效果并不显着。探究了NaCl浓度的影响规律,在碳糊电极和纳米TiO2修饰电极上,NaCl浓度对酚类的氧化信号几乎无影响。然而在介孔TiO2修饰电极上,酚类的氧化峰电流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加,与Gouy-Chapman理论吻合。此外,还考察了取代基对酚类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其氧化峰电位与Hammitt常数线性相关。3、基于介孔TiO2对对氯苯酚显着的增敏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对氯苯酚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5.0×10-8 ~ 5.0×10-5 mol L-1 (R=0.995),富集3 min后检测限为1.0×10-8 mol L-1。将其用于水样中对氯苯酚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9.0% ~ 104.8%。4、合成出硅铝摩尔比等于30的掺Al介孔氧化硅(Al-MCM41),并制成修饰碳糊电极。研究表明Al-MCM41对儿茶酚的氧化有明显的催化效应,能显着提高其氧化峰电流,同时降低氧化过电位。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儿茶酚的新方法,检出限为1.0×10-7 mol L-1。将此方法用于茶叶中儿茶酚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吻合。(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31)
刘晶晶,张逢星,李珺[3](2007)在《无机纳米氧化物的表面修饰与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无机纳米氧化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的目的和主要方法,其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较为成熟的化学方法的运用,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沉淀法和微乳液法等,探讨了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实验效果的要素,并对表面改性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李海军,乔学亮,邱小林,陈建国,王维[4](2006)在《纳米氧化物的表面修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氧化物以其结构、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特殊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综述了纳米氧化物粒子的表面特性、表面修饰的方法及其应用前景,指出了目前表面修饰技术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6年S2期)
蒋金刚,曲云鹤,刘烨,施国跃,金利通[5](2006)在《量子点/纳米氧化物修饰电极的研制及其在TNT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preparation of a novel sensor based on the CdS/TiO2 nano materials modified electrode for the detection of low-level explosive vapors of TNT.(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6-07-01)
刘付胜聪[6](2005)在《纳米氧化物表面高分子修饰及其对聚丙烯酸酯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氧化物在介质中的分散是纳米颗粒合成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在纳米颗粒胶体物系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使之吸附在颗粒表面是防止纳米颗粒团聚生长的有效方法。它们通过改变静电力或空间位阻作用的大小实现纳米氧化物颗粒的分散稳定。本文通过改变高分子聚合物的种类和分散体系条件来研究评价纳米氧化物胶体物系的分散稳定规律及其机理。并将纳米氧化物分散在聚丙烯酸酯乳液之中,制备纳米氧化物/聚丙烯酸酯复合涂层,分析纳米氧化物对涂层热降解、光降解以及在水润滑条件下摩擦磨损的影响。 FTIR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聚合物PEG和PAM主要通过氢键在氧化物表面形成吸附;阴离子型聚合物PAA和PMAN可以通过氢键和化学键实现吸附,具体由哪种吸附引力占主导地位主要取决于pH值;阳离子型聚合物MPTMAC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实现在纳米SiO_2表面的吸附;两性聚合物电解质PMAA-b-PDMAEMA在TiO_2表面的吸附是氢键、化学键和静电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各种聚合物在纳米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行为与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相对相对分子量、分散体系pH值、离子强度和类型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类型聚合物的吸附量及吸附层厚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并从高分子链在氧化物表面吸附形态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聚合物等温吸附曲线近似Langmuir吸附模型。聚合物平均相对相对分子量的增加使聚合物饱和吸附量增大。对于不同类型聚合物,pH值变化对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同。离子强度的变化对非离子型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较小,而聚合物电解质吸附对离子强度和类型较为敏感。聚电解质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变化呈现出极大值。高价离子对聚电解质高分子链起到桥连的作用,促进其吸附量的增加。不同碱金属离子由于与氧化物表面亲和力不同而影响聚合物的吸附行为。 纳米氧化物吸附聚合物后,颗粒表面电荷密度、ζ电位和双电层结构将发生变化。吸附非离子型聚合物后纳米氧化物的等电点几乎不变,而吸附阴离子型或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后,氧化物等电点分别向低或高pH值方向移动,移动距离与聚合物浓度和平均相对相对分子量相关。两性聚电解质吸附对纳米氧化物ζ电位的影响以聚合物的pH_(iep)为分界点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对水介质中纳米氧化物的分散稳定作用。PEG和PAM主要通过空间位阻作用实现对纳米氧化物的分散稳定。在10~4数量级范围内,平均相对相对分子量越大越有利于分散稳定,聚合物初始浓度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5-03-21)
