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府南河排污口近区水质模型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化学工艺
作者: 潘欣
导师: 梁玉祥
关键词: 城市河流,活塞流,水质模型,降解规律,控制参数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城市河流是指流经或发源于城区的河流或河流段,以及人工开挖的、但经过多年演化已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或渠系。城市河流污染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本课题以整治后的府南河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流动特点建立了一维活塞流水质模型,对主要的4个水质参数的降解关系及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一维的四组水质模型,从而能够预测河流及下水管道内水质的变化,找到污染物在河流及下水管道中扩散降解的关键控制参数,并能够根据水质模型得出的水质污染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也为强化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河流的水质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持。 研究表明: 1.DO直接受流速和曝气的影响。在相同流速不同曝气量的情况,曝气量对DO在管路中随时间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初期0~30min,曝气量越大,DO的上升速度越快,上升的最大值也随曝气量的增大而增大,其变化范围为4mg/L~7mg/L,而溶氧下降的时间基本都出现在60min左右,几乎在同一时间达到溶氧最低点。 对比相同曝气量不同流速的情况,提高流速有利于氧的传递,使DO值上升的更快,且平衡后的DO值也有所提高。流速的提高也加快DO达到平衡,在3曝气头时,达到平衡时间从420min缩短到了120min,在5头曝气时,平衡时间从240min缩短到了80min。 2.COD的降解规律主要受DO值的影响,水体的扰动对其影响较小。在低流速(0.03m/s和0.06m/s)的情况下0到300mins时降解较快,后期则较为平缓,出现平台区(即短暂平衡),当流速和曝气量增大时降解速度加快,达到平缓区的时间大幅缩短,在0.2m/s时较低流速提前近200mins,同时平台区缩短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对象
1.1.1 我国城市河流污染现状
1.1.2 府南河的简介及存在的问题
1.1.3 国内外对水质治理及水质模型的研究
1.1.3.1 水质治理的研究
1.1.3.2 水质模型的研究
1.1.4 项目研究的进展
1.2 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基本作用
2.2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成分及发生的反应
2.2.1 含氮有机物的转化
2.2.2 磷的转化
2.2.2.1 总磷和底泥磷的相关性
2.2.2.2 底泥磷的释放特征及发生条件
2.3 水体的耗氧和复氧关系
2.3.1 耗氧
2.3.2 复氧
2.3.3 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2.4 水体自净机理
2.4.1 水体自净的主要过程
2.4.2 水体自净的特点
2.4.3 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2.4.4 提高河水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化途径
2.5 底泥与水体的相互作用
2.6 污染物在水中的运动关系
2.7 活塞流的流动特性以及水质模型的建立
2.7.1 污染物水质模型的简化
3 试验方案及内容
3.1 实验方案
3.2 实验装置
3.3 主要测试参数和测试方法
3.3.1 含氮化合物的测定
3.3.2 总磷的测定
3.3.3 DO的测定
3.3.4 BOD_5的测定
3.3.5 COD_(CR)的测定
3.4 实验的可靠性分析
3.4.1 实验装置的可靠性
3.4.2 测试方法的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及讨论
4.1 水质状况
4.2 活塞流下的降解规律分析
4.2.1 DO的变化
4.2.1.1 对溶氧分析的意义
4.2.2 COD的变化
4.2.2.1 曝气的数量对COD值变化趋势的影响
4.2.2.2 流速变化对COD值变化趋势的影响
4.2.2.3 COD与DO的对应变化关系
4.2.3 NH_3-N的变化
4.2.4 TP的变化
4.2.4.1 DO对水体中磷的影响
4.2.4.2 数据分析
4.2.5 污染物降解规律分析
4.3 模型的建立
4.3.1 对DO进行数值分析
4.3.1.1 DO模型参数变化规律
4.3.2 COD模型推导
4.3.2.1 COD模型参数变化规律
4.3.3 对NH_3-N进行数值分析
4.3.3.1 NH_3-N模型参数变化规律
4.3.4 对TP进行数值分析
4.3.4.1 TP模型参数变化规律
4.3.5 模型的意义
5 结论
6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1-18
参考文献
- [1].滨海平原城市河流健康度评价研究[D]. 丁伟.扬州大学2018
- [2].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研究[D]. 李娇娇.浙江大学2006
- [3].城市河流地区建设的生态理念与方法[D]. 叶林.重庆大学2004
- [4].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 罗辑.湖南大学2009
- [5].城市河流水质污染改善规划研究[D]. 桂明.浙江大学2017
- [6].复合流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研究[D]. 黄远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
- [7].表面活性剂强化空气扰动技术修复硝基苯实验室研究[D]. 孙勇军.吉林大学2013
- [8].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SCAR)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 郑凯.东华大学2015
- [9].十堰市神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探究[D]. 蔡敏.长安大学2014
- [10].对北京城市河流生态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初探[D]. 田硕.北京林业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三峡库区重庆段稳态水质模型研究[D]. 谷尘勇.重庆大学2005
- [2].闽江下游河道水动力水质动态模拟[D]. 刘梅冰.福建师范大学2006
- [3].受潮汐影响的河网水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 朱效娟.河海大学2007
- [4].糯扎渡水库有机污染物一维动态水质模型[D]. 詹彦.西安理工大学2005
- [5].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技术研究[D]. 陈少华.扬州大学2007
- [6].城市河流排污口近区污染物二维水质模型[D]. 苗红波.四川大学2004
- [7].南湖周边排污口调查及排污口附近水域水质模型研究[D]. 卢璟莉.武汉理工大学2005
- [8].二维河流水质模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D]. 陈娟.武汉大学2005
- [9].南湖水体水质模型研究[D]. 张雷.武汉理工大学2006
- [10].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水质模型的应用研究[D]. 王莉.兰州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