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田国锐,夏夏[1](2021)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剖宫产产妇80例,ASAⅠ~Ⅱ级,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B组各27例,C组26例。麻醉药,A组:0.5%盐酸罗哌卡因10 mg+舒芬太尼5μg; B组:0.5%盐酸罗哌卡因11.25 mg+舒芬太尼5μg; C组:0.5%盐酸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5μg。结果:3组产妇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达T8及以上的比例及阻滞平面达T8以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效果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使用升压药的比例,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时间因素和组间的交互效应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盐酸罗哌卡因的适宜剂量为11.25 mg,可以满足剖宫术麻醉起效快、效果好的需求。
张婧,范红芳,范旭菲[2](2021)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对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受到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石家庄市第六医院产科产妇100例,依据接受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情况分为接受组(n=50)、未接受组(n=50)2组,统计分析2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产时发热情况、产程、宫口扩张速率、宫缩情况、胎心率、分娩镇痛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接受组产妇的器械助产率显着高于未接受组(P<0.05),剖宫产分娩指征中相对头盆不称、活跃期停滞比例均显着高于未接受组(P<0.05),但2组宫内感染、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胎儿窘迫比例、器械助产分娩指征中宫内感染、预防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组产妇的产时发热率显着高于未接受组(P<0.05),但2组产妇进入产房时、娩出胎儿前的体温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均显着长于未接受组(P<0.05),但2组产妇的潜伏期、第三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组产妇分娩镇痛后较分娩镇痛前的宫口扩张速率、宫腔压力、宫缩频度升高幅度均显着高于未接受组(P<0.05),但2组产妇分娩镇痛前后的宫缩持续时间、胎心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组和未接受组产妇的分娩镇痛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受到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直接影响。
李凌斌[3](2021)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永康医院实施剖宫产的160例产妇,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Brommage评分、术中肌松评分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切皮前,对照组HR和MAP分别为(73.1±6.8)次/min和(81.0±7.2) mmHg,均显着低于研究组的(76.4±7.6)次/min和(84.1±6.8)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4,P=0.004; t=2.800,P=0.006);胎儿娩出时,对照组HR和MAP分别为(79.2±6.8)次/min和(85.2±7.6) mmHg,均显着低于研究组的(83.0±6.2)次/min和(88.5±8.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94,P=0.000; t=2.623,P=0.010)。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1.4±2.7) min和(11.8±2.6) min,均显着短于对照组的(13.2±2.9) min和(13.5±3.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63,P=0.000; t=-3.830,P=0.000)。研究组镇痛持续时间为(388.8±28.1) h,显着长于对照组的(378.2±25.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3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产妇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
何喜燕[4](2021)在《两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两种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分别复合布比卡因药液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择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50ug(BF)、舒芬太尼5ug(BS1)、舒芬太尼10ug(BS2)三组,每组30例,其中BF组:芬太尼50ug+0.75%布比卡因2ml;BS1组:舒芬太尼5ug+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0.9ml;BS2组:舒芬太尼10ug+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0.8ml;记录每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文化程度、ASA分级、患肢信息、液体入量、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60min(T6)及术毕(T7)时的无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有效镇痛时长,术中最高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三天的VAS镇痛评分、补救镇痛药物累积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信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时间点NBP、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2、T3、T5时间点,BS2组RR低于BS1、B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T7时间点,BS2组RR低于B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有效镇痛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比较,BS2组达T10的时间短于BS1、BF组(P<0.017)(4)不良反应;三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F组瘙痒发生率较BS1、BS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舒芬太尼10ug、5ug均可以安全的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而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瘙痒发生率更低;与舒芬太尼5ug比较,.舒芬太尼10ug麻醉起效更快。
郑西龙[5](2021)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120例研究对象,且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其中有60例产妇在本研究实施常规产科处理方式,未采用分娩镇痛(对照组),另外60例产妇在本研究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方式分娩镇痛(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以及自然分娩成功率。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前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的时间,前者第1产程的时间明显少于后者,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为81.67%,对照组为56.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镇痛,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还能缩短产妇的分娩时间,值得应用。
谭国龙,曹华娜[6](2020)在《麻醉技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文中认为目的 浅析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麻醉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产妇,经电脑随机将其分为各30例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及起效时间均更短,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更低,收缩压、舒张压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能够稳定患者血压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液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实践。
