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从生态和栽培方面研究促进超级稻高产的理论和技术,本人于2004~2007年在海南三亚、湖南长沙等地,以超级杂交水稻组合两优培九、两优0293、GD-1S/Rb207等为材料,进行了超级稻生态适应性、栽培模式、施肥水平等试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了一批高产超级杂交稻组合,如Y优173、88S/金18、YHH-5、88S/R24-6、广湘24S/R28-3-2、8两优45、T64S/0293等。其共同特点是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中上。超级稻的理想栽培方式为宽窄行、垄栽。垄栽主要通过促进分蘖、减小剑叶叶角等达到提高产量目的。强分蘖能力组合(如两优0293)密度以120000穴/hm2左右为宜,而弱分蘖能力组合(如GD-1S/RB207)密度应以150000穴/hm2左右为宜。(2)为使超级稻产量达到12t/hm2左右,长沙地区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海南地区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且基肥与追肥比例为5:5~6:4。(3)功能叶特性受施氮量影响:剑叶随施氮量增加而变长:变宽,剑叶叶角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的变化趋势;叶片SPAD值随施肥水平上升与密度变小而增大;叶片光合速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4)适量施氮促进根系生长、下扎及根系活力增强,过量施氮有抑制作用:施氮量明显影响根系的分层分布与幼穗分化期根系IAA与ABA的分泌量,施氮水平间呈现N2>N1>N3>N4趋势,而密度对根系分布及其激素分泌影响甚微。(5)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穗肥比例可防止根叶早衰;孕穗期增施钾肥,防止早衰的效果更明显;将单施穗肥改为施穗肥+粒肥,再结合根外施肥,能显著延长功能叶寿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6)密度和施肥对超级稻具有明显互作效应:产量与有效穗数以N3M3(中肥密植)最高;千粒重不受密度影响,但随施氮量增大而显著下降;施氮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是,在较低施氮水平下表现为对穗数的影响,但在较高施氮水平下主要表现为对每穗粒数的影响。(7)根际微生物数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受到密度的影响;水稻根际微生物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有差异;各种微生物的活性在经过一季作物后的改变表现不一致,而总微生物活性的下降幅度与施氮量和密度有关,微生物活性随N、P、K施用量增加而降低;水稻分蘖期解磷细菌量因施菌肥而明显增加,解钾细菌数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增多,但不受钾肥影响。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 目的与意义2 水稻高产研究进展2.1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历史及进展2.1.1 水稻高产育种的历史2.1.2 水稻高产育种现状2.1.3 高产育种的发展2.2 超高产水稻栽培研究的来源及进展2.2.1 超高产水稻栽培研究的来源2.2.2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新理念2.2.3 超高产栽培现状2.2.4 超级稻的栽培与调控途径2.2.5 湖南省一季稻种植现状2.3 水稻氮肥施用现状及超级杂交稻科学施氮研究进展2.3.1 目前水稻生产施肥现状2.3.2 湖南一季水稻(中籼稻)施肥现状3 论文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第二章 超级杂交稻两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1.1 2005年湖南长沙基点超级杂交中籼稻品比1.1.2 2006年湖南长沙基点超级杂交中籼稻品比1.1.3 2007年湖南长沙基点超级杂交中籼稻品比1.1.4 2006-2007年海南三亚基点的超级杂交中籼稻品比1.2 试验地点1.2.1 湖南长沙1.2.2 海南三亚1.3 试验方法1.4 观察记载项目1.5 数据处理2 结果与分析2.1 各参试品种综合性状的表现、显著性检验及多重比较分析2.2 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2.3 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2.4 品种综合性状的聚类分析3 小结与讨论3.1 参试组合产量比较情况3.2 参试组合各项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变异系数分析3.3 参试组合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诸因子的相关分析3.4 聚类分析第三章 栽植方式对超级杂交稻的影响及分析1 栽插及中耕方式对超级杂交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灰色关联度分析1.1 材料与方法1.1.1 供试材料和地点1.1.2 试验设计1.1.3 试验的实施1.1.4 观察、测定项目及方法1.2 结果与分析1.2.1 分蘖动态1.2.2 叶面积指数(LAI)1.2.3 干物质积累1.2.4 齐穗期维管束数1.2.5 不同处理的光合作用特性1.2.6 不同处理的经济性状1.2.7 不同栽培方式、密度、中耕方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2.8 农艺性状与实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3 讨论2 不同垄栽对超级杂交稻根系、剑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2.1 材料与方法2.1.1 试验设计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2.2 结果与分析2.2.1 生长发育进程及分蘖动态2.2.2 垄栽模式对根系伤流的影响2.2.3 垄栽模式对根层分布的影响2.2.4 栽培模式对剑叶张角的影响2.2.5 栽培模式对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2.2.6 栽培模式对顶叶完全叶SPAD值的影响2.2.7 