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具有广泛结合能力的蛋白质,能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并能将这些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这些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的作用以及金属离子存在时对这种作用的影响,是当前生命科学、药物化学以及化学等众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绪论,首先简单介绍了蛋白质与药物及药物金属配合物作用的研究进展。其次是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趋势及研究进展,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口服广普抗菌药,具有较强的荧光特性,因此可以利用其与蛋白质及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时荧光强度的变化来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等。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荧光分析法。2.研究了药物氟罗沙星(FLRX)与血清白蛋白及锌离子的相互作用的光谱学性质,锌离子和氟罗沙星对BSA的荧光有协同猝灭作用。根据静态猝灭理论,即lg((F0-F)/F)=lgK+nlg[Q],K为药物与白蛋白分子的结合常数,n为结合位点数。以lg((F0-F)/F)对lg[FLRX]作图,由斜率得结合常数为K=5.44x104,结合位点数n=1.05。随着Zn(Ⅱ)浓度的增加,FLRX与BSA结合作用增强,至lg[Zn(Ⅱ)]≈-4.5时达到最大。3.研究了诺氟沙星(NFLX)和牛血清蛋白在锌离子作用下的光谱学性质。并且研究了在两种不同浓度Zn(Ⅱ)下,NFLX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的变化情况。血液中锌离子的存在提高了NFLX与BSA的结合常数,增强了NFLX与BSA的结合力。4.最后,研究了药物洛美沙星(LMX)与血清白蛋白及铜离子的相互作用的光谱学性质。并且讨论了铜离子对两者结合的影响,Cu(Ⅱ)的存在降低了LMX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使洛美沙星与BSA的作用变弱。5.介绍了一种化合物SRBH,由罗丹明B,水合肼和水杨醛合成,该化合物本身为非荧光性的,但是当在酸性环境下加入铬离子后,其荧光强度可以增加上百倍,因此可以用该化合物检测水溶液中的铬离子。这些研究内容对于阐明药物在体内的运输及药理作用机制,阐明药物分子与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分子机理,认识生物大分子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新型药物的设计有特别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