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义论文-马恬恬

王广义论文-马恬恬

导读:本文包含了王广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迪·,沃霍尔,王广义,波普艺术,差异

王广义论文文献综述

马恬恬[1](2019)在《“和而不同”—安迪·沃霍尔与王广义波普艺术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带有浓郁消费主义气息的波普艺术在美国盛行,到20世纪80年代这股波普风潮吹向中国艺术界,前卫艺术家们把具有西方消费主义典型特征的艺术形式引入中国,将其与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记忆图像结合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征的中国式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与王广义分别是西方波普艺术与中国波普艺术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一方面,两人的艺术有一定相似之处,两人都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准确的把控力与敏锐的感知力,并能从其中选取极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符号和图像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另一方面,安迪·沃霍尔与王广义的艺术虽同属于波普范畴,但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安迪·沃霍尔以当下社会广泛流行的视觉形象符号为表现对象,用适应发展潮流的艺术手法呈现作品,而王广义更加侧重于把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历史记忆图像与涌入的西方消费品形象放置在同一画面,是一种在波普艺术形式下中国精英艺术家的探索与实验。通过对两人作品的对比研究发现,社会语境、文化初衷与艺术家个人艺术理念的不同才是安迪·沃霍尔与王广义波普艺术差异性的实质,两人的艺术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但作品都植根于自身社会文化现状,与时代紧密相连,从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波普艺术面貌。(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李小玲[2](2019)在《王广义的“自在之物”艺术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广义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凸显了中国当代艺术由启蒙时代到先锋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过程中复杂的悖论性逻辑,但长期以来,对他的批评和研究多被“政治波普”这类商业性解说所误读与限制,缺乏与当代中国思想史和视觉文化相关联的深度的个案研究。王广义的艺术创作根植于中国当代社会复杂的语境中,只有置于当代文化语境之中去考察王广义,才能琢磨出“有意义的艺术家”的意味。王广义的作品就形式而言是复杂多样的,但对于“自在之物”的追寻在每一创作阶段都有迹可循。本文以2012年王广义叁十周年大型艺术回顾展主题作品“自在之物”为切入口,研究王广义从北方极地时期的理性绘画到后古典时期的图示分析主义;从“清理人文热情”到结构性的“大批判”;从对中西政治体制研究到本土唯物主义视觉神话重塑的艺术创作历程。在叁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王广义用绘画和装置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方式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格局、政治社会和艺术精神等问题的态度,进而诠释了他对人类生存状态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美术取得很多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向前发展建构中国当代艺术话语体系的问题,王广义的艺术态度和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取向,对于建构本土化、时代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马晓冉[3](2018)在《王广义中国式波普艺术的内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普艺术最初产生于英国,但在美国达到了顶峰,成为20世纪影响较大的艺术运动,与西方波普艺术相比,中国波普艺术发展时间要较晚,在最初阶段,中国式波普艺术主要是对西方的模仿,没有把我国文化、思想相结合,所产生的影响不够深远。王广义作为中国波普艺术早期的实验者,对于中国波普艺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对王广义作品的分析既可以更好的了解波普艺术,还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性、时代性。(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23期)

马恬恬[4](2018)在《安迪沃霍尔与王广义波普艺术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普艺术的出现打破了精英艺术状态,消解了大众与艺术间的界限,让对艺术被进行定义。在中国的90年代艺术家们也搞起了波普艺术,一方面,中国的波普艺术在流行符号的运用和创作的方法手段等方面借鉴吸收西方波普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中国波普与西方波普又有着不同的社会基础和特殊的文化语境,所体现的艺术面貌和艺术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现象。(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13期)

史中亚[5](2018)在《王广义对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借鉴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讨论王广义的波普艺术时,人们总是无法避开美国波普艺术。波普,即“Popular Art”,有“流行的、时髦的、公众的”之意,指艺术家大量使用商品社会中的流行元素和大众形象作为创作题材的一种美术形式。波普艺术最先创立于英国,由于安迪·沃霍尔的推动,波普艺术在美国这片肥沃的土壤得已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顶峰,从此风靡全世界,也给中国艺术界带来强烈的震撼,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以王广义为首的中国艺术家争相模仿这门全新的艺术,揭开了中国波普艺术的序幕。之所以选取王广义的“政治波普”案例来研究,主要是因为王广义是中国波普艺术的领头人物,其作品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和强烈的波普艺术特征。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波普艺术着作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探讨波普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本文以王广义的波普艺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形成原因,对他的借鉴对象安迪·沃霍尔及其作品加以阐述,并对王广义作品中运用到的艺术理念和技法做详细分析,文章还论述了王广义艺术观念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对本土文化的思考。通过研究得以说明,艺术是相通的,不同国家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方法均可以相互借鉴,在对艺术道路的探索中,借鉴是难免的,但借鉴不是照搬照抄,艺术家应当结合自身环境和特点,吸引其精华同时避免“全盘西化”,正如王广义“政治波普”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本土文化特征,他将时代观念融入中国当代艺术,并从中找到更多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因此,研究王广义对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借鉴意义能够使我们看清当代艺术中的问题,提醒中国艺术家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3)

