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苜蓿人工草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全建设,研究,紫花苜蓿草地,柴达木茫崖
苜蓿人工草地论文文献综述
郑建宗,乌仁[1](2019)在《茫崖地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茫崖地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建植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安全稳妥推进人工草地建设。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能够完成1茬生产。在此基础上用数学模型单因素平均气温估算其生产潜力,得:低、中、高叁种投入模式下青干草产量分别为6300、4650、2250kg/hm~2;以同等质量青干草购入价3.5元/kg计算产值,成本毛利分析法核算收益,纯利润依次为+6855、+6804、+1263元/hm~2;生产成本依次为:2.41,2.04,2.94元/kg;投资效益依次为:45.11%,78.84%,19.1%。生态社会效益显着,综合评价认为,该地区建设紫花苜蓿草地可行,但在建设中应强化生产基础,适度生产规模。(本文来源于《青海草业》期刊2019年03期)
杨洪涛[2](2019)在《盐碱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盐特征及优化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草原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草原的水热条件较好,加之地势平坦,适合发展机械化的畜牧业。该地区草原物种丰富度高,在高覆盖度的草原植被下,发育了肥力较高的黑土,盛产多年生优质牧草(羊草)。然而,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草原位于闭流区,地下水矿化度高,导致盐渍土与黑土接壤,因此,这里是环境敏感区与生态脆弱带。松嫩平原西部草原受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退化与盐碱化。草地生产力低已成为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水盐动态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盐碱化人工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土壤水盐动态、紫花苜蓿的水盐阈值进行研究,同时对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人工草地的灌溉制度进行优化。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电导率(EC)和总碱度(TA)的强空间变异性主要是受气候与成土母质的影响,而土壤pH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则是受结构性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2)盐碱化人工草地生物量(干重)与土壤pH显着相关,并可用Y(DM)=2699.73-276.496 pH(R~2=0.403,7.17<pH<9.92),即紫花苜蓿的对土壤pH的耐受上限为9.92。3)中度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容积含水量最高;此外,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pH和SAR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轻度与重度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EC和TA穗种植时间而呈增加的趋势。4)土壤盐碱化通过影响紫花苜蓿叶片数量对人工草地的生产力产生影响,即减少紫花苜蓿的叶片数量,进而对盐碱化人工草地减产同时降低牧草品质。5)在返青期、分枝期与花期中,分枝期是紫花苜蓿对水分亏缺最敏感的生长阶段,此时期缺水将明显降低盐碱化人工草地牧草产量。6)灌溉可提高中度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容积含水量约10%;此外,0~100 cm土壤EC、SAR和TA分别降低了182~345μS cm~(-1)、8.95~9.00(mmol_c/L)~(1/2)和3.29~4.65 mmol_c L~(-1)。7)灌溉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各水分处理中,I5(在分枝期进行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I1(返青期+分枝期进行灌溉)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8)在综合考虑吉林西部地区的气候特点、地下水状况与土壤盐碱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在紫花苜蓿的分枝期进行灌溉,灌水定额以满足紫花苜蓿各阶段蒸散量(236.5 mm)为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刘涛[3](2019)在《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空间分布遥感信息提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人工草地对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天然草地生态恢复,促进我国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快速准确地获取人工草地空间分布等信息。本项研究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内蒙古林西县为研究区,利用高分一号和Landsat的多时相遥感数字图像,结合地形数据开展了两类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的空间分布信息提取的技术研究,为生产实践以及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提出了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空间分布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基于GF-1图像数据构建各类地物NDVI的月动态,以及植物生长季内不同作物间物候期的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增强目标地物与干扰地物间光谱反射特征的差异,通过阈值法、坡度阈值法剔除各类干扰地物,实现了研究区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空间分布信息的自动提取。2.提出了山杏+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空间分布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利用Landsat系列的卫星遥感图像数据,构建山杏展叶期各类地物的NDVI年际变化,对不同地物的变化与时间进行一元线性回归,通过阈值法结合地形数据剔除各类干扰地物,得到研究区山杏+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空间分布信息。