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吕梁山南端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地带。采用TWINSPAN分类,DCCA排序法,从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对吕梁山南端植物群落的生态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74个样方划分为18个群丛,分属于8个群系,2个植被型。其中4个群丛为森林群落,14个群丛为灌丛。这18个群丛属南暖温带性质的次生植被类型,代表了吕梁山南端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野外考察表明这些群丛都不同程度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样方的DCCA排序较好的揭示了该研究区域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坡度、土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向和人类干扰6个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其中制约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是海拔高度和人类干扰,另外,坡向和土层厚度也对植物群落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结合TWINSPAN分类、DCCA分析,对该地区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4个样方共记录了种子植物109种,分属41科91属;植物群落的总体多样性变化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从群落结构来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则有下降的趋势(Simpson指数例外);物种多样性指数的DCCA排序图反映了海拔和人类活动干扰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运用x2检验、Jaccard关联指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山西吕梁山南端植物群落22个优势种,231个种对的种间关联和相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呈显著和极显著关联和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低。22个优势种划分为5组,同一组内的种类,资源利用方式和生境要求比较类似,而不同组间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清楚的反映了优势种种间关系以及它们在群落构建,资源利用和生态位上的差异。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表明吕梁山南端植物群落表现出明显的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海拔690-1100 m的低山和沟谷中主要分布着荆条和酸枣灌丛;海拔1100-1300 m阳坡和半阳坡主要分布着灌木状橿子栎林,并伴生有少量的侧柏和鹅耳枥;在1300-1570m主要分布着以辽东栎为建群种的森林群落;灌木状檀子栎林的分布,是该地区处于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交错区的主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