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和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莎士比亚,《科里奥兰纳斯》,柏拉图,共和制
共和制论文文献综述
吴兆凤[1](2019)在《《科里奥兰纳斯》中的暴力书写与共和制政治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在其罗马剧《科里奥兰纳斯》中,深刻地揭露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危机,展现了贵族与平民之间尖锐的矛盾与不断升级的暴力书写(对立、冲突乃至战争)。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些暴力书写,并结合柏拉图的共和思想探讨其中蕴含的共和制政治伦理。(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吴兆凤[2](2019)在《《裘力斯·凯撒》中的暴力书写与共和制政治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的罗马剧《裘力斯·凯撒》深刻地揭露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危机,展现了贵族阶层内部持不同政见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不断升级的暴力书写(包括利用平民轻信好利的心理发动暴乱)。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些暴力书写,并结合柏拉图的共和思想探讨其中蕴含的共和制政治伦理。(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吴灿[3](2018)在《试述美国宪法中的代议制原则——兼议共和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联邦宪法的制定,发掘代议制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依据;进而深入地论述了共和制政体,得出代议制仅是共和政体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24期)
曹晓展[4](2017)在《罗马共和制正义的唯物史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义对社会制度来说非常重要,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断探索,把实现制度正义作为矢志不渝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罗马共和制作为世界制度史上一颗璀璨的名星,其蕴含的正义理论对后世西方各国的制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国的制度建设有理论启示。近年来,理论界多从政治学、历史学的视角来研究罗马共和制正义,但鲜少有学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研究,所以研究相对不足,不够深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从唯物史观来研究罗马共和制正义,有长远的理论意义,对我国的制度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对罗马共和制正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意义和启示。论文的主体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从制度正义概念出发,深入剖析了制度正义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进而阐述西方制度正义思想的历史演进、马克思制度正义的基本观点;第二部分,阐述了罗马共和制及其正义性,罗马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揭示了罗马共和制正义设计理念的唯物史观蕴涵,并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定位罗马共和制正义的历史影响;第叁部分,首先,阐述了罗马共和制正义对当代西方民主制度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对当代西方叁权分立体制的影响,对当代西方行省管理制度的影响。其次,借鉴罗马共和制正义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阐释了罗马共和制正义对当代中国制度建设的立法、行政、司法启示。最后,阐释了罗马共和制正义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对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之“公正”、“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构建的借鉴作用。本文的新意及特色之处在于: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研究罗马共和制正义,来分析它的唯物史观蕴涵,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给它一个历史定位,角度新颖。罗马从王政到共和,走过了一个曲折的道路,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生产力不断发展,平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治地位也随之提高,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罗马共和制正义不断发展完善,进而对西方民主制度产生影响,间接对我国制度建设产生启示,对我国核心价值观构建产生借鉴,从而对推进我国制度正义建设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刘猛[5](2017)在《博弈论视角下罗马共和制创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马共和制度是继古希腊后的又一古典共和传统的典型,为近现代共和制度实践奠定了基础。罗马共和制的创建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大体分为2个阶段:即斗鸡博弈中的转型和智猪博弈中的确立。转型阶段是国王与元老贵族、平民的非合作博弈,其结果是王政时期的君主制向共和国的贵族制转变;确立阶段是元老贵族与平民的合作博弈,融入了民主成分,共和制度得以创建。(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赵强[6](2016)在《制宪权起于决断还是协商:民主制宪与共和制宪》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宪权理论中,施密特沿着西耶斯民族制宪权的路径发展出了决断论的制宪权理论,而阿伦特则通过对西耶斯民族制宪权的反思提出了制宪权与制宪权威相分离的制宪理论。施密特的决断论完全排除了制宪过程中不同政治主体间协商与妥协的可能,而阿伦特则将制宪权建立在"约束和承诺、联合和立约"的基础上,但其过于强调制宪权威与制宪权力相分离的理论则限制了其对制宪合法性的理论解释力。通过将制宪分为实质合法性和形式合法性两个逐步达成的进程,进而区分出民主制宪与共和制宪的不同,仍然将制宪的合法性建立在人民行使制宪权的基础之上,但制宪权的基础不是制宪权主体做出的政治决断,而是具有政治权威的不同政治主体间的协商与妥协。(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6年10期)
