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的研究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一类微小的多细胞动物,是鱼虾蟹类人工养殖育苗阶段幼体的开口饵料,经济价值巨大。鉴于目前褶皱臂尾轮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广泛应用,本文在通过实验确认了褶皱臂尾轮虫的最佳培育水温(28–30℃)和盐度(22–25)的条件下,开展了轮虫培育水体的紫外和臭氧消毒处理、不同换水方式、不同饵料组合和培育方法等试验,以期达到利用小水体实现轮虫生产性的高密度培育,降低劳动成本和生产时间,保证经济水产动物开口活饵料的供应。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轮虫培育饵料,采用混合投喂小球藻、面包酵母和光合细菌的培育效果,比单一使用其中的任一或任两种组合的培育效果要好,更有利于轮虫繁殖。这不仅是由于饵料的丰富提高了轮虫的摄食率,更为重要的是,三者的共同投喂,能够优势互补,供应轮虫生长繁殖所必须的营养及提高轮虫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组分。2.饵料的不同投喂次数,投喂面包酵母在低密度接种培育下无显著差别,但在高密度接种培育下,在投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饵次数(8次/d)有利于轮虫较快增殖。为了获得高密度培育的最终目的,在培育初始时,要采用高接种密度,同时,采用抱卵率较高的轮虫进行接种。3.换水频度对轮虫培育的影响,经过几天的培育,由于饵料残余降解以及轮虫代谢废物的积累,水体中不利轮虫增长的因素逐渐提高,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必须进行全换水操作。实验结果表明:换水频度以每间隔5d进行一次全换水为宜。4.培育水体消毒方法对轮虫培育的影响,由于采用紫外消毒方法,无残留,对环境及人体无污染,同时,实验结果显示培育用水以500L/h流速经紫外设备(15W)消毒所培育的效果高于漂白粉消毒及臭氧消毒,因而,紫外消毒方法优于其它水体消毒方法。5.接种密度与高密度培育技术,采用紫外消毒的40L水体,轮虫初始接种密度为209个/mL,经9d培育,可达到4079个/mL的高密度;同样采用紫外消毒的160L水体,轮虫初始接种密度为213个/mL,经10d培育,可达到3150个/mL的高密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褶皱臂尾轮虫概述
  • 1.1.2 褶皱臂尾轮虫的分类、形态及生活史
  • 1.1.3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4 国内外轮虫研究现状
  • 1.1.4.1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培育研究现状
  • 1.1.4.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轮虫中的应用研究
  • 1.1.4.3 轮虫休眠卵的研究
  • 1.1.4.4 轮虫毒理学、生理学及其它方面的研究
  • 1.2 褶皱臂尾轮虫培育技术
  • 1.2.1 水体处理
  • 1.2.1.1 化学药物消毒法
  • 1.2.1.2 物理消毒法
  • 1.2.2 培育条件的优化
  • 1.2.2.1 温度
  • 1.2.2.2 盐度
  • 1.2.2.3 光照
  • 1.2.2.4 溶氧
  • 1.2.2.5 氨氮浓度
  • 1.2.2.6 酸碱度(pH 值)
  • 1.2.3 褶皱臂尾轮虫培育要点
  • 1.2.3.1 饵料
  • 1.2.3.2 接种密度
  • 1.2.3.3 日常观察
  • 1.2.3.4 日采收率
  • 1.2.3.5 培养方式
  • 第二章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研究
  • 2.1 不同盐度培育轮虫对比实验
  • 2.1.1 实验材料
  • 2.1.1.1 轮虫来源及实验场所
  • 2.1.1.2 培育用水
  • 2.1.1.3 轮虫饵料
