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放射治疗后损伤及生存的相关因素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放射治疗后损伤及生存的相关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预测放射性肺炎中的价值目的:通过对DNA损伤修复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和炎性因子基因的基因分型,探寻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肺炎之间可能的联系,以建立临床实用的放射性肺炎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2004年1月~2006年8月,医科院肿瘤医院共收治170例未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NSCLC 127例,SCLC 43例)。患者留取治疗前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患者放射治疗中及疗后评价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评价标准为NCI CTC 3.0版),评价终点为≥2级放射性肺炎。我们从DNA修复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和炎性因子基因中选择了18个基因3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包括ATM,ERCC1,XRCC3,XRCC1,XPD,XPC,XPG,NBS1,ZNF350,ADPRT,P53,FAS,FASL,CASPASE8,COX2,TGF-β,CD14和ACE。基因分型采用基于PCR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Cox proportional hazard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70例患者中143例男性,27例女性,中位随访时间22月,其中≥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7.1%(29例),肺炎发生的中位时间为放射治疗开始后第59天。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临床因素包括同步放化疗和双肺平均剂量。研究表明ATM-111G/A(rs189037)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HR=3.27,95%CI=1.09~9.78,P=0.034),而P53 Arg72Pro(rs1042522)的变异有降低放射性肺炎的趋势(HR=0.43,95%CI=0.17~1.12,P=0.084)。进一步研究发现,ATM-111A等位基因和P53 72Arg/Arg基因型有交互作用,同时携带这两种基因型的患者、携带其中一种基因型者和未携带任一种基因型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9.7%、16.9%和6.8%(HR=4.75,95%CI=1.33~17.04,P=0.017)。结论:ATM和P5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成为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预测因素。第二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放射性食管炎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索在肺癌的放射治疗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关联。材料与方法:2004年1月~2006年8月170例病理证实的不可手术的肺癌患者,接受了中位60(45~70)Gy的放疗,其中三维适形放疗132例,常规放疗38例;单纯放疗37例,序贯放化疗82例,同步放化疗51例。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DNA损伤修复通路、凋亡通路和炎症因子相关的共18个基因3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观察放疗中和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发生的≥2级放射性食管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70例中,发生≥2级放射性食管炎40例,其中2度36例,3度4例。对放射性食管炎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技术、同步放化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49),多因素分析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72、0.094)。关联分析显示TGF-β1-509T等位基因(rs1800469)和XPD 751Lys/Lys(rs13181)基因型为放射性食管炎的风险基因型(χ2=5.651 P=0.017;χ2=3.837 P=0.048)。结论:TGF-β1-509C/T和XPD Lys751Gln多态性与肺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第三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生存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索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关联。材料与方法:2004年1月~2006年8月105例病理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放疗或放化疗。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DNA损伤修复通路、凋亡通路和炎症因子相关的共18个基因3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研究终点为基因型与生存的相关性。临床因素及基因型与生存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岁(26~83岁),其中68例死亡,生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8月。全组共25例Ⅲa期,80例Ⅲb期忠者。1-,2-,3-,4-年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7.6%,40.0%,24.9%,10.7%和29.1月;1-,2-,3-,4-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中位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72.2%,53.1%,37.8%,37.8%和25.3月;1-,2-,3-,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中位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分别为57.5%,47.5%,38.0%,38.0%和16.8月。单因素分析显示KPS,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前肺功能及ATM 81165T/C(rs4988044)与总生存率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ATM81165C等位基因(ATM 81165TC和81165CC基因型)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HR=1.939;P=0.034;用KPS,放疗技术和放化疗进行校正)。ERCC1 4855C/T(rs3212961)是唯一与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相关的因素(HR=2.875;P=0.031),XRCC1Arg399Gln(rs25487)与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相关性接近统计学差异(HR=0.539;P=0.051)。结论:ATM、ERCC1和XRCC1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生存的预测因素。

论文目录

  • 序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综述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肺损伤
  • 第一部分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预测放射性肺炎中的价值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放射性食管炎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生存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2.参加的学术会议、课题项目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锥形束CT在肺癌患者精确放疗摆位误差研究[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2(10)

    标签:;  ;  ;  ;  ;  ;  ;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放射治疗后损伤及生存的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