3.依据2017年19个时相的GF-1遥感数字图像以及2001年~2018年山杏展叶期的11个时相的Landsat遥感数字图像,提取得到林西县全县范围内两类旱作苜蓿人工草地总面积为4.37万公顷。其中,旱作苜蓿人工草地面积为2.31万公顷,山杏+旱作苜蓿人工草地面积为2.06万公顷。综上,本文基于GF-1与Landsat多时相遥感数据对两类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提取。文中所用的两种方法均以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深入辨析各类地物NDVI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差异,结合地形等辅助因子,实现了对各类干扰地物的剔除。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植被遥感分类的内容,而且所提出的方法易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涛,韩鹏,郭茉苒,董建军,任吉彬[4](2018)在《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提取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空间分布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内蒙古林西县为研究区,利用国产卫星高分一号的多时相遥感图像,构建归一化差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反映各类地物的物候特征,同时集成坡度等地形数据,在增强目标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阈值法逐一去除干扰地物,提取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森林的NDVI在2017年4月明显高于苜蓿和其他地物,可运用阈值法将森林剔除;4月29日至5月28日期间,苜蓿NDVI的增加高于玉米、小麦等农田与草地,利用变化率加和法与阈值法相结合的途径剔除农田与草地;灌丛NDVI在5月12日至5月28日期间的增幅明显高于苜蓿,并且天然灌丛植被主要分布于山地的陡坡,因此结合斜率法、阈值法以及坡度阈值法将灌丛剔除。(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彦龙,杨晓霞,王晓丽,李世雄,马玉寿[5](2018)在《柴达木盆地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对盐碱地土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柴达木盆地盐碱地上对覆膜种植2年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人工草地可显着降低0~30cm耕层土壤全盐含量(P <0. 05),比对照降低了37. 33%;各层土壤p H值均显着低于对照(P <0. 05),0~30cm耕层土壤p H值比对照降低了5. 26%;0~30cm耕层土壤养分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 0. 05),且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对照(P <0. 05),比对照增加了14. 21%;苜蓿人工草地土壤表层温度比对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 0. 05),比对照提高了10. 61%;土壤表层湿度显着高于对照(P <0. 05),比对照增加了121. 18%。(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张文浩,侯龙鱼,杨杰,宋世环,毛小涛[6](2018)在《高寒地区苜蓿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寒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近1/3,也是我国天然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和传统的畜牧业基地,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天然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低下,草畜矛盾突出.优质人工草地种植规模小和产业化水平低是我国草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力发展优质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是破解我国目前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本文结合国内外苜蓿生产和市场现状,探讨了我国苜蓿种植和产业发展的不足与解决办法.同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高寒地区调研等,明确高寒地区发展苜蓿人工草地在促进当地环境友好型草牧业发展中的作用.针对我国优质抗寒苜蓿品种少、越冬技术不足等问题,归纳总结出高寒地区品种选择、选地与整地、播种技术、密度控制、根瘤菌(Rhizobium)接种、水肥管理和刈割等一整套技术与相应理论,为我国高寒地区优质苜蓿种植与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推进我国草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17期)
程帅[7](2018)在《不同种植区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肥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广泛种植的豆科牧草,其生长与土壤水分和养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了探究其关系,本试验选取了黄土高原陕西地区叁类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气候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有差异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同一试验地横向比较与不同试验地纵向比较,系统的研究了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土壤0-300 cm垂直层面水分和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渭北旱塬试验地不同坡位和退化年限紫花苜蓿0-300 cm土壤水分恢复程度为:退化年限越长越靠近下坡位土壤水分恢复程度越高,越接近撂荒农田含量,反之越低于撂荒农田含量;退化年限越短越靠近下坡位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越接近撂荒农田含量,反之越低于撂荒农田含量;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一致;土壤速效磷恢复程度与土壤水分恢复程度规律一致。2.黄河滩试验地不同盐碱性和生育期紫花苜蓿0-300cm土壤水分分布表现为:紫花苜蓿生长会造成土壤失水形成土壤干层(110-140 cm);处于分枝期的紫花苜蓿土壤含水量整体高于开花期;距离黄河滩较远的低盐碱试验地上层土壤(0-100 cm)含水量高于距离黄河滩较近的高盐碱试验地,下层土壤(150-300 cm)含水量高盐碱试验地高于低盐碱试验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为:开花期低盐碱地>分枝期低盐碱地>开花期高盐碱地>分枝期高盐碱地。