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对危重新生儿影响的临床观察
于东游(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儿科456400)
【中图分类号】R7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105-02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对危重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NICU收治的84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将早产儿和足月儿分为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其中36例早产儿中,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18例;48例足月儿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24例。所有新生儿在生后6h开奶,微量喂养组每2h0.5-2ml/kg,用微量泵将奶液通过胃管持续泵入,泵2h休息2h,一天总量不超过12ml/kg,按需喂养组生后在6h用同样的配方奶或母乳【开始10-20mL/(kg?d),以后每天增加10-15ml/次】。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胃肠损害发生率、静脉营养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1)微量喂养组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2)微量喂养组在静脉营养天数、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按需喂养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微量肠道喂养能促进胃肠动力成熟,减少胃肠损害发生率,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早期肠道微量喂养胃肠功能静脉营养光疗
肠内营养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动物实验表明,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仅禁食3d,就会出现肠粘膜萎缩、肠绒毛变平以及乳糖酶生成受阻。危重新生儿的胃肠功能常受到损害,如喂养不当可加重或诱发其损害,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应激性溃疡,甚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故对此类患儿何时开始及如何进行合理喂养是许多新生儿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为观察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对危重新生儿的影响,我们将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NICU收治的84例危重新生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和按需喂养,总结分析两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NICU收治的84例危重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新生儿危重程度的诊断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1],所有病例均排除了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药物影响、遗传代谢性疾病、溶血性黄疸及全身出血性疾病。84例危重患儿中,男52例,女32例;胎龄<37周48例,≥37周36例;体重<2500g31例,≥2500g53例。原发疾病:新生儿窒息44例,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共20例,重症肺炎12例,败血症8例。随机将早产儿和足月儿分为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其中36例早产儿中,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18例;48例足月儿中,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24例。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全部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先禁食4h,如生命体征平稳先予以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其吸吮反射、吞咽功能是否协调来决定是否开奶,如能吞咽先鼻饲或经口喂5%葡萄糖水3-5ml,观察2h无呕吐或腹胀后则开始喂养。微量喂养组生后6h给予配方奶或母乳稀释成1:1奶每2h0.5-2ml/kg,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每2h1次,用微量泵将奶液通过胃管持续泵入,泵2h休息2h,一天总量不超过12ml/kg。按需喂养组生后在6h用同样的配方奶或母乳[开始10-20mL/(kg·d),以后每天增加10-15ml/次]。48-72h后逐渐过渡至全奶,热卡不足者给予静脉营养。
1.3观察指标本组按出生后48h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呕吐(指呕吐次数≥3次/d)、胃潴留(胃残余量超过上一次胃入量的30%),腹胀(腹围较前增加1.5cm),胃内抽出咖啡样物作为检测胃肠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胃肠道功能损害诊断参照Mar-tin-Ancel[2]分类及虞人杰等[3]的标准。并记录患儿静脉营养天数、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胃肠损害发生率的比较微量喂养组发生率为30.95%(15/42),按需喂养组胃肠损害发生率为73.81%(31/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2.30P<0.005)。
2.2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在静脉营养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微量喂养组静脉营养时间为(5.4±2.6)d,按需喂养组为(8.2±3.7)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01P<0.01);微量喂养组光疗时间为(35.5±10.1)h,按需喂养组为(46.8±10.7)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98P<0.01)。微量喂养组住院时间为(9.2±4.3)d,按需喂养组为(13.6±4.9)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7P<0.01)。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疾病中出现胃肠损害的病因以窒息、缺氧为主。赵祥文报道功能障碍常发生在感染性或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危重病过程中,尤其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窒息、创伤等,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4]。窒息时体内血流重新分布,胃肠道血管收缩,供血、供氧显著减少,内环境发生改变,粘膜屏障功能被破坏,病原微生物侵袭和其毒素的吸收是一重要因素。早产儿及危重儿吸吮能力差或吞咽不协调,疾病急性期存在胃肠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过早开奶或加奶量过快均可诱发胃肠损害的发生或起加重的作用。危重新生儿处于胃肠道动力障碍的高度危险之中。目前关于危重新生儿何时开奶及采用何种喂养方式较合理有不同意见。董梅等报道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初期胃肠道能耐受的喂养量更低,缓慢增加奶量可提高喂养的耐受性[5]。
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儿,说明早期微量喂养能减少喂养不耐受及胃肠损害的发生率。早期肠内营养可能通过改变调节胃肠动力的神经或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胃肠动力的成熟;可能通过刺激胃肠道激素的释放而发挥作用;也可能通过减少影响胃肠转运的细菌的增殖而改善胃肠动力[6]。还有资料表明,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肠黏膜生长和胆汁的分泌,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成熟,提高肠道喂养的耐受性,从而促进体重的增加,减少胃肠道外营养的时间,尽快的过渡到经口喂养[7],因此可减少胃肠损害的发生,缩短静脉营养时间。
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可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少黄疸光疗的机会,降低胆汁淤积和早产儿骨病的发生[8]。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约含胆红素80-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量的5-10倍,胎粪排除延迟加重胆红素的重吸收。因此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减少肠肝循环,缩短黄疸光疗的时间。
综上所述,危重新生儿不宜过早按需喂养,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可根据出生体重和喂养耐受能力,给予早期微量肠道喂养,缓慢增加喂奶量,逐渐过渡至全奶,以适应危重新生儿胃肠激素分泌和胃肠动力的变化,有利于胃肠功能的稳步恢复,能减少胃肠损害的发生率,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减少光疗时间,缩短住院天数。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急诊学组、新生儿学组.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42-43.
[2]Martin-AncelA,Garcia-lixA,GayaF,etal.Multpleorganin-volvementinperinatalasphyxia[J].Jpediatr,1995,127(5):786.
[3]虞人杰,李黎,汤泽中,等.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38-141.
[4]赵祥文.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概述[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2.
[5]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0.
[6]BersethCL.Gutmotilityandthepathogenesisofnecrotizingenterocolitis[J].ClinPerinatol,1994,21(4):263-270.
[7]薛辛东,芦惠.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J].小儿急救医学,2002,9(1):51-52.
[8]DunnL,HulmanS,WeinerJ,etal.Beneficialeffectsofearlyhypocaloricenteralfeedingonneonatalgastrointestinalfunction:preliminaryreportofarandomizedtrial[J].JPediatr,1988,112(4):6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