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性别,性别视角,绩效,马拉博,知识支持系统,区域战略,政策研究所,饥饿,农业增长,农业产业
性别规范论文文献综述
李晨[1](2019)在《性别规范影响农业整体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在多哥共和国洛美市举行的区域战略分析与知识支持系统(ReSAKSS)年会上发布2019年度趋势和展望报告《非洲农村性别平等:从承诺到结果》。报告称,近年来,许多非洲国家政府都致力于促进包容性农业增长,可他们往往忽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1-19)
杜平[2](2019)在《透视流动家庭:文化规范与生活实践互构下的性别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乡城流动给卷入其中的个体和家庭带来家庭理念与生活实践层面的冲击。本文将其置于家庭主义的文化框架之下,透过劳动性别分工和夫妻权力关系探究流动家庭性别秩序的重构。基于质性资料分析发现,"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主义是统合流动家庭成员共同关切的价值基础,而女性的性别化妥协表现为母亲屈从的主导与妻子妥协的相辅相成。传统性别分工一再被突破,家庭经济策略成为理解打工夫妻性别分工的重要线索。女性主体性的提升是夫妻权力关系得以改变的关键,男性以既有排斥又有接纳、既有对抗又有合作的不同方式予以回应。传统文化规范与日常生活实践彼此互构,性别秩序在不断妥协、坚持与再调整的动态过程中得以重塑。(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6期)
成龙[3](2019)在《“关于规范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英汉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材料选自美国政治法律研究专家谢普教授所举办的一场讲座,该讲座的主题为“关于规范教育中的性别平等”,并以教育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性别平等对一个国家教育所产生的意义与影响以及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规范化管理。该材料属于学术性讲座,内容有一定难度,包含大量有关美国政治,教育,政策,法律相关的专有名词,发言人语速较快,个别地方逻辑较为模糊,这些问题都给译员带来不小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译员做了大量的译前准备工作,包括搜索该话题以及发言人的背景知识,制作相关词汇表,以及对相关口译理论的研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本次口译实践中,译员将采用塞莱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作指导,该理论的研究对象不再只是语言,而是口译的意义的传递现象。它特别强调在口译过程中对关键信息和发言人逻辑的把握,从而实现了口译不再是语言的传递,而是意义与信息内容的传递。其次,译员也可以灵活使用一些其他的口译策略,比如良好的精力分配,应急策略等。在发言人逻辑不清晰的情况下,译员应该对关键信息进行重组,化繁为简,并将核心意义进行条理化传达。通过本次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充分的译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它对口译的成败会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包括背景知识的准备,术语准备等等。其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加强自己的双语基本功,比如听辨能力,记忆能力,笔记法,口语表达能力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口译活动。最后,还应该在平时加大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百科知识。(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天红[4](2019)在《从社会性别规范看健康的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近期,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世界卫生统计年鉴》引发关于“女性寿命长于男性”的讨论。两性的健康差异不仅与生理基础相关,更与个体的行为模式有关。在社会性别规范的影响之下,男女两性的健康风险行为存在显着差异。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并不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5-28)
王歌雅[5](2019)在《民法典编纂:性别意识与规范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法典编纂,是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交织、立法技术与立法理念的融合。只有关注、修正民法典编纂中的性别盲区、观念误区,才能将性别平等、男女平等的意识嵌入民法典编纂的全过程,并将性别平等、男女平等的理念植入民事法律规范的设计与表达,从而使民法典呈现性别意识与规范表达的融合,为实现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公正奠定规范基础与制度基础。民法典编纂中的性别意识与规范表达,可通过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人格权编等加以呈现与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叶强[6](2018)在《亚洲宪法中平等权规范的社会性别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性别主流化成为继女性主义法学之后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如何运用社会性别的观点分析法律和宪法,即发展出社会性别法学方法论则是一个未竟的课题。从宪法史来看,宪法文本经历了一个从性别中立到性别化的变迁。强调社会性别,突出妇女保护,推动性别平等成为现时代的普遍特点。在此一背景下,深化法律和宪法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成为可能。在评介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亚洲,运用已经于2012年翻译为中文的46个国家的宪法文本,从性别平等与妇女保护、妇女在宪法中的形象、宗教对妇女的影响以及推进性别平等的机制四个方面,对这些国家宪法文本中的平等权规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亚洲宪法的平等权规范在面对妇女问题时既有差异,也有共性,这一方面体现了比较宪法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亚洲国家加强妇女合作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反歧视评论》期刊2018年00期)
