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言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中图分类号:G6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要:学校教师的素质影响教书育人功能的发挥。学校要想实现校园和谐,必须为每一个教师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立
心理档案是按心理学的要求,记录每位教师的意识倾向、心理特点,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各方面情况档案资料,并以此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依据[1]。教师心理档案对于保障教师身心健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1.是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机构和职能部门,集教学、科研为一体,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是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科研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但是,教师若没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不仅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科研和教学水平还会停滞不前,还会阻碍学校发展的进程,无法实现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总之,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心理档案,能够为学校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校园和谐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撑。
2.是维护教工身心健康的需要
学校教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实施者,也是学校教育方针政策和办学宗旨的执行者,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素质教育的深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引入,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改革进程加快,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这些都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教师群体的个性特点不一,教育对象的组成十分复杂,学校教师面临着诸多有形和无形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着焦虑、紧张、挫折感等负面情绪,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加强教师的心理管理,能够起到对心理疾病早发现、早干预的作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潜能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完善学校档案工作的需要
为每一个教师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最大限度挖掘教师潜能的关键。然而目前学校教师档案中一般只包括工作、学习及人口统计学方面的资料,不包括心理方面的资料,没有形成健全的心理档案[2]。学校教师心理档案,是学校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内容
心理档案内容的确立是指能从中全面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教师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3]。主要反映教师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教师心理状态、心理特点的情况。教师心理档案应全面地反映本人的心理健康全貌。
1.教师基本情况分为个人基本情况、业务基本情况2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年龄、政治面貌、民族、教育水平、工作单位、所任课程、籍贯、家庭成员结构、经济水平、社区环境、身体状况、个人病史、生理缺陷、亲子关系、家中排行、近亲中有无精神方面病史、对教师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业务基本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外语水平、授课经历、发表的论文或专著名称、学术交流情况、科研活动情况、考核情况、工作满意度、领导听课的记录及评语、教学评价情况等。
2.教师心理发展情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教育情况2方面。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智力水平、气质类型、人际交往、工作态度、兴趣爱好、人格特征、人际交往水平、归因、品德、有关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描述等。心理教育情况包括心理咨询历史、心理工作人员的观察与调查报告、心理指导情况记录等。
三、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途径
1.高度重视,加强对基层教师心理档案的组织与管理
应充分认识到建立心理档案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首先,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代表,其个人魅力、知识结构、品性品质、言语行止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旦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教师潜能的发挥,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实施监督教师精神健康状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领导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资料,投入适量资金,设置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教师心理测评和普查,实现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确保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2.采用多种方法,确保资料内容充实完整
围绕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内容,学校心理管理部门应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搜集相关内容的资料和信息,确保材料来源广泛,信息客观真实,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一般来说,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过心理健康调查、心理测试,掌握教师的心理状况,聘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围绕发展能力、人格特征、挖掘潜能、提高工作绩效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由各学院组织管理部门提供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真实行为表现,通过学校领导、教师管理者、同事及相关的人员观察教师的日常行为来收集心理档案材料并上交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于心理测验结果,应由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根据每年心理测试和检查结果,结合教师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将教师心理状态分为优、良、可、差等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建议和管理策略,完善心理档案资料。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直面咨询等形式的心理疏导,并及时将疏导情况建档。
3.健全制度,为学校心理档案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必须不断加强和规范管理,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学校应实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检查制度,每年或每2年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前,由心理管理部门的心理专家对每位教师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装入个人档案;建立健全岗位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流程,责任到人,层层分工;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对于那些教师不愿公开的、不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
4.现代化管理,运用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心理档案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档案模式,存在管理手段滞后、工作效率不高、保密程度差、提供服务有限等弊端,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通过运用学校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教师心理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管理,实现对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方便的检索和查询,更好的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
总之,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对于提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素质队伍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都清华.建立教师心理档案优化学校管理过程考[J].山东教育,1998,(05)
[2]高艳华.刘国义.郝岩君.张艳娥.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立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3]刘华.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和管理[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2006,27(1).
作者简介:曾宪言(1981.5---),女,河南南阳人,馆员,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从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