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对一个彝族社区电视与生活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对一个彝族社区电视与生活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论文题目: 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对一个彝族社区电视与生活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李春霞

导师: 李杰

关键词: 电视,彝民生活,仪式,电视文化,地方文化变迁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草坝子,一个只有14户彝族人家(60口人)的高山村落,坐落在中国西南闻名的二滩水库边。近年来这个曾经兴盛富足的村落渐渐败落,越来越多的人搬走,留下的要么在迁与不迁的决定中飘摇,要么就在为孩子们不愿呆在家里伤脑筋。随着现代化进程逼近乡村,中国不知有多少村落像草坝子一样面临何去何从的难题,祖祖辈辈与土地系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必须面对新的“外面”、新的生存生活方式、新的未来和憧憬…… 要解释这样的变迁需要进入具体的地方,呈现变迁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进入草坝子田野的过程中,我发现变迁中的草坝子必须与进入村子不过六年时间的电视共同呈现,即没有电视,今天的草坝子是无法呈现、观察和解释的。因为正是电视,跨越时空把新的“外面”、新的生存生活方式、新的未来和憧憬直接呈现在村民家中。 传播学常常用“发展的(developmental)”话语阐述乡村与电视的关系,电视在与乡村的关系中是现代的标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主要是通过植入现代观念,进而让村民们习得符合现代社会的行为)。人类学也常常用“皮下注射论”的理论假设解释乡村的文化变迁。事实上,电视与乡村的关系是二者对话、互动的文化和社会过程,需要传播学和人类学携手去观察和解释。 本研究以草坝子为研究“电视与彝民生活”的样本和二者关系发生的“源头”,通过仪式的视角——把电视植入草坝子彝民生活的过程视为草坝子及其彝民“生命历程”中不得不“通过”的“仪式”(某个具体时空里的某个具体族群,

论文目录:

绪论:彝民与电视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第一节 猴体解剖与传播学研究的有效性

一、草坝子就是“生活”

二、草坝子:彝民和电视故事展演的场景

第二节 草坝子:“电视与生活关系“源头的研究样本

第三节 传播学研究中“城市”无法包围“农村”,“汉族”无法替代“少数民族”

一、忽视乡村就等于忽视大半个中国

二、忽视少数民族就等于忽视中国

第一章 走进彝民生活逻辑的研究

第一节 对草坝子的民族志研究

第二节 草坝子民族志研究的框架:一个仪式的过程分析

一、为什么是“仪式”而不是其他

(一) 仪式研究视野的开拓者:杜威和凯里

(二) 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媒介事件”

(三) “中心神话”的破译者:寇德瑞和他的“媒介仪式”

二、研究草坝子的切入点:作为物、技术和媒体的电视

三、草坝子“电视通过仪式”民族志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电视机:草坝子的面子“制造机”、身心“按摩器”和新中心

第一节 电视机在草坝子的象征意义:面子

一、第一位买电视机的人是村长

二、“电视看客”、“电视酒家掌柜”和“面子货币”

第二节 电视机:“身心按摩器”

第三节 电视机该放在哪里?

一、电视该放在神圣空间还是世俗空间?

二、电视机抢占了火塘的风头?

第四节 A'ma说“把电视机灭了!”

第三章 电视对彝民时空感和性别边界的影响

第一节 草坝子地方时间、时钟时间和电视时间:三种时间的战争与和平

一、草坝子的地方时间(local time):神、自然、人和时钟共存的空间

(一) 草坝子的日常生活时间:人与自然相通的体验

(二) 草坝子的仪式时间:与神灵和神祖先相约的空间

二、电视的时间指纹:铁打的电视节目“转盘”和流逝的分秒

(一) 电视的时间指纹以时钟时间为尺度

(二) 明朝侍卫“钟元”成了时间刻度

(三) 电视流动的“信息流”加快了“财富流”

(四) 直播时间:“我们”和“他们”同时存在的证据

(五) 电视剧与仪式时间的事件井水不犯河水

第二节 电视:消解空间区隔的“幻影”边界

一、 Zi'ma在电视通过仪式空间中的“旅程”

二、电视是我们看“外面”的“舞台”

三、“彝族”和“我们”的边界从无到有

第三节 电视让婆婆妈妈、姐姐妹妹们走开

一、把“丝润”听成“死人”的a'ma看不懂电视

二、看不懂电视就去做你女人的事!

三、草坝子:电视还在加固性别边界

第四章 电视与草坝子传播环境的交锋

第一节 从家人、邻人变成观众

一、草坝子观众的商品性特质分析

二、Ni'bu家火塘边的神聊 VS zi'ga家广告时间的家常

三、“海选”——电视影响人际关系模式的透视点

(一) 草坝子看朋友 fye'lwu看能力

(二) 电视惹的祸?

第二节 电视与群体记忆:zi'ga的诗唱梦想和昔日荣耀

一、草坝子群体传播的特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向度

二、集体记忆:是电视剧的英雄故事还是“诗唱”中祖先创世纪?

(一) 集体记忆和诗唱

(二) 电视对草坝子“诗唱—集体记忆”的影响

第三节 电视、电视告诉我,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是谁?

一、电视“image(影像)”是“鬼灵”还是“人”?

二、男人们的“权杖”——电视遥控器

三、“我想看那个节目!”——反抗男权父权的声音

四、电视呈现的世界:以“文化劫持者”草坝子的方式展演

五、电视其实是一面“魔镜”

六、电视的新发明:信息财富、科学和进步

(一) 信息能带来“财富”但不能带来“权威”

(二) 电视上说的当然是科学的

(三) 电视代表着“进步”

第四节 聊天、诗唱和电视三分天下

结论:草坝子的电视通过仪式

第一节 草坝子的电视“通过”仪式

一、电视植入期草坝子的反日常性、反结构性和阈限性

二、草坝子电视通过仪式的特性:一群高山彝民与电视的故事

三、打断日常收视行为的仪式——媒介事件和传统仪式

第二节 大众传播通过仪式的理论

参考文献(按拼音或字母顺序排列)

附录:地图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一览

声明

后记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中国当代传播研究中的理论体系建构[D]. 庹继光.四川大学2004
  • [2].媒介的直观[D]. 范龙.华中科技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 龙运荣.中南民族大学2011
  • [2].电视与柳村的日常生活[D]. 张丕万.武汉大学2011
  • [3].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生活[D]. 张斌.华中科技大学2012
  • [4].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D]. 金玉萍.复旦大学2010
  • [5].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 白兴发.四川大学2001
  • [6].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 戴俊潭.复旦大学2004
  • [7].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 金尚会.中央民族大学2005
  • [8].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刘正发(阿里瓦萨).中央民族大学2007

标签:;  ;  ;  ;  ;  

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对一个彝族社区电视与生活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