张慧明[7](2020)在《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体位调节对预防剖宫产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效果,探讨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最佳体位,并观察不同体位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择期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在20-40岁,体重在60-90kg。根据体位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产妇入室后连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麻醉穿刺取右侧卧位,手术床取0°角水平位。选取腰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穿刺针,见脑脊液回流通畅后,缓慢地推注0.5%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液,随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固定后翻身平卧于手术床。水平卧位组(D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水平位);手术床左倾20°组(L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向左侧倾斜20°,同时带动产妇整个身体向左侧倾斜20°;右臀部垫高20°组(DR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水平位),同时在其右侧臀部垫一楔形垫,仅使臀部整体与水平位成20°角。三组产妇收缩压低于100mmHg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00ug/次,直至产妇收缩压维持在100mm Hg以上。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易反射性的引起心率减慢,当心率低于60次/分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于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记录三组孕产妇各个时间段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下肢感觉异常)的例数。记录术中输液量,尿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麻醉平面,术后麻醉平面,胎儿实测体重。结果:1.三组间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和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胎儿的预测和实测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组间比较:收缩压在麻醉后即刻、麻醉翻身后1分钟,右臀部垫高组高于手术床左倾组和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在麻醉翻身后1分钟、2分钟,手术床左倾组高于水平卧位组和右臀部垫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循环阻力在麻醉后即刻、麻醉翻身后1分钟,右臀部垫高组低于手术床左倾组和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每搏量、血管外周阻力在胎儿娩出后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在破膜前明显低于麻醉前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变异率在麻醉后即刻至胎儿娩出后显着高于麻醉前基础值和出室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麻醉翻身后1分钟、3分钟、5分钟时间点,低血压的例数D组多于L组及DR组,L组多于DR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在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右臀垫高组少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后手术前麻醉阻滞平面上界右臀部垫高组高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术后麻醉阻滞平面上界右臀部垫高组低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调节在剖宫产术中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在降低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相比,右臀部垫高组的效果是最好。右臀部垫高组术后阻滞平面消退的更快,有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曾举[8](2020)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我国剖宫产率约37%,剖宫产术后疼痛可达中至重度疼痛,目前的镇痛方式不能完全解决剖宫产术后疼痛问题。多模式镇痛是目前剖宫产手术后镇痛领域的研究热门,该模式采用多种途径、多种药物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镇痛互补,降低部分镇痛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多模式镇痛方式,对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年龄均在2035岁之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纳布啡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2h、24h、48h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情况;观察术后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血儿茶酚胺水平、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术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情况。结果1.两组产妇术后的血压及心率水平趋于稳定,处于正常范围内;与术前血压及心率情况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有略微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血压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产妇术后48h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高于术后12h、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略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产妇术后24h、48h时间点与术后12h对比,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8h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2h、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产妇术后48h时间点与术后12h比较,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2h时间点BCS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与术前对比,血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两组产妇术后12h血儿茶酚胺水平对比,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升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2h、24h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产妇术后48h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与术后12h、24h对比,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5)。7.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稍高于观察组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产妇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能够维持血压和心率处于正常水平,并镇静适宜,在改善术后疼痛程度上效果显着,为产妇提供更舒适的术后康复体验,有助于维持血儿茶酚胺水平及血清IL-17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孙沛然,刘文立[9](2019)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7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基于腰麻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不同将这7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产妇。对照组和试验组产妇分别采用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情况和运动阻滞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给药前两组产妇的MAP、HR和SaO2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结束时两组产妇的MAP和SaO2水平均较给药前有所降低(P <0.05),但是两组产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结束时两组产妇的HR水平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 <0.05),且试验组产妇的H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 <0.05)。试验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最高平面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产妇(P <0.05),试验组产妇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为(39.32±6.68)min,短于对照组产妇的(48.46±7.93)min(P <0.05)。试验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产妇的31.43%(11/35)(P <0.05)。结论相比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更有助于保持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稳定,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产妇快速恢复。
