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竹明方群娄中乔黄朱林王永久(安徽省安庆市中医医院246004)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96-02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颈椎病的颈曲异常X线征象。方法对颈椎侧位片均采用Borden氏测量法。结果测量56例患者颈椎侧位片上C线的长度得出如下结果8mm≤C线<12mm的17例,占30.36%;4mm≤C线<8mm的21例,占37.5%;0mm≤C线<4mm的12例,占21.43%;C线呈负值的6例,占10.71%。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通常先于其它异常X线表现,为颈椎病的早期表现,发现颈曲异常时务必细致精确地进行测量分析,密切结合临床表现,作出合理结论。
【关键词】颈椎病颈曲异常X线测量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但近年来临床发生颈椎病的年龄呈现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今收集本院56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青年患者,就其颈椎X线表现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4月至9月临床出现症状及颈椎片上显示有颈曲异常X线征象的56例年轻患者,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13至35岁,平均24.14岁,均由笔者独立进行X线分析和出具诊断报告。
所有病例均有神经或(和)血管压迫症状,主要为头晕、头疼、颈肩部不适、颈部活动受限、恶心、呕吐及吞咽不适等。
全部病例均摄取颈椎正侧位片,部分病例加摄左右斜位、张口位和过屈过伸位。
测量方法对颈椎侧位片均采用Borden氏测量法。Borden氏测量法最先引用于颈椎曲度的测量,即自枢椎齿突后上缘至C7椎体后缘作一直线(A线),沿着颈椎各椎体后缘作一弧线(B线),两线之间最宽处的垂直横交线(C线)即为颈椎生理曲线的深度也即弧弦距(见图1),正常值(12±5)mm,<7mm则为颈椎曲度强直[1]。李军朋等[2]对Borden氏测量法和椎体后缘切线夹角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后认为Borden法最可靠;但身高、椎体畸形、放大效应和投影条件等因素可影响其准确程度[3]。
2结果
测量56例患者颈椎侧位片上弧弦距(C线)的长度得出如下结果:8mm≤C线<12mm的17例,占30.36%;4mm≤C线<8mm的21例,占37.5%;0mm≤C线<4mm的12例,占21.43%;C线呈负值的6例,占10.71%。
3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或骨关节增生肥大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但目前青少年发病有明显增长的趋势[4]。X线平片是颈椎病最常用的首选检查方法,既简便又经济实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甚至是主要或唯一的检查方法,其可以反映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病变的部位、骨质增生的范围和程度、椎间隙的改变及韧带有无钙化等,多能做出明确诊断。典型颈椎病的X线表现有:①生理曲度变小、消失或反弓呈负值(见图2、3);②椎间隙变窄(见图4);③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见图2、3、4);④小关节及钩突关节增生变尖;⑤斜位显示椎间孔变小(见图5);⑥椎体后缘呈现“双边”、“双弧”征(见图6);⑦项韧带钙化(见图4)。
青年颈椎病的颈椎曲度异常主要是维持颈椎正常前凸状态的平衡力量失衡所致,影响因素主要是长期姿势异常或急性损伤引起的颈部肌肉力量失衡,破坏椎体稳定性的动力平衡[5]。颈椎病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和学习的习惯改变又缺少必要的锻炼,比如学习时间过长、应用网络工作或游戏时间过长、伏案时间过长、驾驶员长时间驾驶疲劳及体育运动造成的意外损伤(见图7)等,多属于功能性改变,经过休息、锻炼及治疗多能缓和症状或好转。其X线表现的特点主要为颈椎生理曲度减小、变直、反弓、成角或阶梯状错位等,可伴有项韧带钙化和轻度骨质增生形成,椎间隙狭窄相比中老年患者而言比较少见,椎体面无骨化,临床体征也和X线表现相一致。
就笔者所统计病例,无一例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曲度异常。而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通常先于其它异常X线表现,为颈椎病的早期表现,但作为单一X线表现时又容易被忽视其临床意义,并且不作为诊断颈椎病的主要X线征象,故对于年轻患者应该引起重视,不可一味强调需多种X线表现存在才能诊断。张华玲等[6]曾报道63.45%的患者仅有曲度异常并无其它X线征象,因有明显的颈椎病临床症状而被迫就医,或被临床诊断为颈椎病而接受治疗。所以在实际工作时一定要认真阅读X线片,发现颈曲异常时务必细致精确地进行测量分析,密切结合临床表现,作出合理结论。因为X线诊断结论不但对选择正确治疗方法有重大意义,还是非手术治疗前后及矫形手术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X线平片由于其局限性,对于椎间盘变性、脊髓压迫程度、椎管及椎间孔内软组织情况等无法显示或区分,且颈椎曲度异常也只是颈椎病的一个征象而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实际工作中又受到技师投照体位不正确、医师测量不够准确等因素影响,故X线平片只能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在必要时建议选用CT脊髓造影及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崔志潭,严加和.X线解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李军朋,李义凯,王志宏.四种颈椎曲度测量方法的可靠性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2,23(4):278-280.
[3]TakeshitaK,MurakamiM,KobayashiA,etal.Relationshipbetweencervicalcurvatureindex(ishihara)andcervicalspineangle(C2-7)[J].JOrthopSci,2001,6(3):223-226.
[4]王召武,王洪祥,付文利.职业化工作人员中青年颈椎病的影像学分析[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4,232(12):40.
[5]梁英,刘强,袁淑娟,等.两种牵引方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5(5):300-301.
[6]张华玲,李耀威.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在青年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