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对日常压力与应对策略关系的预测研究

自我调节对日常压力与应对策略关系的预测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体验抽样法考察高三(123名)及大一学生(80名)日常压力、消极情绪唤醒及应对策略的一般状况,通过实验及问卷进一步了解这两群体在一些个体自我调节变量上的差异(高三学生主要是心迷走紧张基线水平、心理一致感和心理弹性;大一学生主要是心迷走紧张基线水平、心迷走抑制和心迷走恢复)。最后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来系统考察自我调节变量对日常压力与应对策略的关系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高三及大一学生日常压力体验有周期变化,周末体验到的压力强度低于平常日的。总体上他们能采用较多的主动问题解决策略。2、高三及大一学生日常压力对应对策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消极情绪唤醒的完全中介作用来间接实现的。日常压力越大,消极情绪唤醒越多,应对策略越多。3、对于高三学生,当压力强度达到中至高等水平时,个体心迷走紧张基线水平弱化了消极情绪唤醒与主动问题解决策略、宣泄回避策略的正向关联。心理一致感弱化了消极情绪唤醒与认同合理化策略的正向关联。4、对于大一学生,在压力强度达到中至高等水平时,心迷走恢复弱化了消极情绪唤醒与求助策略的正向关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压力
  • 1.1 压力的概念界定
  • 1.2 压力源
  • 1.3 压力反应性
  • 2 应对
  • 2.1 应对的概念界定
  • 2.2 应对理论
  • 2.3 应对策略
  • 3 与应对有关的个体自我调节变量
  • 3.1 心迷走紧张(vagal tone)
  • 3.2 心理一致感(sence of coherence)
  • 3.3 心理弹性(resilience)
  • 3.4 压力与个体因素交互作用对应对策略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总体设计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总体设计
  • 2.1 研究的总目标
  • 2.2 研究的总体假设
  • 2.3 研究的总构想图
  • 2.4 研究设计
  • 2.5 研究对象
  • 3 研究意义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研究一 高三及大一学生日常压力、消极情绪唤醒及应对策略的基本情况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假设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研究程序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日常压力状况分析结果
  • 4.2 日常消极情绪体验的使用情况结果分析
  • 4.3 日常压力应对策略使用情况
  • 5 讨论
  • 5.1 高三、大一学生日常压力的基本情况分析
  • 5.2 高三、大一学生应对策略的基本情况分析
  • 6 小结
  • 研究二 自我调节变量对高三学生日常压力与应对策略关系的预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假设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研究程序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高三学生心迷走紧张RSA、心理一致感、心理弹性基本情况分析
  • 4.2 日常压力、消极情绪唤醒对应对策略的影响:不包括第二层变量的随机回归结果
  • 4.3 自我调节变量对日常压力、消极情绪体验与应对策略的关系的预测:包括第二层预测变量的模型
  • 5 讨论
  • 5.1 心理一致感、心理弹性与心迷走紧张的关系
  • 5.2 日常压力、消极情绪与应对策略的关系
  • 5.3 心迷走紧张、心理一致感对压力与应对策略关系的影响
  • 6 小结
  • 研究三 大一学生心迷走紧张对日常压力与应对策略的关系的预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假设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材料和仪器(生理数据采集所用仪器和材料)
  • 3.3 研究程序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大一学生心迷走紧张的基本情况分析
  • 4.2 大一学生日常压力、消极情绪唤醒对应对策略的影响:不包括第二层变量的随机回归结果
  • 4.3 心迷走紧张对大一学生日常压力与应对策略的关系的预测:包括第二层预测变量的模型
  • 5 讨论
  • 5.1 心迷走紧张基线水平、心迷走抑制及心迷走恢复的关系
  • 5.2 日常压力、消极情绪与应对策略的关系
  • 5.3 心迷走恢复对压力与应对策略关系的影响
  • 6 小结
  • 第四部分 研究总讨论
  • 1 总讨论
  • 1.1 采用体验抽样法来考察日常压力对策略的影响
  • 1.2 消极情绪对策略的影响
  • 1.3 心迷走紧张的综合分析
  • 1.4 应对策略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2 研究创新与启发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每日压力状况消极情绪唤醒及应对策略问卷
  • 附录二 心理一致感及心理弹性问卷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情绪效价和情绪唤醒度对自我欺骗的影响[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10)
    • [2].情绪唤醒机制运用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J]. 校园英语 2014(22)
    • [3].将情绪唤醒机制运用于高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辽宁高职学报 2012(08)
    • [4].合取谬误的情绪唤醒机制:文理科生间的差异比较[J]. 心理研究 2015(04)
    • [5].浅谈高职教学中如何运用情绪唤醒方式及策略[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18)
    • [6].浅析情绪唤醒机制在高职教学中的意义[J]. 职业时空 2011(02)
    • [7].界面设计中的情绪唤醒研究[J]. 设计 2017(23)
    • [8].情绪唤醒度如何影响不确定性决策——基于决策偏好的视角[J]. 管理工程学报 2013(04)
    • [9].粗鲁语言与情绪唤醒的ERPs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0].感性消费时代情绪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媒介心理生理学的视角[J]. 新闻界 2019(02)
    • [11].小事情,把爱的情绪唤醒[J].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2009(01)
    • [12].情绪唤醒策略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 [13].情绪唤醒对工作记忆的作用[J]. 社会心理科学 2016(03)
    • [14].学习前后情绪唤醒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J]. 中国特殊教育 2010(07)
    • [15].情绪对记忆影响研究新成果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02)
    • [16].对愤怒治疗有效性的元分析综述[J]. 才智 2014(13)
    • [17].关注阅读习惯,迈好阅读教学第一步[J]. 小学教学参考 2013(19)
    • [18].年轻干部要成为不良情绪的“管理专家”[J]. 领导科学 2011(16)
    • [19].记忆中的老电影插曲[J]. 中国盐业 2017(24)
    • [20].情绪对记忆影响研究新成果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J]. 云南电大学报 2008(01)
    • [21].虚拟现实情感机制:身体图式增强情绪唤醒度[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2)
    • [22].音乐营销的原理及应用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 2015(12)
    • [23].利用积极情绪营造高效课堂[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5(02)
    • [24].教育者移情的基础[J]. 新课程(教研) 2011(12)
    • [25].双任务环境下情绪唤醒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 人类工效学 2010(04)
    • [26].损失规避的产生根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8)
    • [27].浅议艺术需要[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3)
    • [28].青年人情绪启动差异性与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05)
    • [29].情绪调节的研究综述[J]. 学园 2015(04)
    • [30].模拟失重对大鼠情绪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2(03)

    标签:;  ;  ;  ;  ;  ;  

    自我调节对日常压力与应对策略关系的预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