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身份——拉克劳身份理论研究

后身份——拉克劳身份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拉克劳理论中的“身份”问题。以往对拉克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焦点,首先是其“话语理论”,国外论述较多;其次是他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这是国内研究的重点;但尚未有人对其“身份”理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拉克劳的“话语理论”可以完整描述身份在当代社会的形成过程,身份问题又在他的政治学说中占有核心位置,因此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梳理和研究。第二是把英国文化研究当作拉克劳理论的主要来源和参照体系。文化研究史方面的著作大都有意无意地将拉克劳的影响排除在外;而对拉克劳的研究则集中在他与现象学、后分析哲学、语言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关系,而忽视了如下事实:拉克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国文化研究基础上接受这些影响的。本文的四个部分是围绕着拉克劳的话语理论而设定的一个整体,目的是完整描述“身份”在当代社会话语结构中形成的过程。第1章是论述身份产生的场所与机制,即话语结构。在对基本概念如话语、结构、主体进行解释以后,重点是说明主体是如何被在话语中构建的,又通过何种机制而在结构中占据一个位置。第2章是话语结构的错位与对抗,它们是身份在话语结构中产生的前提条件。错位和对抗是用来说明结构之不完满性的术语。封闭的结构内不可能产生任何身份,没有错位和对抗,身份就没有产生的空间。第3章链接、节点与空洞的能指是身份形成的关键环节,身份从本质上讲是链接(articulation)性的,完全封闭和完全不稳定的结构都没有产生身份的能力。只有在不稳定的话语结构内,通过链接形成节点或空洞的能指,使结构暂时稳定,相对稳定的身份也会产生。第4章霸权、意识形态与表征是身份形成过程中所依据的重要法则。霸权具有形上的地位,话语结构的任何运作都是以霸权方式进行的。意识形态概念实际上已不是阿尔都塞式的意识形态,这里用这个概念只是说明话语把个体传唤成“主体”的过程。霸权通过表征而显现,表征和权力又不可分割。这一章的目的是在前几章的研究基础上对身份运行机制的总体说明。在这些论述中,为了更准确地解释拉克劳所使用的关键概念和理论系统,英国文化研究始终在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话语结构与身份
  • 第一节 结构、话语与身份
  • 第二节 结构位置与主体位置
  • 第二章 话语结构的错位与对抗
  • 第一节 对抗与身份
  • 第二节 错位与身份
  • 第三节 等同逻辑、差异逻辑与身份
  • 第三章 链接、节点与空洞的能指
  • 第一节 链接
  • 第二节 节点(nodal point)
  • 第三节 空洞的能指(the empty signifier)
  • 第四章 霸权、意识形态、表征与权力
  • 第一节 霸权(hegemony)概念及其发展
  • 第二节 意识形态
  • 第三节 表征、权力与身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化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传统探赜[J]. 四川戏剧 2018(08)
    • [2].“倒退着走进未来”——1980年前英国文化研究历程的启示[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6)
    • [3].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大众传播理论研究[J]. 科技传播 2015(04)
    • [4].英国文化研究视野下的“阅读浪漫小说”解读[J]. 新疆社科论坛 2017(05)
    • [5].“强制阐释”的困局与“本体阐释”的启示——英国文化研究中的强制阐释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6].简论威廉斯与英国文化研究[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 [7].“二元对立”思维的凸现和消解——论前期英国文化研究思维方式的演变[J]. 名作欣赏 2011(12)
    • [8].Richard Hoggart and Early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J].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 2008(01)
    • [9].认识媒介文化的两种视野[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0].继承与发展:英国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关系阐释[J]. 理论月刊 2016(10)
    • [11].Adult Education and the Rise of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J].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 2015(02)
    • [1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媒介理论述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08)
    • [13].英国文化研究对当前国内文学研究的启示[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06)
    • [14].种族符号研究:英国文化研究的一个向度[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0)
    • [15].定义“文化”:前英国文化研究时期的表述[J]. 文化与诗学 2009(01)
    • [16].英国文化研究的文化主义理论范式及其批评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2)
    • [17].论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中的“葛兰西转向”[J]. 文学评论 2014(02)
    • [18].澳大利亚文化研究的系谱学考察[J]. 中国图书评论 2012(08)
    • [19].斯图亚特·霍尔与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流散叙事[J]. 国外理论动态 2014(10)
    • [20].“热心的少数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史前史——评徐德林《重返伯明翰》[J]. 中国图书评论 2014(05)
    • [21].英国文化研究中的亚文化研究谱系[J]. 文艺研究 2010(07)
    • [22].理论与经验:托尼·本尼特与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9(02)
    • [23].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思考[J]. 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2(09)
    • [24].“文化研究”若干问题再探——黄卓越教授访谈[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5].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理论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08)
    • [26].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英国文化研究——以斯图亚特·霍尔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5)
    • [27].主持人语[J]. 文化研究 2014(03)
    • [28].浅析英国文化研究的发展阶段[J]. 人文论谭 2015(00)
    • [29].战后英国成人教育与文化研究[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8(02)
    • [30].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对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J]. 浙江社会科学 2010(10)

    标签:;  ;  ;  ;  ;  ;  

    后身份——拉克劳身份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