文雪琼[10](2019)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60例孕妇,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孕妇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术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评价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患者麻醉起效用时、麻醉恢复用时、Rormag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6、7.813、5.173,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例),低于对照组的30.00%(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187,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6.67%(29例),高于对照组的76.67%(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7.311,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硬膜外麻醉方式,临床为剖宫产孕妇选择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效果乐观,麻醉起效、麻醉恢复用时较短、麻药用量较低,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二、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组麻醉阻滞的情况比较 |
2.2 3组麻醉效果分级比较 |
2.3 3组手术中用药情况比较 |
2.4 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
3 讨论 |
(2)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对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 |
2.2 2组产妇的剖宫产分娩指征比较 |
2.3 2组产妇的产时发热情况比较 |
2.4 2组产妇的产程比较 |
2.5 2组产妇分娩镇痛前后的宫口扩张速率、宫缩情况、胎心率比较 |
2.6 2组产妇的分娩镇痛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2.1 麻醉方法 |
1.2.2 指标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HR、MAP及CO比较 |
2.2 两组麻醉效果指标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4)两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试验设计类型 |
2.研究对象的选择 |
3.研究涉及的药品及器材 |
4.麻醉前准备 |
5.麻醉过程及管理 |
6.数据记录及分析 |
第2章 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2.各组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
3.各组呼吸频率的比较 |
4.麻醉效果的比较 |
5.术中最高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
6.不良反应的比较 |
第3章 讨论 |
1.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比较 |
2.麻醉效果 |
3.镇静效果 |
4.不良反应 |
5.超前镇痛 |
6.不足及展望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进展 |
1.全身麻醉 |
2.神经阻滞麻醉 |
3.椎管内麻醉 |
4.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课题资料及结果图 |
二、课题相关照片 |
读研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比较 |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
2.3 两组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比较 |
3 讨论 |
(6)麻醉技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实施硬膜外麻醉 |
1.2.2 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对比60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 |
2.2 对比60例患者麻醉后各指标情况 |
2.3 对比60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3 讨论 |
(7)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与分组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分组 |
2 麻醉与检测设备 |
3 麻醉药品 |
4 麻醉过程与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方法 |
实验结果 |
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
2 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
3 三组产妇在麻醉后各个时间点出现低血压的例数(n=40) |
4 三组产妇在各个时间段去氧肾上腺素用量的比较 |
5 三组产妇在输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出血量不良反应的比较 |
6 三组产妇尿量手术时间术前麻醉平面术后麻醉平面的比较 |
7 三组胎儿估算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的比较 |
讨论 |
局限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及耗材 |
致谢 |
(8)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剖宫产产妇不同时间的MAP、HR和SaO2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
2.2 两组剖宫产产妇的感觉阻滞情况和运动阻滞情况对比分析 |
2.3 两组剖宫产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
3 讨论 |
(10)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麻醉时各项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
3 讨论 |
四、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分析[J]. 田国锐,夏夏.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12)
- [2]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对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的影响[J]. 张婧,范红芳,范旭菲. 河北医药, 2021(14)
- [3]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J]. 李凌斌.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3)
- [4]两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D]. 何喜燕.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郑西龙. 智慧健康, 2021(10)
- [6]麻醉技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谭国龙,曹华娜. 智慧健康, 2020(26)
- [7]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D]. 张慧明. 青岛大学, 2020(01)
- [8]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D]. 曾举.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9]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 孙沛然,刘文立. 中国处方药, 2019(09)
- [10]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 文雪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