土壤全氮含量分布规律与有机质分布规律一致。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布规律为:上层土壤(0-120 cm)速效磷含量表现为低盐碱性试验地分枝期>低盐碱性试验地开花期>高盐碱性试验地分枝期>高盐碱性试验地开花期,下层深度(130-300 cm)以下受紫花苜蓿生长影响较小,维持较低较稳定水平。3.关中平原试验地不同处理方式紫花苜蓿动态生长规律为:火烧处理后的紫花苜蓿返青期早于刈割处理;生育末期两者株高无明显差别;两者生长曲线均表现为“慢-快-慢”的“S”型。不同处理方式和生育期紫花苜蓿0-300 cm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分布规律为:上中层土壤(0-200 cm)含水量表现为刈割处理分枝期>火烧处理分枝期>刈割处理开花期>火烧处理开花期;下层土壤(210-300 cm)含水量均处于较低较稳定水平。上层土壤(0-90 cm)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刈割处理开花期>火烧处理开花期>刈割处理分枝期>火烧处理分枝期;下层土壤(100-300 cm)有机质含量均处于较低较稳定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分布规律与有机质分布规律一致,以刈割处理开花期最高,火烧处理分枝期最低。上层土壤(0-110 cm)速效磷含量表现为火烧处理分枝期>刈割处理分枝期>火烧处理开花期>刈割处理开花期;下层土壤(120-300 cm)速效磷含量处于不规则波动的较低水平。4.不同种植区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0-300 cm土壤水分含量分布规律为:上层土层(0-130 cm)随土壤深度增加含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生育期内均出现相对土壤干层,关中平原试验地土壤干层出现在较深土层,渭北旱塬试验地和黄河滩试验地土壤干层较浅;下层土层(140-300 cm)受紫花苜蓿生长影响较小,与土壤质地和地下水含量有关。上层土壤(0-100 cm)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关中平原试验地>渭北旱塬试验地>黄河滩试验地;下层土壤(110-300 cm)有机质含量受紫花苜蓿生长影响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自身理化性质相关。土壤全氮含量分布规律与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一致。上层土壤(0-60 cm)速效磷含量表现为黄河滩试验地>关中平原试验地>渭北旱塬试验地;下层土壤(60-300cm)受紫花苜蓿生长影响较小,与试验地土壤自身磷元素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姜明生[8](2017)在《黑龙江省建立人工紫花苜蓿草地的技术要领》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是一种分布广产量高的优质豆科牧草,其本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盐碱,而且其牧草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一次播种多可年使用,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近年来,随着我省草原禁牧的开始,牧草产业化迅速发展,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的浪潮越来越高,建立优质高产的紫花苜蓿草地,急需掌握紫花苜蓿的科学种植方法和越冬管理技术。1紫花苜蓿草地的建植1.1地块选择紫花苜蓿的植物学特性是喜水不耐水,其根系发达,可(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7年12期)
王惠[9](2017)在《不同年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苜蓿—杂草N和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苜蓿的年龄及茬次均能影响其生产性能和土壤理化性质,且随着年龄增加,杂草盖度增加,草地出现退化,前人已有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草地生态问题,且通过生态化学计量学角度解决杂草防除的问题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2、3、4、5龄)苜蓿的土壤理化性质、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并通过化学元素计量法,探索苜蓿人工草地中土壤、苜蓿及杂草的N、P含量及N:P,研究土壤和苜蓿的化学计量特征与杂草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以期为苜蓿的合理种植和杂草防除提供理论依据。1.不同年龄紫花苜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苜蓿的生产性能测定了五茬处理下不同年龄(2、3、4、5龄)苜蓿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N)、全磷(全P)、速效磷(速效P)、全钾(全K)等含量,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株高,结果表明:3龄苜蓿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速效P含量、苜蓿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株高均高于其他年龄;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随年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全P含量随着年龄增加呈不断降低趋势;全K含量随年龄增加处于平稳状态;苜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随茬次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全年处于平稳状态;3龄和5龄苜蓿地土壤速效磷含量随茬次变化幅度较大;苜蓿鲜草、干草产量和株高随茬次不断降低。2.不同年龄紫花苜蓿的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测定与分析不同年龄(2、3、4、5龄)紫花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研究了年龄及茬次对紫花苜蓿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3龄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高于其他年龄;每茬时4龄苜蓿叶和茎N:P均显着高于其他年龄(P<0.05),3龄苜蓿叶和茎N:P均低于其他年龄。苜蓿叶和茎N、P含量随茬次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第3茬达到最大值(除3龄苜蓿茎的N含量);2龄和4龄苜蓿叶N:P随茬次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苜蓿茎N:P随茬次呈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除5龄),并均在第4茬时达到最低值;苜蓿年龄和茬次的变化均能显着影响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N:P;苜蓿叶和茎的N含量与N:P基本呈正相关,苜蓿叶和茎的P含量与N:P基本呈负相关。