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谐振拓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运行模式,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
谐振拓扑论文文献综述
韩富强,王议锋,陈梦颖,杨良,孟准[1](2019)在《多模式切换运行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参数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可支持多模式切换运行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引入辅助开关管来改变多谐振腔单元的结构,进而在不同应用场合下表现出自适应的谐振特性。其中,含双变压器的多谐振结构用来满足高电压增益的需求,而五元件多谐振结构则工作在额定点处以保证高效率转换。此外,通过对变换器谐振频率点和峰值增益点位置的合理设计,变换器获得了在狭窄开关频率范围内实现宽电压增益范围和高转换效率的优点。最后,为了验证所提变换器的性能和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搭建一台额定功率为500W的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当输入电压从80~600V变化时,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400V恒定不变,其最高变换效率达到97.93%。(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王议锋,陈博,吕雯,董时萌,杨良[2](2019)在《拓扑变换型LLC-C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拓扑变换型LLC-C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它是将两种简单谐振结构相结合,利用辅助开关管控制变换器的等效电路结构。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变换器工作在LLC模式,实现高效率运行;在输入电压偏高时,自动切换至LCCL模式,以在获得较宽电压增益范围的同时仍维持较高效率。进一步地,对电路的损耗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选取两种模式效率曲线相交处为模式切换最佳点,为变换器工作模式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为了验证所述变换器原理的可行性,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输入电压从110V变化至400V的过程中,输出电压始终维持在200V,对应的电压增益从1.8至0.5;变换器效率始终维持在高于90%的较高值,最高可达97.5%。变换器这种在宽增益范围维持高效率的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新能源发电等对电压范围和效率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合。(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吕彦辰[3](2019)在《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谐振补偿拓扑结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动汽车的使用数量逐渐增加,为了解决其续航里程短的问题,采用感应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Inductive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ICPT)对电动汽车进行动态供电就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感应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本文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中的谐振补偿拓扑结构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叁类逆变器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选择了适合于本课题的逆变器结构。分析了多个谐振补偿电路的性能优劣及适用范围。同时,对松耦合变压器进行分析,建立了松耦合变压器的互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原边结构的松耦合变压器互感等效模型。其次,基于LCL电路谐振拓扑结构,分析了系统处于恒流、恒压条件下的电路特性,得到了叁次谐波电流峰值与基波峰值之比同品质因数及电感之比的关系。然后,建立了原边双并联移动式无线供电系统结构模型和等效电路模型,利用了简化互感的方式简化了此模型中反射阻抗的推导过程,完成了原、副边电路中各参数的设计,并实现了系统输出电压稳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负载变化条件下,系统参数对原、副边特性的影响。再次,为了分析原、副边线圈结构设计对互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利用Ansoft软件建立原边双并联线圈的无线供电系统的磁场仿真模型,分析了改变原边并联线圈间距及流入原边线圈电流方向等因素,对原、副边间磁场强度的影响。然后,为了验证系统原、副边谐振补偿电路参数设计的正确性,本文建立了原边双并联移动式无线供电系统的Simulink模型,通过将设计得来的原、副边电路各参数值带入模型,分析了系统电压输出波形同负载变化的仿真及线圈误差的仿真。此外,还分析了系统输出特性同原、副边电感之比等系统参数的关系。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本文的理论推导及分析的正确性,验证了本课题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为了完成无线供电系统的实验模型搭建,本文设计了改进式全桥逆变器,包含主电路设计以及控制程序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模拟实验平台的搭建。(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刘庆,周东方,吕大龙,沈威宇,张德伟[4](2019)在《基于非谐振节点的盒型拓扑结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波带通滤波器小型化、高性能的应用需求,提出使用单模和双模基片集成波导谐振器相结合设计广义切比雪夫带通滤波器.该结构可实现盒型拓扑结构,并且双模基片集成波导谐振器中的主模TE_(101)作为非谐振节点提供一条额外的交叉耦合路径,并能增加一个有限的传输零点;该结构不需要传统负耦合结构就能实现两个有限传输零点,并且该传输零点可以位于通带上方或下方,具有设计灵活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滤波器的选择性,研究了在四阶滤波器上蚀刻互补开环谐振器设计拓展的盒型拓扑结构滤波器,并实现五阶滤波功能叁个有限传输零点.