张国栋[7](2016)在《共和制的两难命运和第叁条道路——麦迪逊与1812年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德斯鸠等现代共和制度的设计者们认识到,共和制面临着或因弱小而不能自卫,或因强大而扩张并最终自我毁灭的两难命运。他们力图通过改进共和制而走出第叁条道路。孟德斯鸠的改进方案在美国被付诸实践,并很快遭受到严峻的外部挑战。面对这种挑战,美国的"宪法之父"和第四任总统麦迪逊,不仅捍卫了美国这一新生的国家,而且捍卫了新生的现代共和制本身。麦迪逊强调,共和制国家需要爱好和平,只应进行防御性的战争,而不能进行侵略扩张。今天世界上主要的共和国,普遍将传统的"战争部"或"兵部"改称"国防部",反映了麦迪逊所强调的防御性战争原则的深远影响。并且,长远来看,各国只有坚守这一原则,才能使现代共和制长久生存。(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靳力强[8](2015)在《美国政体究竟是联邦制还是共和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岳麓版历史必修I(2004年8月第1版)第40页第一自然段,对美国的政体是这样阐述的:"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而在第四自然段,教科书又将美国政体表述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就在同一页内,对美国政体的表述竟然有两种形式。这让学生感到很迷茫,笔者认为第一种表述是不正确的,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而非政体。国家结构也称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10期)
王加丰[9](2015)在《西方历史上的共和制与共和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共和"或"共和制""共和国"(Republic或Commonwealth)、"共和主义"(共和思想、共和思潮)?这似乎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理解,古代和近现代差别甚大。任何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或着作,都会以类似的口吻告诉你:"要研究共和主义,必须定义它。只要试图定义,我们就发现没有现成的定义。……也许认识到共和主义是一个太难以名状而无法解决的概念更好。"1还有人说:"任何人,只要考(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期刊2015年01期)
黄越,杜佳峰[10](2013)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对君主制与共和制的认识——以萨沃纳罗拉1498年的论文《论统治与佛罗伦萨城政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杰罗拉莫·萨沃纳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1498)是1494年佛罗伦萨重建民主共和国的奠基者。分析他回顾建国理想的《论统治与佛罗伦萨城政府》一文,可以抛开现代性观念的干扰,认识古人对君主制与共和制的真实看法。本文围绕以下叁个问题展开分析:在当时君主制与共和制是否是对立关系的?君主制为什么是理想状态中的好政体?为何把政府公共利益对追求作为评价政治制度好坏的标准?考证这些西方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3年22期)
共和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莎士比亚的罗马剧《裘力斯·凯撒》深刻地揭露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危机,展现了贵族阶层内部持不同政见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不断升级的暴力书写(包括利用平民轻信好利的心理发动暴乱)。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些暴力书写,并结合柏拉图的共和思想探讨其中蕴含的共和制政治伦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和制论文参考文献
[1].吴兆凤.《科里奥兰纳斯》中的暴力书写与共和制政治伦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吴兆凤.《裘力斯·凯撒》中的暴力书写与共和制政治伦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吴灿.试述美国宪法中的代议制原则——兼议共和制[J].法制与社会.2018
[4].曹晓展.罗马共和制正义的唯物史观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5].刘猛.博弈论视角下罗马共和制创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赵强.制宪权起于决断还是协商:民主制宪与共和制宪[J].学术界.2016
[7].张国栋.共和制的两难命运和第叁条道路——麦迪逊与1812年战争[J].衡水学院学报.2016
[8].靳力强.美国政体究竟是联邦制还是共和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
[9].王加丰.西方历史上的共和制与共和思想[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
[10].黄越,杜佳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对君主制与共和制的认识——以萨沃纳罗拉1498年的论文《论统治与佛罗伦萨城政府》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