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159医院干部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普外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方面的影响,为临床实践中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154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于手术围术期开始重点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则给于对症护理,比较两组1d、3d、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焦虑情况(SAS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后,除宗教信仰外,观察组生活质量5个维度及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满意度为75.6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9.74%;两组患者术后1dSAS评分比较无差异,3d后观察组患者术后SAS评分下降明显,以上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手术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术后生活质量;个性化护理;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209-02
普外手术属于有创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影响较大,焦虑、不安等对患者术后身体健康的恢复产生了消极影响[1]。当代科学的不断进步促使者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在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进步中,护理工作的地位及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个性化护理将“以人为本”的观念应用到普外手术的术后护理中,提升了护理效果[2]。本文主要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普外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154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28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8岁,平均(64.25±1.25)岁。;观察组男17例,女32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0岁,平均(62.75±1.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模式。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从患者的接受程度、性格习惯、理解能力、需求性等多方面出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观察组着重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认识程度,责任护士严格按照医生医嘱等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并安排专人负责监督落实路径实施情况,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对其进行正确指导[3]。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紧张情绪,建立手术治疗的信心。术束应细致耐心的做好每项护理工作,叮嘱患者各项注意事项,并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其反应与咨询的问题耐心做出解释。
1.3疗效评价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该量表是有世界卫生组织研制的,用于测量个体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的国际性量表。该表包括与生存质量有关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宗教信仰6个维度,分数与生存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时,说明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后,除宗教信仰外,观察组生活质量5个维度及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为75.6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9.7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后,除宗教信仰外,观察组生活质量5个维度及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满意度为75.6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9.74%;两组患者术后1dSAS评分比较无差异,3d后观察组患者术后SAS评分下降明显,以上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院外依从性,有效干预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个性化护理应用于临床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负性反应的发生率、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贯彻了整体护理的概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最佳的护理方法,提高医护照顾品质。对普外手术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冯艳丽.舒适护理在普外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238-240.
[2]王玉红.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4,04(13):26-28.
[3]郑洁.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在普外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36):55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