为了验证结构的合理性,设计了两款中心频率为10GHz的对称和非对称响应的四阶滤波器、一款中心频率为5.8GHz的五阶滤波器,并给出相应的含非谐振节点的盒型拓扑结构耦合矩阵进行验证,最后进行加工和测试.耦合矩阵响应、仿真和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好,表明了该结构设计高性能滤波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议锋,陈梦颖,田栢苓,杨良,李占纯[5](2019)在《一种具有平滑模式切换特征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直流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其暂态平滑控制方法。首次通过引入辅助开关管,变换器可在叁种工作模式间灵活切换,以实现在狭窄频率范围内快速宽范围调节电压增益的运行效果,获得在宽电压增益范围的高效率变换优势。同时,针对模式切换过程中存在的电压波动大等问题,所提暂态控制方法采用驱动信号渐变控制的方式,实现了各模式间的平滑切换,有效平抑切换过程中的电压波动。最后,对基于一台实验样机进行所提变换器拓扑和控制的有效性的相关验证,结果表明:变换器能够在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80~600V)内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实现了平滑切换,并且始终保持较高的变换效率(97.2%~98.2%)。通过采用所述暂态控制方法,两次切换过程中的暂态电压波动分别从38.4V降至10.8V,35.2V降至8.4V,实现了平滑模式过渡。(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崔天城[6](2019)在《基于分离式谐振网络的大功率移相全桥变换器拓扑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化石燃料的日益短缺,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和电动汽车(EV)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电动汽车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效率较高、清洁、安全以及单位行驶成本低等显着优点,然而,受限于目前的电池材料技术,其单次最大行驶公里数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仍有较大差距,故而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传统移相全桥变换器所具有的电压调节范围较宽、开关频率固定等优势,使得其成为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中DC/DC环节的主要拓扑结构。然而,传统移相全桥变换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较窄的软开关范围、较大的导通损耗以及变压器二次侧占空比丢失等问题,都限制了其在大功率充电技术中的应用。首先,结合单辅助谐振回路移相全桥变换器与双电感整流桥臂的本分拓扑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离式辅助谐振网络的移相全桥变换器。该变换器拓扑结构是在传统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基础上增设了两组谐振网络,每个网络由一个电容和两个二极管构成。同时,结合拓扑结构特点,采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Series Output-Paralle,ISOP)的连接方式,实现了逆变桥臂开关管的电压安全裕量的提高。然后,结合理论推导与仿真分析详细介绍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分离式谐振网络变换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该结构实现了宽范围的超前桥臂零电压开通(Zero-Voltage Switching,ZVS)以及滞后桥臂的零电流关断(Zero-Current Switching,ZCS)。由于辅助网络中谐振电容的电压钳位作用,该拓扑结构的变压器二次侧占空比丢失几乎为零。两组辅助网络中的电容与变压器的漏感在开关的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分别发生谐振,不仅将传统移相全桥变换器续流过程中部分能量通过谐振电容的充放电的形式向外部传递,有效减少变压器一次侧环流损耗,同时还使得辅助网络中二极管的频率应力降为原来的一半及其电流应力峰值也下降了14.9%,更加适合大功率能量传输的应用背景。最后,搭建一套输出功率20kW,工作频率20kHZ,输入电压760V,输出电压250V-600V的实验装置,以验证拓扑结构的可行性和理论推导的正确性。通过对该结构不同工作状态的稳态实验波形的分析、不同负载下的软开关实现的实验波形图以及宽负载范围下效率测量,验证了该拓扑结构在大功率能量传输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劲东,何大勇,杨兴旺,王勇[7](2019)在《双谐振拓扑高压脉冲电容器充电电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电容的充电电源是脉冲功率技术中的关键设备,为研究更高精度的高压脉冲电容充电电源,基于一种较为新颖的双谐振拓扑结构,通过推导传递函数,分析了其电压和电流传输特性。根据双谐振电路存在两个谐振点的特性,提出基于双谐振变换器的充电电源充电方式,即充电阶段采用串联谐振工作模式,到高压保持阶段通过频率调制降低开关频率至接近第二谐振点,实现对脉冲电容自放电压降的动态补偿,从而保证高压充电电源充电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脉冲电容的高压稳定度。为验证所提出方式的可行性,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分别对串联谐振全桥变换器和双谐振全桥变换器两种拓扑结构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双谐振拓扑的频率调制方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04期)
