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湖南旺旺医院手术室410016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具体观察风险意识应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同时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未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具体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质量达标比较上,观察组为99%,对照组为8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差错发生率上,观察组为0.5%,对照组为5.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换医患关系,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极易发生差错事故[1]。手术室是高风险的科室,难免发生护患纠纷,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规避各项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选取我院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为(49.3±3.5)岁;男110例,女90例,男女比例为11:9。同时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未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为(48.6±3.3)岁;男100例,女100例,男女比例为1:1。这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由护士长具体负责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1)术前的风险管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手术时间、疾病诊断、手术方式、手术名称等各项相关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对,与患者交流,确保患者各项基本信息与手术通知单完全符合。手术室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对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以及其他手术外伤史进行确认,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命体征情况。如果患者意识清醒,那么核实工作均应由患者亲自完成;如不清醒,应由家属代替完成。在术前应预先评估患者可能在术中出现的风险与意外,并提前准备应对措施[2]。(2)术中,设置床档,避免发生意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反应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时向手术操作人员汇报。术后,仔细核查药物与器械数量。缝合伤口时,注意分层检查,避免在患者体内残留异物。严格遵医嘱给予手术室内用药剂量,多次核对患者一般资料、药物类型、用药剂量及时间等。输血时,反复确认血袋号、血量、血型及试验结果,确保血袋与配血单相符。在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机体反应[3]。(3)后的风险管理术后如需送检标本时,应将病理单填写全面,标本标识正确,待申请通过审核后送病检。术后处理好术中产生的污物,安排相关人员处理,器材完好的送去消毒等工作。出于自我保护,护理人员也应尽可能地将危险因素、可能出现的问题给患者家属解释清楚,以取得家属的理解。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护士只有不断地强化培训专业知识,才可以提高风险防范的“免疫力”。手术室护理相关人员要提升自我风险意识,应定期组织相关学习。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治疗采用n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不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质量达标比较上,观察组(A组)为99%,对照组(B组)为8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差错发生率上,观察组为0.5%,对照组为5.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需要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与一个技术优良的护理人才。为此,笔者认为,首先,规范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医院应当选派专业人员到大医院学习他们的风险管理经验,具体内容、操作模式、应急机制、责任及善后处理等环节;同时邀请医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到我院进行风险管理的讲座,推广他们或实践界最新的护理风险管理[4]。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形,制定出一套切合本院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制度,并要求手术室所有的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其次,提高本院手术室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医院应当组织他们学习、培训,在培训环节上,为其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对于考核未通过的学生,让其继续加学一个课时的培训课程,一直到考核通过为止,并将其制度化,每年都进行一期的讲学、培训及考核。第三,建立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当手术室出现护理风险事故,应当依据风险事故的级别,启动相应的机制,如护士因输血遭到针刺或血液污染等事件,应当让护士离开手术室接受治疗;对于患者出现的事故,医护人员应当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危险,并将危险损失程度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全部网络化,对出现的手术室护理事故,定期做分析,总结出失误之处,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现象。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换医患关系,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燕.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16,1(1):121-123.

[2]廖容.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6,9(5):10-12.

[3]陈蓓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3(1):156-158.

[4]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16,6(1):262-263.

标签:;  ;  ;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