  • 2.1.1.4 实验器材与设备
  • 2.1.2 实验方法
  • 2.1.2.1 轮虫计数方法与观察
  • 2.1.2.2 投喂方法
  • 2.1.2.3 计算方法
  • 2.1.3 实验设计
  • 2.1.4 实验结果
  • 2.2 不同温度培育轮虫对比实验
  • 2.2.1 实验材料
  • 2.2.1.1 轮虫来源及实验场所
  • 2.2.1.2 培育用水
  • 2.2.1.3 轮虫饵料
  • 2.2.1.4 实验器材与设备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设计
  • 2.2.4 实验结果
  • 2.3 不同投饵次数培育轮虫对比实验
  • 2.3.1 实验材料
  • 2.3.1.1 轮虫来源及实验场所
  • 2.3.1.2 培育用水
  • 2.3.1.3 轮虫饵料
  • 2.3.1.4 实验器材与设备
  • 2.3.2 实验方法
  • 2.3.2.1 轮虫计数方法与观察
  • 2.3.2.2 计算方法
  • 2.3.3 实验设计
  • 2.3.4 实验结果
  • 2.4 不同饵料培育轮虫对比实验
  • 2.4.1 实验材料
  • 2.4.1.1 轮虫来源及实验场所
  • 2.4.1.2 培育用水
  • 2.4.1.3 轮虫饵料
  • 2.4.1.4 实验器材与设备
  • 2.4.2 实验方法
  • 2.4.2.1 轮虫计数方法与观察
  • 2.4.2.2 投喂方法
  • 2.4.2.3 计算方法
  • 2.4.3 实验设计
  • 2.4.4 实验结果
  • 2.4.5 讨论
  • 2.5 不同接种密度培育轮虫对比实验
  • 2.5.1 实验材料
  • 2.5.2 实验方法
  • 2.5.2.1 轮虫计数方法与观察
  • 2.5.2.2 投喂方法
  • 2.5.2.3 计算方法
  • 2.5.3 实验设计
  • 2.5.4 实验结果
  • 2.6 不同换水方式培育轮虫对比实验
  • 2.6.1 实验材料
  • 2.6.2 实验方法
  • 2.6.3 实验设计
  • 2.6.4 实验结果
  • 2.7 不同换水间隔时间培育轮虫对比实验
  • 2.7.1 实验材料
  • 2.7.2 实验方法
  • 2.7.3 实验设计
  • 2.7.4 实验结果
  • 2.8 不同水消毒处理方法培育轮虫对比实验
  • 2.8.1 实验材料
  • 2.8.1.1 轮虫来源及实验场所
  • 2.8.1.2 培育用水
  • 2.8.2 实验方法
  • 2.8.3 实验设计
  • 2.8.4 实验结果
  • 2.8.5 讨论
  • 2.9 不同充气量培育轮虫对比实验
  • 2.9.1 实验材料
  • 2.9.2 实验方法
  • 2.9.3 实验设计
  • 2.9.4 实验结果
  • 2.10 40L 水体高密度培育轮虫
  • 2.10.1 实验材料
  • 2.10.1.1 轮虫来源及实验场所
  • 2.10.1.2 培育用水
  • 2.10.1.3 实验器材与设备
  • 2.10.2 实验方法
  • 2.10.2.1 轮虫计数方法与观察
  • 2.10.2.2 投喂方法
  • 2.10.2.3 计算方法
  • 2.10.3 实验设计
  • 2.10.4 实验结果
  • 2.11 160L 水体高密度培育轮虫
  • 2.11.1 实验材料
  • 2.11.1.1 轮虫来源及实验场所
  • 2.11.1.2 培育用水
  • 2.11.1.3 实验器材与设备
  • 2.11.2 实验方法
  • 2.11.3 实验设计
  • 2.11.4 实验结果
  • 2.11.5 讨论
  • 2.12 轮虫增长与抱卵率变化之间的关系
  • 2.12.1 实验材料
  • 2.12.1.1 轮虫来源及实验场所
  • 2.12.1.2 培育用水
  • 2.12.2 实验方法
  • 2.12.2.1 轮虫计数方法与观察
  • 2.12.2.2 投喂方法
  • 2.12.2.3 计算方法
  • 2.12.3 实验设计
  • 2.12.4 实验结果
  • 2.12.5 讨论
  •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 3.1 结论
  • 3.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