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2.3 小结与讨论3 不同密度对超级杂交中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3.1 材料与方法3.1.1 试验设计3.1.2 测定项目3.1.3 数据处理3.2 结果与分析3.2.1 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3.2.2 密度对叶面积的影响3.2.3 分蘖后期密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2.4 不同处理对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3.3 小结与讨论第四章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1.2 测定项目与方法1.2.1 分蘖动态1.2.2 株型调查1.2.3 叶片开张角1.2.4 根系测量1.2.5 农艺性状1.2.6 数据处理2 结果与分析2.1 生长发育进程及分蘖动态2.2 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2.3 施氮对生长期叶面积动态及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4 施N对根系伤流的影响2.5 施N对根层分布的影响超高产水稻根系的发育形态2.6 各层次根系对形成超高产的贡献2.7 施 N对剑叶张角的影响3 小结与讨论3.1 氮肥管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3.2 氮肥管理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3.3 氮肥管理对水稻剑叶生长的影响第五章 超级杂交中稻优化施氮模式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1.1.1 2005年氮肥施用量试验1.1.2 2006年试验设计1.1.3 2007年试验设计1.2 测定项目1.3 氮效率计算公式1.4 数据处理2 结果与分析2.1 水稻高产施氮模式2.1.1 施氮量2.1.2 氮肥运筹2.1.3 施肥方式2.2 水稻优质施氮模式的研究2.2.1 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2.2.2 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2.3 水稻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施氮模式2.3.1 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2.3.2 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2.3.3 施肥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2.4 不同施氮水平产量经济效益比较3 小结与讨论第六章 超级杂交中稻抗衰老与调控补偿栽培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2 试验设计与方法1.3 测定内容与分析方法1.4 叶片绿叶面积变化计算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茎蘖动态2.2 产量及构成2.3 叶面积和功能叶光合功能期2.3.1 灌浆结实期叶面积指数(LAI)变化2.3.2 灌浆结实期单株高效叶面积变化2.3.3 高效叶叶绿素含量及功能叶光合期变化3 讨论3.1 合理的肥料运筹可以延缓衰老3.2 穗肥的施用原则3.3 根外追肥对于防早衰3.4 库源关系与衰老4 结论第七章 综合处理对超级杂交水稻某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1 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处理对超级杂交水稻的影响1.1 材料与方法1.1.1 试验地点1.1.2 供试品种1.1.3 试验设计1.1.4 测定项目及方法1.1.5 数据处理1.2 结果与分析1.2.1 不同处理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1.2.2 不同处理的群体结构特点1.2.3 不同处理对叶的影响1.2.4 不同处理对根系的影响1.2.5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植株NPK的含量1.2.6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植株根际微生物的含量1.3 小结与讨论2 固氮解钾等微生物量的变化与超级杂交稻产量的关系研究2.1 材料和方法2.1.1 大田实验区2.1.2 大田实验设计2.1.3 取样与测定2.1.4 数据处理2.2 结果和讨论2.2.1 不同生长时期和黄熟期乳熟期对微生物总活性的影响2.2.2 好氧自生固氮菌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的变化2.2.3 厌氧自生固氮菌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的变化2.2.4 分蘖期解磷细菌量在不同施肥水平和密度条件下的比较2.2.5 施菌与不施菌条件下解钾细菌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间的变化2.2.6 施菌肥与不施菌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变化2.3 小结第八章 全文结论1 两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超级杂交水稻生态适应性研究1.1 参试组合产量比较情况1.2 参试组合生育期、经济性状等变异系数分析1.3 参试组合生育期、经济性状等相关分析1.4 聚类分析2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的栽插方式研究2.1 栽插方式对生长动态的影响2.2 栽插方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3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估2.4 栽插方式对经济形状的影响3 不同垄栽模式对超级杂交稻根系、剑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3.1 垄栽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3.2 垄栽模式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3.3 