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社会学分析

关于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社会学分析

论文摘要

结晶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被认为是中国科学与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接触,同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也成为中国科学的遗憾。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面向人工合成胰岛素事件的历史与境发现:人工合成胰岛素是一个发生在政治场域中的事件。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立项过程中,在科学上尚不具备可行性的情况下,国家的荣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成为立项的基本的依据,事件本身便被定义为政治事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同的行动者所拥有的资本的性质决定了政治场域的规范并导演着事件的进程,而来自科学场域的规范则以被动的方式对事件产生约束;由于对研究问题性质的界定也决定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标准对研究成果的选择和评价产生了影响。政治压力下超越既有知识的大胆试探获得了有认知价值的成果,却由于对政治利益的过分关注而被忽视。作为最终结果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结晶实际上是一种人造物,这种结果在研究的一开始就被预知了,可以认为该事件的价值不在于对结果的本身的认知,而在于造物方法的发明,或者技术上的意义。而对于技术意义上的成就的评价,经济的或成本因素约束就应该是首要的,但是作为政治事件不计成本显然与诺贝尔奖所强调的“改变世界”的标准是错位的,从而中国科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人工合成胰岛素事件所体现的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并不是政治规范对科学场域的侵越,而是政治场域中的问题的科学解决。这一事件提供了一种发生于政治场域中科学实践的类型。通过本案例研究得到关于科学的进一步理解:科学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科学实践中科学规范与其它场域的规范同时起作用;科学家对研究结果的选择和评价具有高度的“索引性”;作为研究结果的“科学事实”不是纯然的建构产物,但却与自然和社会的与境相关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关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科学观和研究方法的研究
  • 1.2.2 有关科学与政治关系的研究
  • 1.2.3 关于人工合成胰岛素事件的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历史考证
  • 2.1 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历史背景
  • 2.1.1 国际蛋白质研究状况
  • 2.1.2 中国蛋白质研究的基础
  • 2.1.3 “大跃进”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 2.2 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的过程
  • 2.2.1 立项的过程
  • 2.2.2 初步的探索及成果
  • 2.2.3 “大兵团作战”时期的成果及损失
  • 2.2.4 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的完成
  • 2.3 成果的确认及评价
  • 2.3.1 成果的鉴定及当时的评价
  • 2.3.2 四十年后的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工合成胰岛素事件的科学社会学分析
  • 3.1 案例的分析背景理论
  • 3.1.1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的关键概念
  • 3.1.2 场域的性质
  • 3.2 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社会学解释
  • 3.2.1 “人工合成胰岛素”何以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 3.2.2 行动中的政治规范与科学规范
  • 3.2.3 对成果的选择和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对科学的再认识及中国科学的地方性
  • 4.1 科学的形象
  • 4.1.1 作为文化与实践的科学
  • 4.1.2 科学知识形成的动力学解释
  • 4.1.3 科学的与境性
  • 4.2 中国科学实践的地方性
  • 4.2.1 尚未完全分化的科学场域
  • 4.2.2 中国科学实践的地方性特点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关于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社会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