周玉林[7](2018)在《贵州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叁年行动计划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周玉林 发自贵阳7月5日上午,贵州省中小学心理健康及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培训班开班,来自全省各地的心理教研员、试点学校领导及心理健康老师等120多人将接受为期5天的性别平等教育培训,这标志着贵州省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叁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8-07-06)
林位廉[8](2018)在《中国性别角色规范与家庭劳动供给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CHIP数据库,发现中国家庭女性相对收入比分布在0.5处(即女性收入等于男性收入)存在着断点,表明了中国存在着性别角色规范。本文通过构建婚姻市场组和计算组内女性收入超过男性的概率,并通过市场组内结婚率与女性收入超过男性的概率值进行回归,验证了中国确实存在着性别角色规范,并且性别角色规范会阻碍女性收入能力相对较高的婚姻市场组的婚姻匹配过程。同时,我们可以预期性别角色规范还对家庭内劳动供给产生影响,使得妻子收入能力越高时越有可能减少劳动供给。但这种性别角色规范对劳动供给的成本效应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相违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并验证,性别角色规范对劳动供给成本效应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收入效应同时存在,两者的比较关系取决于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这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收入的边际作用,即降低收入效应。实证验证性别角色规范对劳动供给存在着成本效应即负向影响,并且这种负向影响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明显。在收入水平低的时候,比较优势理论的收入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在收入水平高的时候,性别角色规范的成本效应将占据主导地位。性别角色规范对家庭内劳动供给的负向影响依赖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部分解释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自体制改革以来的逐年下降。(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张云运,牛丽丽,任萍,秦幸娜[9](2018)在《同伴地位对青少年早期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发展的影响:性别与班级规范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伴提名法,对2470名初二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两种同伴地位(社会喜好和社会支配)对叁种攻击类型(身体、言语和关系攻击)发展的预测,以及性别与班级规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多层线性分析发现:(1)社会喜好负向、社会支配正向预测个体半年后的叁类攻击行为,且男生的社会喜好对关系攻击的预测作用强于女生;(2)对于男生而言,身体和言语攻击的班级规范强化个体后续的攻击行为,但关系攻击的班级规范则无显着影响;对于女生而言,身体攻击的班级规范强化个体后续的攻击行为,言语和关系攻击的班级规范强化初始攻击水平低的个体相应的攻击行为、而对于初始攻击水平高的个体表现出弱化效应;(3)班级规范还能调节社会支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在言语攻击规范高的班级中,社会支配对个体言语攻击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赵秉志,詹奇玮[10](2017)在《关于涉性别刑法规范的完善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刑法典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涉性别规范,这种涉性别的刑法规范可以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从犯罪主体方面,针对行为人为孕妇群体而在适用和执行刑罚时予以从宽处遇,具体体现为刑法典总则第四十九条对审判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以及刑法典总则第七十二条对符(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7-12-06)
性别规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乡城流动给卷入其中的个体和家庭带来家庭理念与生活实践层面的冲击。本文将其置于家庭主义的文化框架之下,透过劳动性别分工和夫妻权力关系探究流动家庭性别秩序的重构。基于质性资料分析发现,"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主义是统合流动家庭成员共同关切的价值基础,而女性的性别化妥协表现为母亲屈从的主导与妻子妥协的相辅相成。传统性别分工一再被突破,家庭经济策略成为理解打工夫妻性别分工的重要线索。女性主体性的提升是夫妻权力关系得以改变的关键,男性以既有排斥又有接纳、既有对抗又有合作的不同方式予以回应。传统文化规范与日常生活实践彼此互构,性别秩序在不断妥协、坚持与再调整的动态过程中得以重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晨.性别规范影响农业整体绩效[N].中国科学报.2019
[2].杜平.透视流动家庭:文化规范与生活实践互构下的性别秩序[J].妇女研究论丛.2019
[3].成龙.“关于规范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重庆师范大学.2019
[4].刘天红.从社会性别规范看健康的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9
[5].王歌雅.民法典编纂:性别意识与规范表达[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
[6].叶强.亚洲宪法中平等权规范的社会性别分析[J].反歧视评论.2018
[7].周玉林.贵州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叁年行动计划启动[N].中国妇女报.2018
[8].林位廉.中国性别角色规范与家庭劳动供给分配[D].厦门大学.2018
[9].张云运,牛丽丽,任萍,秦幸娜.同伴地位对青少年早期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发展的影响:性别与班级规范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
[10].赵秉志,詹奇玮.关于涉性别刑法规范的完善性思考[N].人民法院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