3.不同年龄紫花苜蓿地土壤、苜蓿和杂草的N、P含量及N:P的关系2龄、4龄和5龄苜蓿草地自第3茬开始出现较多杂草,不同种类的杂草的生长可能主要受表层土壤N元素限制;3龄苜蓿地土壤N:P相比于其他年龄较高,可在10-20cm、20-30cm 土层施用氮肥,起到提高土壤N:P,达到杂草防除效果,且不同土层土壤的N、P含量及N:P与苜蓿和杂草的N、P含量及N:P的相关性受年龄及茬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季波,李娜,蔡进军,许浩,董立国[10](2016)在《宁南山区苜蓿人工草地退化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宁南山区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在阐述宁南山区苜蓿人工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后苜蓿地上生物量及土壤水分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人工草地退化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和措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苜蓿人工草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草原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草原的水热条件较好,加之地势平坦,适合发展机械化的畜牧业。该地区草原物种丰富度高,在高覆盖度的草原植被下,发育了肥力较高的黑土,盛产多年生优质牧草(羊草)。然而,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草原位于闭流区,地下水矿化度高,导致盐渍土与黑土接壤,因此,这里是环境敏感区与生态脆弱带。松嫩平原西部草原受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退化与盐碱化。草地生产力低已成为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水盐动态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盐碱化人工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土壤水盐动态、紫花苜蓿的水盐阈值进行研究,同时对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人工草地的灌溉制度进行优化。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电导率(EC)和总碱度(TA)的强空间变异性主要是受气候与成土母质的影响,而土壤pH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则是受结构性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2)盐碱化人工草地生物量(干重)与土壤pH显着相关,并可用Y(DM)=2699.73-276.496 pH(R~2=0.403,7.17<pH<9.92),即紫花苜蓿的对土壤pH的耐受上限为9.92。3)中度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容积含水量最高;此外,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pH和SAR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轻度与重度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EC和TA穗种植时间而呈增加的趋势。4)土壤盐碱化通过影响紫花苜蓿叶片数量对人工草地的生产力产生影响,即减少紫花苜蓿的叶片数量,进而对盐碱化人工草地减产同时降低牧草品质。5)在返青期、分枝期与花期中,分枝期是紫花苜蓿对水分亏缺最敏感的生长阶段,此时期缺水将明显降低盐碱化人工草地牧草产量。6)灌溉可提高中度盐碱化人工草地0~100 cm的土壤容积含水量约10%;此外,0~100 cm土壤EC、SAR和TA分别降低了182~345μS cm~(-1)、8.95~9.00(mmol_c/L)~(1/2)和3.29~4.65 mmol_c L~(-1)。7)灌溉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各水分处理中,I5(在分枝期进行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I1(返青期+分枝期进行灌溉)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8)在综合考虑吉林西部地区的气候特点、地下水状况与土壤盐碱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在紫花苜蓿的分枝期进行灌溉,灌水定额以满足紫花苜蓿各阶段蒸散量(236.5 mm)为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苜蓿人工草地论文参考文献
[1].郑建宗,乌仁.茫崖地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分析研究[J].青海草业.2019
[2].杨洪涛.盐碱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盐特征及优化调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9
[3].刘涛.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空间分布遥感信息提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4].刘涛,韩鹏,郭茉苒,董建军,任吉彬.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提取旱作苜蓿人工草地空间分布信息[J].中国草地学报.2018
[5].王彦龙,杨晓霞,王晓丽,李世雄,马玉寿.柴达木盆地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对盐碱地土壤的影响[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8
[6].张文浩,侯龙鱼,杨杰,宋世环,毛小涛.高寒地区苜蓿人工草地建植技术[J].科学通报.2018
[7].程帅.不同种植区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肥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8].姜明生.黑龙江省建立人工紫花苜蓿草地的技术要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
[9].王惠.不同年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苜蓿—杂草N和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D].青岛农业大学.2017
[10].季波,李娜,蔡进军,许浩,董立国.宁南山区苜蓿人工草地退化问题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