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应地,体育管理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轨道上来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原有形成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彻底破裂,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形成的过渡时期,改革和完善我国体育行政管理的“举国体制”,是从国情出发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体育管理体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性探讨,为在现有条件下改革和完善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举国体制的基本内涵1.1.1 举国体制的概念1.1.2 举国体制的基本构成1.2 举国体制的基本特征1.2.1 举国体制体现国家和人民意志,服从于国家全局利益与政治整体目标,执行国家所赋予的任务1.2.2 举国体制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全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和全民体质1.2.3 举国体制是特定时代和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1.2.4 举国体制是一种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竞技体育资源的政府主导型的体育体制1.2.5 举国体制是由管理、训练和竞赛体制三大支柱构成的刚性体制结构1.2.6 举国体制的最高目标与指导原则是“为国争光”“国内练兵,一致对外”1.3 举国体制的功能1.3.1 举国体制具有利用政府的行政资源,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必要的行政支持的功能1.3.2 举国体制具有利用国家的财政资源,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的功能1.3.3 举国体制具有利用国家的政策资源,为体育事业发展获得必要政策支持的功能1.3.4 举国体制具有利用国家的新闻舆论资源,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良好舆论环境的功能1.3.5 举国体制具有整合全国体育资源,使之为国家的总体利益与目标服务的功能1.3.6 举国体制具有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资源,激励教练员运动员“为国争光”意识与拼搏精神的功能第2章 举国体制存在的客观依据2.1 为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提供精神动力的需要2.2 国情国力的客观要求2.3 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要第3章 举国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3.1 体育经费来源不足,竞技体育规模难以扩大3.2 多种利益主体矛盾突出,经济利益分配不均3.3 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人才浪费现象严重,运动员学业荒废,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升学就业困难3.4 高投入低产出,不计成本,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3.5 教练员和运动员安置问题未及时解决,高水平教练员流失严重3.6 弄虚作假现象增多,学校体育发展滞后3.7 运动员选材困难,运动寿命缩短3.8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矛盾加深3.9 多元化利益格局的整合机制不完善3.10 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事业的积极性不高3.11 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现象仍然很严重3.12 扩大规模面临巨大困难3.13 结构性障碍难以解决3.14 效率和效益呈现递减的趋势3.15 专业队体制面临严峻的挑战3.16 业余训练规模萎缩,质量下降第4章 举国体制存在弊端的原因4.1 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4.2 社会转轨时期的原因4.3 技术层面的原因4.4 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方式与工作方法的惯性依赖4.5 经济体制转轨给体育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第5章 国外体育政策和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5.1 国外体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及特点5.1.1 政府管理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5.1.2 结合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5.1.3 社团管理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5.2 国外体育政策与体制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第6章 改革和完善举国体制6.1 改革举国体制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6.1.1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6.1.2 系统内部与系统外部的关系6.2 完善举国体制的对策6.2.1 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新型的“举国体制”6.2.2 不能采取激进式改革方式,要进行渐进式改革6.2.3 制订有利的政策,促进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和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进程6.2.4 国家利益至上、承认利益主体多元化6.2.5 增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合力6.2.6 强化科学管理,提高举国体制运行效率6.2.7 大力推进在运行机制和技术层面上持续创新6.2.8 重视发挥体育科技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6.2.9 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多元化投资和筹资机制第7章 结语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改革和完善论文; 体育行政管理论文; 举国体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