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

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

论文摘要

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涉及不连续性。微积分学虽成功地解释了光滑的连续变化现象,但对于非连续问题有时就无能为力了。而突变理论是一种能够直接处理不连续性而无须联系任何特殊内在机制的数学工具。这使它特别适用于内部作用尚属未知的系统研究,并适合用于仅有的可信观察具有不连续性的情况。土工中结构突变、失稳、破坏等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突变现象。其中应用最多是尖点突变模型,因为它的临界面容易构造,且几何直观性很强。因此,论文主要以尖点突变模型为基础,对土工中突变现象及机理,如边坡失稳、地震液化、硬及软土应力-变形特性等,给予数学描述,并通过试验确定其可供应用的模型。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应用突变理论尖点模型研究砂土的地震液化模型根据国内外实测液化资料、孔压的各类模型推导出在即将液化时,松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有突变,而密实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无突变这一现象,将尖点突变模型成功运用于对地震液化的判断。对Zeeman突变方程进行了重大修改。原始的突变方程是基于Zeeman突变机构得来的,这一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通过调整各系数可以使孔压、液化的发展更加精确地被方程所反映。通过逐步逼近的方法算出了方程中的参数,同时液化点和分叉曲线也被唯一地确定。通过对国内外液化资料的回判,可以看出此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2.应用突变理论尖点模型研究土的静力工作状态(1)尖点突变模型描述静力载荷试验曲线的可行性及应用研究静力载荷试验主要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但其试验时间很长,加载困难,试验结果也难确定。对于较硬土地基而言,当荷载大于某一数值时,基础急剧下降,地基发生突然破坏。而软粘土和松沙地基土的变形是渐变的,没有突变现象。根据静力载荷试验曲线的特点,定性地分析了利用尖点突变模型表达载荷-沉降曲线的可行性。通过坐标变换导出平板载荷试验的载荷-沉降曲线方程在沉降量、施加荷载及承载力因子三维空间中的表达式。根据土的破坏条件,确定出相应参数并建立其尖点突变模型。利用该突变模型对已有的试验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2)尖点突变模型在边坡失稳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目前国内外判别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分析各种判别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研究尖点突变模型模拟监测时间一坡体变形速率的可行性,提出用突变模型模拟目前国内外滑坡体实际监测数据思想和方法,并建立模型。结合各滑坡体实际监测数据定性的检验了模型研究的可行性,提出了预测的思想,并通过现有的数据对监测时间一变形速率进行了初步的预测。(3)土本构关系的描述及软粘土流动性的模型研究利用突变理论尖点模型建立的土的本构模型,该模型既可反映软土的渐变破坏,又能拟合硬土的突变破坏,使以往按土的松软或紧硬程度的区别分别建立的各自相应的本构关系,能够统一于同一个模型中。同时,该模型在求解土初始切线弹性模量上达到了实用上要求的精度,并且对土的应力应变路径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土尖点模型描述应力应变路径的可行性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推导和比较,表明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描述土的应力应变路径,在定量和定性上都是合理的,可行的。对饱和粘性土而言,仅当剪应力小于长期强度时,土体才呈现类似理想体那样的规律;而当剪应力小于长期强度时,土在恒定剪力作用下,变形渐趋停止。本文引用尖顶突变模式,建立了γ-τ-t的数学关系式,然后带入数据检验计算结果表明,理论和实测值吻合较好。由此可见该模型是可用的。3.对于建筑结构墙体共振振幅的突变性及细长杆突变失稳中点屈曲位移的研究(1)细长杆突变失稳中点屈曲位移的研究压杆失稳问题是工程中的突变问题。Euler公式基于小变形的近似方法,由于采用了曲率的近似表达式而无法求得中点屈曲位移δ。为此,本文利用突变理论原理及精确的曲率表达式建立了Euler杆在考虑几何非线性时的微分方程,通过算例揭示了压力大于分叉荷载时压力与中点屈曲位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压力达到荷载分叉点时,Euler杆不会立即丧失承载力,其承载力尚有微量的储备。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2)本文还应用自创的共振仪对于建筑结构共振振幅的突变性进行验试印证。由作者申请专利的共振仪通过改变偏心块重量W或调节变频器使起振机电机的转速ω近似于连续变化,就可以使起振机获得不同的激振力。将共振机固定在悬臂梁模型顶部中央,在可调变频的共振机上,通过调节共振机的振动频率装置给系统加载。由试验成果可见,振动过程中顶点振幅存在跳跃现象,也即随着激振力增大,系统具有振幅突变特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突变理论简介
  • 1.3 突变理论的哲学基础
  • 1.3.1 突变理论的哲学基础
  • 1.3.2 突变理论的发展
  • 1.4 突变理论在土工中的应用
  • 1.4.1 以突变模型表达土的本构关系
  • 1.4.2 突变理论对土体破坏和失稳的研究
  • 1.5 土动力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 1.5.1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基本特点
  • 1.5.2 土的动力本构模型
  • 1.5.3 动力分析方法发展概况
  • 1.5.4 动荷载特点
  • 1.6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砂土地震液化的尖点突变模型
  • 2.1 地震液化影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 2.1.1 地震三要素
  • 2.1.2 液化的破坏形式
  • 2.1.3 到达地基某处的能量
  • 2.2 液化的物理意义和应力条件
  • 2.3 三种典型的液化机理及表现形式
  • 2.4 常用孔压模型与液化判别
  • 2.4.1 孔压模型
  • 2.4.2 目前国内外判别液化的各种方法
  • 2.4.3 场地砂土地震液化的模糊聚类分析
  • 2.5 尖点模型模拟孔压液化
  • 2.5.1 孔压液化模型
  • 2.5.2 尖点模型模拟孔压液化的可行性
  • 2.5.3 求解及验算
  • 2.5.4 考虑地震加速度等因素的尖顶突变孔压求解
  • 2.6 小结
  • 3 地基承载力的尖点突变模型
  • 3.1 静力载荷试验
  • 3.1.1 试验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 3.1.2 平板荷载试验
  • 3.1.3 螺旋板载荷试验法
  • 3.2 螺旋板载荷试验尖点突变模型的推导
  • 3.2.1 坐标变换
  • 3.2.2 有关参数的确定
  • 3.2.3 试验数据处理及检验
  • 3.3 平板载荷试验的尖点突变模型
  • 3.3.1 新坐标轴下行为曲面中未知参数的确定
  • 3.3.2 平板载荷试验数据及模型可行性检验
  • 3.4 模型预测
  • 3.5 小结
