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资产证券化中的交易程序及其交易特点。分析了参与主体在交易程序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分析交易程序中的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al)的法律形态和作用。本文重点是对特殊目的载体中的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mpany)进行法律分析,阐述了我国现在组建特殊目的公司过程中的法律障碍,并且同时提出完善立法建议。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特殊目的公司(SPC)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资产的受让者,又是风险的隔离者,还是证券的发起者。发起人(Originator)通过真实出售(True Sale)将资产或资产池转让给特殊目的公司,特殊目的公司以真实出售的资产或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SPC的目的是将原发起人与证券化的资产或资产池分开,即使原发起人破产,证券化资产或资产池也不受原发起人的债权人追索。在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产证券化立法和实践中,特殊目的机构通常采用三种类型:公司型、信托型和合伙型。特殊目的公司组织灵活,能满足不同的投资者的需要,因为特殊目的公司可以发行不同种类和期间的证券。但是,特殊目的公司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很难避免双重征税。特殊目的信托不但能有效的隔离风险,而且还有避税的优势。因为,信托财产独立于信托人和受托者。有限合伙型特殊目的机构在世纪各国很少被采用,多数出现在资产证券化发达的美国。本文提出组建我国SPC立法建议。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设计一种组织机构简单的股份有限公司,简化组织结构,将公司注册资本降低,并且对董事和监事的最低人数不设要求,一人也可以。对SPC发行债券的条件可以放宽,重点应规范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SPC的组建人、证券化资产的管理人等参与人的行为以及建立健全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 一、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 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特征
  • 三、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及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结构
  • 一、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主体
  • 二、资产证券化的结构分析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机构概述
  • 第一节 特殊目的机构制度价值
  • 一、隔离风险
  • 二、保护投资者权益
  • 第二节 特殊目的机构的组织形态及其立法体例
  • 一、特殊目的机构的组织形态
  • 二、不同国家及地区特殊目的机构立法体例
  • 第三章 特殊目的公司的法律特征及风险隔离机制
  • 第一节 特殊目的公司的法律特征
  • 一、具有明显的工具性
  • 二、属于特别法上的公司
  • 第二节 发起人与特殊目的公司的风险隔离
  • 一、真实出售的含义及其法律分析
  • 二、真实出售的判断标准
  • 第三节 特殊目的公司的自身风险隔离
  • 一、业务范围的限制
  • 二、自愿破产的限制
  • 三、非自愿破产的限制
  • 第四章 我国构建特殊目的公司的法律障碍
  • 第一节 构建特殊目的公司中公司法的障碍
  • 一、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额的障碍
  • 二、一人股份有限公司的障碍
  • 三、公司组织结构的障碍
  • 四、提取法定公积金的障碍
  • 第二节 构建特殊目的公司中证券法的障碍
  • 一、发行新股的障碍
  • 二、发行债券的障碍
  • 第三节 构建特殊目的公司中其他部门法的障碍
  • 一、无法避免双重征税
  • 二、破产法的障碍
  • 三、相关会计制度不健全
  • 第五章 特殊目的公司的法律构建
  • 第一节 特殊目的公司的设立及解散
  • 一、特殊目的公司的设立
  • 二、特殊目的公司的解散
  • 第二节 特殊目的公司的组织结构
  • 一、董事会
  • 二、股东会
  • 三、监事会
  • 第三节 投资者利益保护
  • 一、信息公开制度
  • 二、监督管理人
  • 三、证券持有人的优先受偿权
  • 第四节 特殊目的公司的业务规则
  • 一、业务范围
  • 二、资产证券化计划
  • 三、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
  • 四、资金的调度方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次贷危机中的评级问题[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8)
    • [2].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分析[J]. 商业文化 2014(26)
    • [3].资产证券化银行互持必要性——以金融危机为例[J]. 品牌 2015(08)
    • [4].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的风险及其管理[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10)
    • [5].资产证券化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探讨[J]. 湘潮(下半月) 2010(11)
    • [6].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制建设的借鉴与思考[J]. 金融经济 2017(08)
    • [7].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可行性[J]. 大众商务 2009(10)
    • [8].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理及其经济效应[J]. 价值工程 2014(15)
    • [9].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03)
    • [10].浅析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03)
    • [11].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浅议[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7)
    • [12].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思考[J]. 金融与经济 2019(01)
    • [13].发展信用评级业,加强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J]. 法制与社会 2009(07)
    • [14].浅议资产证券化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17)
    • [15].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探析[J]. 财会学习 2016(14)
    • [16].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 2014(01)
    • [17].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分析[J]. 华北金融 2014(09)
    • [18].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策的探讨[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5(06)
    • [19].从“次贷危机”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J]. 法制与社会 2009(14)
    • [20].应收账款证券化风险识别[J]. 全国流通经济 2018(24)
    • [21].试析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实施的意义——以机构投资者与资产证券化的关联为视角[J]. 大众商务 2009(24)
    • [22].重启资产证券化:我们需要的准备[J]. 金融市场研究 2012(03)
    • [23].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04)
    • [24].银行资产证券化中的利益博弈关系研究[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6(08)
    • [25].解析中国市场的资产证券化[J]. 技术与市场 2009(09)
    • [26].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动因分析——以“16远东租赁ABN001”为例[J]. 当代经济 2018(18)
    • [27].对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思考[J]. 现代国企研究 2016(06)
    • [28].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资产证券化风险评价[J]. 会计之友 2013(08)
    • [29].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探析[J]. 时代金融 2012(12)
    • [30].基于金融危机的资产证券化再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8)

    标签:;  ;  ;  ;  ;  

    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