白建峰,唐子龙,张中太,罗绍华[7](2003)在《纳米氧化物的有机颜料(涂料)修饰及抗紫外老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涂料中加入纳米材料,加纳米级SiO_2,TiO_2,ZnO,CaCO_3及炭黑等作为填料或助剂可以显着提高涂膜的机械强度、附着力、防腐性能、耐光性和耐候性或其他特殊性能。有机红颜料(P.R112)和有机黄颜料(P.Y74)的抗紫外老化性能不是特别优异,故亟待提高它们的抗紫外性能以便更好地加以利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硅和氧化钛溶胶。制备氧化硅所用原料为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硝酸,制备氧化钛所用原料有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硝酸。用所制备的溶胶对有机红(P.R112)、有机黄(P.Y74)颜料进行修饰,目的是提高有机红、有机黄颜料的抗紫外老化性能。对(本文来源于《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3-06-30)
修饰纳米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孔材料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系统比较介孔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拓展介孔材料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对二者的电化学传感特性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分别合成出介孔TiO2和纳米TiO2,并详细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传感特性,结果表明介孔TiO2由于拥有规则的纳米孔道从而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敏感特性。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以F-127为模板剂,四氯化钛为钛源,在无水甲醇中合成出介孔TiO2,并在无模板时合成出纳米TiO2。利用红外光谱、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N2吸附-脱附进行了结构表征。此外,借助K3[Fe(CN)6]探针详细研究了碳糊电极、纳米TiO2修饰碳糊电极和介孔TiO2修饰碳糊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与纳米TiO2相比,介孔TiO2具备更优的传感特性,显着提高电极的有效面积和电子交换速率常数。2、系统研究了苯酚及五种对位取代苯酚在碳糊电极、纳米TiO2修饰碳糊电极和介孔TiO2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介孔TiO2显着提高它们的氧化信号,具备明显的增敏效应,但是纳米TiO2的增敏效果并不显着。探究了NaCl浓度的影响规律,在碳糊电极和纳米TiO2修饰电极上,NaCl浓度对酚类的氧化信号几乎无影响。然而在介孔TiO2修饰电极上,酚类的氧化峰电流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加,与Gouy-Chapman理论吻合。此外,还考察了取代基对酚类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其氧化峰电位与Hammitt常数线性相关。3、基于介孔TiO2对对氯苯酚显着的增敏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对氯苯酚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5.0×10-8 ~ 5.0×10-5 mol L-1 (R=0.995),富集3 min后检测限为1.0×10-8 mol L-1。将其用于水样中对氯苯酚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9.0% ~ 104.8%。4、合成出硅铝摩尔比等于30的掺Al介孔氧化硅(Al-MCM41),并制成修饰碳糊电极。研究表明Al-MCM41对儿茶酚的氧化有明显的催化效应,能显着提高其氧化峰电流,同时降低氧化过电位。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儿茶酚的新方法,检出限为1.0×10-7 mol L-1。将此方法用于茶叶中儿茶酚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饰纳米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井立强,栾云博,谢明政,付宏刚.基于表面修饰提高纳米氧化物光催化性能的策略探索及其机制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2012
[2].林火刚.介孔、纳米氧化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传感特性及分析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刘晶晶,张逢星,李珺.无机纳米氧化物的表面修饰与改性[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李海军,乔学亮,邱小林,陈建国,王维.纳米氧化物的表面修饰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
[5].蒋金刚,曲云鹤,刘烨,施国跃,金利通.量子点/纳米氧化物修饰电极的研制及其在TNT快速检测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6
[6].刘付胜聪.纳米氧化物表面高分子修饰及其对聚丙烯酸酯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
[7].白建峰,唐子龙,张中太,罗绍华.纳米氧化物的有机颜料(涂料)修饰及抗紫外老化性能的研究[C].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