卢曰海,丘东元,张波,孟祥添[8](2018)在《脊髓刺激器无线输电系统谐振拓扑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磁谐振式无线输电(WPT)系统中,谐振拓扑的选择对系统效率、传输距离、电压增益等性能指标有直接影响。对4种常用谐振网络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根据脊髓刺激器WPT系统的实际需要,最终选择了发射端串联电容和接收端并联电容(SP)谐振拓扑作为最佳谐振方式。此外,还分析了SP谐振拓扑性能与负载、耦合系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植入式医疗设备WPT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郑智鹏[9](2018)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高频发射装置拓扑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传输效率高、传输距离远、介质依赖性小、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是国内外科员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成果中主要存在:变流装置自身损耗大、频率较低,系统共振频率鲁棒性较差等问题。以此为切入点,首先提出了 一种用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发射端的新型Z源逆变器,以提高发射端发射电压调节范围,对其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为提高逆变器输出频率,提出了一种二倍频控制策略,使输出频率为开关频率的两倍;同时,详细分析了母线电压变比、电压电流应力和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该逆变器具有母线电压变比大、二倍频输出、电容电压应力小和启动冲击电流小等优势。为进一步突破开关管工作频率对高频谐振的制约,提出了一种单向能量主动注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发射装置,分析了拓扑结构与工作模态,并推导出其零电压开关的约束条件,以及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和传输功率的表达式。为提高功率传输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并提出一种优化移相控制策略。针对这两种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提出了一种功率调控策略及其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系统分析了功率调控策略的原理,以及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算法流程。这两种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的谐振频率顺应电路等效参数牵引,可自适应谐振;且两者均可实现高倍频输出和零电压开关,摆脱了现有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开关管工作频率对高频谐振的约束,也降低了开关损耗;同时,后者兼具开关管电压应力较低和发射强度高的特点。文章最后对能量主动注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着重优化设计了发射、接收线圈,建立了 Saber仿真模型与实验样机,对系统发射装置和控制电路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并研究了传输距离、径向偏移和角度偏转等对系统传输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邱钊鹏,王彰云,李晖,陈小荣[10](2018)在《一种基于串联谐振补偿拓扑的电动汽车变压式无线充电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传输效率及运行的稳定性,基于线圈耦合理论和等效电路理论,建立了串-串无线充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得到了无线充电系统实际输出功率以及电能传输效率模型,通过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及实验验证,验证了无线充电系统能够保持稳定5 340 W输出功率及高达90%以上电能传输效率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8年03期)
谐振拓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拓扑变换型LLC-C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它是将两种简单谐振结构相结合,利用辅助开关管控制变换器的等效电路结构。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变换器工作在LLC模式,实现高效率运行;在输入电压偏高时,自动切换至LCCL模式,以在获得较宽电压增益范围的同时仍维持较高效率。进一步地,对电路的损耗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选取两种模式效率曲线相交处为模式切换最佳点,为变换器工作模式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为了验证所述变换器原理的可行性,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输入电压从110V变化至400V的过程中,输出电压始终维持在200V,对应的电压增益从1.8至0.5;变换器效率始终维持在高于90%的较高值,最高可达97.5%。变换器这种在宽增益范围维持高效率的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新能源发电等对电压范围和效率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谐振拓扑论文参考文献
[1].韩富强,王议锋,陈梦颖,杨良,孟准.多模式切换运行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参数设计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王议锋,陈博,吕雯,董时萌,杨良.拓扑变换型LLC-C谐振软开关直流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9
[3].吕彦辰.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谐振补偿拓扑结构研究与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9
[4].刘庆,周东方,吕大龙,沈威宇,张德伟.基于非谐振节点的盒型拓扑结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设计[J].电子学报.2019
[5].王议锋,陈梦颖,田栢苓,杨良,李占纯.一种具有平滑模式切换特征的拓扑变换型多谐振直流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9
[6].崔天城.基于分离式谐振网络的大功率移相全桥变换器拓扑结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
[7].刘劲东,何大勇,杨兴旺,王勇.双谐振拓扑高压脉冲电容器充电电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8].卢曰海,丘东元,张波,孟祥添.脊髓刺激器无线输电系统谐振拓扑的选择[J].电力电子技术.2018
[9].郑智鹏.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高频发射装置拓扑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18
[10].邱钊鹏,王彰云,李晖,陈小荣.一种基于串联谐振补偿拓扑的电动汽车变压式无线充电系统[J].电子器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