宋志强,于小然,宋娜[6](2018)在《探析波普艺术在王广义作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普,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是探讨生活文化与艺术之间的纽带,运用复制、拼接、挪用等艺术手法以诙谐风趣的方式融入作品中。本文以王广义为例,简要叙述波谱艺术的发展与特征,分析其典型作品的题材特点、形式语言、艺术观念、色彩语言在波普艺术创作方式上的运用和对具有历史与政治含义符号的借用,探讨这一艺术形式如何在王广义作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李小玲[7](2018)在《王广义《自在之物》中的质料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在之物》是一件由5000个麻袋在展示空间堆迭完成的装置作品。在王光义看来,精神要借助于某种质料,呈现于可及的材料才能担负起某种精神的使命,或者说灵魂找到了一种物质的载体,才能得以呈现,这就是质料精神。作品中的麻袋其实就是王广义精神理念的塞入,将感知层面的内容附于某种材料上得以现实化,这也是康德"自在之物"的中心思想。王广义把这件作品置于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上,也是在引领自己去接近"自在之物"的世界。(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8年05期)

周宪[8](2018)在《王广义的中国波普艺术图像学——以《大批判:可口可乐》系列为分析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广义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艺术界亦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他开创了"政治波普"的艺术风格,并将本土性的文革图像与西方商业文化的图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当代波普艺术图像学。本文以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王广义"大批判"系列与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关系,并从文化社会学、心理学和修辞学等不同的视角,解析这个系列作品所蕴含的复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8年01期)

王广义[9](2017)在《王广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美学》包括一部录像装置,雕塑,70年代的宣传海报,灵感来自同一些海报的画作,以及中国政府撰写的用于教育群众发生核攻击时如何防范的插图手册。录像放映展现了老套的核爆炸电影片段,而171件玻璃钢雕塑则描绘了躺在地上抵御爆炸的人物,在防空洞里蜷成一团(在纵段剖面中可以看到),穿戴防化服和防毒面具,或者是手术口罩,用(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7年15期)

汤桦,张光泓[10](2017)在《王广义美术馆》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美术馆群落,由8个私人美术馆、一座中心美术馆和一个艺术研究所组成。该项目邀请了8位建筑师完成其中私人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对应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是:张晓刚——刘家琨、周春芽——罗瑞阳、何多苓——余加、王广义——汤桦、方力钧——张雷、岳敏君——王路、张培力——徐甜甜、吴山专——朱锫。(本文来源于《城市环境设计》期刊2017年03期)

王广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广义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凸显了中国当代艺术由启蒙时代到先锋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过程中复杂的悖论性逻辑,但长期以来,对他的批评和研究多被“政治波普”这类商业性解说所误读与限制,缺乏与当代中国思想史和视觉文化相关联的深度的个案研究。王广义的艺术创作根植于中国当代社会复杂的语境中,只有置于当代文化语境之中去考察王广义,才能琢磨出“有意义的艺术家”的意味。王广义的作品就形式而言是复杂多样的,但对于“自在之物”的追寻在每一创作阶段都有迹可循。本文以2012年王广义叁十周年大型艺术回顾展主题作品“自在之物”为切入口,研究王广义从北方极地时期的理性绘画到后古典时期的图示分析主义;从“清理人文热情”到结构性的“大批判”;从对中西政治体制研究到本土唯物主义视觉神话重塑的艺术创作历程。在叁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王广义用绘画和装置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方式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格局、政治社会和艺术精神等问题的态度,进而诠释了他对人类生存状态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美术取得很多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向前发展建构中国当代艺术话语体系的问题,王广义的艺术态度和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取向,对于建构本土化、时代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王广义论文参考文献

[1].马恬恬.“和而不同”—安迪·沃霍尔与王广义波普艺术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李小玲.王广义的“自在之物”艺术创作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3].马晓冉.王广义中国式波普艺术的内在分析[J].青春岁月.2018

[4].马恬恬.安迪沃霍尔与王广义波普艺术对比研究[J].艺术评鉴.2018

[5].史中亚.王广义对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借鉴与反思[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宋志强,于小然,宋娜.探析波普艺术在王广义作品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8

[7].李小玲.王广义《自在之物》中的质料精神[J].美术文献.2018

[8].周宪.王广义的中国波普艺术图像学——以《大批判:可口可乐》系列为分析对象[J].学术月刊.2018

[9].王广义.王广义[J].东方艺术.2017

[10].汤桦,张光泓.王广义美术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7

标签:;  ;  ;  ;  ;  

王广义论文-马恬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