  • 4 边坡失稳分析的尖点突变模型
  • 4.1 国内外关于边坡稳定性的研究
  • 4.1.1 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 4.1.2 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方法
  • 4.2 边坡稳定性分析
  • 4.2.1 边坡稳定性的概念
  • 4.2.2 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准则
  • 4.3 突变理论在土坡稳定性中的应用
  • 4.3.1 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因素
  • 4.3.2 土坡稳定性的突变理论分析
  • 4.3.3 土坡稳定性突变理论判别法
  • 4.3.4 土坡稳定性突变理论判别法算例
  • 4.4 边坡失稳时的尖点突变模型
  • 4.4.1 边坡稳定分析的理论基础
  • 4.4.2 边坡失稳尖点突变模型的建立
  • 4.5 监测数据处理及检验
  • 4.5.1 监测点坡体的性质及监测数据
  • 4.5.2 数据处理及检验
  • 4.6 小结
  • 5 土体本构关系及软粘土流动性的尖点突变模型
  • 5.1 尖点突变理论描述土本构关系
  • 5.1.1 土体本构特性的一般认识
  • 5.1.2 本构关系的尖点突变模式
  • 5.1.3 描述应力应变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 5.2 饱和软粘土的尖点突变模型
  • 5.2.1 饱和软性粘土剪应变速率增加的突变性
  • 5.2.2 软粘土流动性的尖点突变模型
  • 5.2.3 实测数据的检验
  • 5.3 小结
  • 6 确定细长杆屈曲后中点位移分析的突变理论方法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突变方程的建立
  • 6.3 算例及比较
  • 6.3.1 算例
  • 6.3.2 实验结果及非线性理论的比较
  • 6.4 小结
  • 7 结构在共振状态下突变特性及共振仪研制
  • 7.1 振动仪的研究背景
  • 7.2 振动作用下共振特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 7.2.1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7.2.2 有阻尼系统对激励的响应
  • 7.2.3 悬臂梁端集中质量的频率计算
  • 7.2.4 工程结构振动性能研究及信号分析的背景
  • 7.3 共振作用下振动仪的原理及构造
  • 7.3.1 振动仪的原理
  • 7.3.2 激振仪的构造
  • 7.3.3 技术数据及对比
  • 7.4 共振作用下振动仪的实验
  • 7.4.1 试验结构模型
  • 7.4.2 整个实验组成部分
  • 7.4.3 试验数据处理
  • 7.4.4 检测结果及分析
  • 7.5 试验数据分析
  • 7.5.1 检测装置工作的常规力学原理
  • 7.5.2 对于经典图型的修改说明及共振突变性分析
  • 7.5.3 对于结构共振的说明及共振突变性研究
  • 7.6 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摘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结构工程抗倒塌设计解析[J]. 城市地理 2016(10)
    • [2].告别江见鲸教授[J]. 中国建设教育 2009(Z1)
    • [3].探究地铁结构工程的防水设计与技术应用[J]. 科技风 2020(10)
    • [4].结构工程进展——第三届亚太青年学者研讨会[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0(06)
    • [5].2008澳大利亚结构工程会议[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8(03)
    • [6].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第二届)[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8(03)
    • [7].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第二届)[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8(05)
    • [8].第10届结构工程青年专家国际研讨会综述[J]. 国际学术动态 2009(05)
    • [9].会讯[J]. 工业建筑 2017(08)
    • [10].第十二届结构工程国际研讨会(ISSE-12)(第一号通知)[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2(02)
    • [11].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工程研究所[J]. 浙江建筑 2012(04)
    • [12].会讯[J]. 钢结构 2017(08)
    • [13].结构工程进展——第三届亚太青年学者研讨会[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1(01)
    • [14].结构防灾、监测与控制新进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9(02)
    • [15].建管专业学生从事结构工程毕业设计的探索[J]. 中国建设教育 2012(06)
    • [16].建筑工程中结构工程的常见不足点及对策[J]. 建材与装饰 2019(20)
    • [17].“第十二届结构工程国际研讨会”征文[J]. 科技导报 2012(04)
    • [18].浅谈建筑工程中结构工程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 建材与装饰 2017(49)
    • [19].浙江省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概况[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0].试论结构工程中的大数据:范式、技术与实例分析[J]. 工程力学 2019(06)
    • [21].重工序节点控制 创优质结构工程[J]. 工程质量 2016(09)
    • [22].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在广州大学成功召开[J]. 建筑结构 2009(12)
    • [23].FRP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J]. 江苏建筑 2008(06)
    • [24].上海力岱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4(05)
    • [25].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所[J]. 现代城市 2008(02)
    • [26].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 工业建筑 2008(05)
    • [27].福州大学结构工程学科[J]. 建筑结构学报 2010(01)
    • [28].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 [29].福州大学结构工程学科[J]. 建筑结构学报 2008(03)
    • [30].结构工程抗倒塌设计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6(20)

    标签:;  ;  ;  ;  ;  ;  ;  

    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