垄栽模式对水稻剑叶生长的影响4 不同密度对超级杂交中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5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5.1 氮肥管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5.2 氮肥管理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5.3 氮肥管理对水稻剑叶生长的影响6 超级杂交中稻优化施氮模式研究6.1 对产量的影响6.2 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6.3 对稻米品质的影响6.4 优化施氮模式7 超级杂交中稻抗衰老与调控补偿栽培研究7.1 合理的肥料运筹可以延缓衰老7.2 穗肥的施用原则7.3 根外追肥对于防早衰8 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处理对超级杂交水稻的影响8.1 施肥和密度水平对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8.2 对生长动态的影响8.3 对生理特性的影响8.4 对水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9 固氮解钾等微生物量的变化与超级杂交稻产量的关系研究9.1 施肥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9.2 菌肥对产量的影响第九章 全文创新之处1 首次在超级杂交稻栽培方式的综合比较中,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2 首次在田间条件下,研究超级杂交稻的根际微生态3 首次明确提出了超级杂交水稻在长沙和三亚的适宜施氮量4 对超级杂交水稻生态适应性参试组合进行聚类分析参考文献致谢论文成果著作与课题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J]. 云南农业 2020(04)
- [2].超级杂交稻:书写人类反饥饿史上光辉篇章[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5)
- [3].超级杂交稻单产创世界新纪录[J]. 湖南农业 2017(12)
- [4].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18(01)
- [5].不同种植地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积累特点[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5)
- [6].临沂一季稻“超优千号”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J]. 农业知识 2017(01)
- [7]."速"材即用·科学精神[J].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 2016(11)
- [8].我国超级杂交稻单产创世界纪录[J]. 种业导刊 2013(11)
- [9].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产量高[J]. 农家致富 2009(07)
- [10].超级杂交稻华浙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J]. 中国稻米 2020(02)
- [11].不同时期超级杂交稻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J]. 核农学报 2019(05)
- [12].不同类型复合肥在超级杂交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 2018(03)
- [13].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实现——企业将成为商业化育种主体[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2014(11)
- [14].不同种植地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特点[J]. 作物研究 2015(05)
- [15].湖南省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大田展示试验研究[J]. 河南农业 2016(23)
- [16].超级杂交稻Y两优7号在会同县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3(02)
- [17].中国超级杂交稻第四期进入“实战”[J]. 福建稻麦科技 2013(02)
- [18].我国科学家搭建超级杂交稻产量基因解析平台[J]. 科技传播 2013(16)
- [19].超级杂交稻四期攻关冲刺大面积667米~2产超吨[J]. 北京农业 2012(14)
- [20].2015年超级杂交稻亩产将达900公斤[J]. 粮食问题研究 2010(02)
- [21].“国稻6号”入选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J]. 北京农业 2010(20)
- [22].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J]. 杂交水稻 2009(02)
- [23].超级杂交稻机制的新发现[J]. 分子植物育种 2009(04)
- [24].攸县双季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效益及高产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12)
- [25].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新技术 2008(07)
- [26].“优质超级杂交稻天优998良种繁育及生产配套技术示范”通过验收[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4)
- [27].湖南超级杂交稻研究示范取得重大进展[J]. 杂交水稻 2008(03)
- [28].超级杂交稻“三一”工程试验初见成效[J]. 种业导刊 2018(01)
- [29].大力开展“种三产四”推动湖南水稻持续发展[J]. 杂交水稻 2018(01)
- [30].论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0)
标签:超级杂交水稻论文; 最佳栽培模式论文; 氮肥运筹论文; 产量和米质论文; 根际微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