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

论文摘要

镇江,地处长江沿岸,水资源总量充沛,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环境污染,水质型缺水的问题逐渐显现,同时市区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管网漏失率比较高,镇江的水资源供应要保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一些隐忧。雨水是一种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补充地下水、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雨水利用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主要研究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关键技术,结合镇江市实际情况,在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示范工程,以期为镇江市城市雨水利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论文首先在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原则,继而对示范工程现场的水资源情况、雨水径流污染的状况和水质特性进行分析,进行了水量平衡计算。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工艺采用:初期雨水弃流、旋流分离器和生态浮床技术,同时对此净化工艺进行污染物去除能力测定。最后对此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主要包括:(1)示范工程所收集的雨水经合理调配完全能满足回用所需的水量要求。(2)示范区域初期雨水污染物含量较高,不宜直接利用,需进行净化处理,在径流初期COD高达210mg/L、SS达288mg/L、NH4+-N达20.5mg/L、TP达7.1mg/L、TN达26.3mg/L。并且各污染物浓度均随降雨历时呈减少趋势,后趋于平缓,可采用弃流部分初期雨水后进行收集。(3)雨水径流中,SS和COD、浊度、TP、TN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采用旋流分离进行SS的去除,来达到去除部分COD、N、P的目的。(4)研究了雨水径流的冲刷规律,得出弃流初期3mm的雨水可去除50%-70%的污染物。(5)参考已有的文献和专利技术,设计了一套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该装置无需人工控制,部件简单,且从实验检测数据看,该装置运行效果良好,作用明显。(6)改进设计了一套旋流分离器,其中浊度最高去除率达77%、SS达70%、TP达55%、COD达53%、TN达32%。(7)生态浮床采用了空心菜、美人蕉这两种植物,并进行了实验室内的模拟试验,得出NH4+-N最高去除率达85%、COD达40%、TN达53%、TP达57%。在现场应用生态浮床,处理后的雨水优于回用水水质标准,并营造了良好的景观效果。(8)经济分析表明,示范工程每年综合利用雨水6000m3,平均每立方米雨水收益为3.46元,在经济上可以获得部分收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来源
  • 1.3 雨水利用技术概述
  • 1.3.1 城市化与城市雨水利用
  • 1.3.2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原则
  • 1.3.3 城市雨水利用的基本途径
  • 1.4 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1.4.1 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
  • 1.4.2 城市雨水利用的可行性
  • 1.5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研究
  • 1.5.1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 1.5.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 1.5.3 雨水利用工程实例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示范工程雨水收集及雨水水质特性
  • 2.1 现场概况
  • 2.1.1 建筑结构说明
  • 2.1.2 现场雨水给排水量
  • 2.2 水量平衡计算
  • 2.2.1 计算依据
  • 2.2.2 平衡计算
  • 2.3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 2.4 雨水处理工艺确定
  • 2.5 示范点雨水水质特征
  • 2.5.1 雨水收集及水质测定试验
  • 2.5.2 示范点天然雨水水质状况分析
  • 2.5.3 示范点雨水径流水质状况分析
  • 2.5.4 示范点雨水径流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
  • 3.1 初期雨水弃流控制技术
  • 3.1.1 初期雨水弃流技术概述
  • 3.1.2 初期弃流量计算
  • 3.1.3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设计
  • 3.1.4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现场施工及运行效果
  • 3.2 旋流分离污染控制技术
  • 3.2.1 旋流分离技术概述
  • 3.2.2 旋流分离器结构设计
  • 3.2.3 现场示范研究
  • 3.3 生态浮床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技术研究
  • 3.3.1 生态浮床技术概述
  • 3.3.2 静态模拟试验研究
  • 3.3.3 现场示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雨水利用设施设计
  • 4.1 绿地设计灌水量的确定
  • 4.2 土壤允许喷灌强度的校核
  • 4.3 绿地灌水周期的确定
  • 4.4 喷灌喷头的选择及布置
  • 4.5 管道的水力计算
  • 4.6 水泵的选择
  • 第五章 技术经济分析及应用前景
  • 5.1 经济效益分析
  • 5.1.1 预计总投资
  • 5.1.2 经济收益
  • 5.2 环境效益
  • 5.3 社会效益
  • 5.4 推广应用的背景及条件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实验数据记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雨水收集利用技术[J]. 国际学术动态 2014(03)
    • [2].长沙市绿色居住建筑雨水收集利用效益分析[J]. 中外建筑 2020(03)
    • [3].云南大学校园雨水收集利用景观方案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21)
    • [4].浅谈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18(12)
    • [5].雅安市农村雨水收集利用调查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19)
    • [6].沈阳市雨水收集利用研究[J]. 建筑与预算 2015(12)
    • [7].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思路[J]. 山西建筑 2016(11)
    • [8].浅谈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J]. 建材与装饰 2016(25)
    • [9].陕西关中地区雨水收集利用传统模式研究[J]. 包装与设计 2020(03)
    • [10].现代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方法探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5)
    • [11].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介绍[J]. 环境与发展 2018(01)
    • [12].苏州某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分析[J]. 智能城市 2018(19)
    • [13].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设计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6(02)
    • [14].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7)
    • [15].关于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探究[J]. 科技展望 2015(15)
    • [16].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技术进展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 天津科技 2015(06)
    • [17].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14(03)
    • [18].居住区雨水收集利用设计方案探讨[J]. 住宅产业 2013(06)
    • [19].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06)
    • [20].浅谈雨水收集利用[J]. 山西建筑 2010(20)
    • [21].合肥新华学府春天住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探讨[J]. 给水排水 2010(08)
    • [22].南京:全面实施雨水收集利用工程[J]. 建设科技 2010(21)
    • [23].雨水收集利用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 2008(S2)
    • [24].城市高架桥桥面雨水收集利用探索[J]. 低碳世界 2020(01)
    • [25].干旱半干旱区雨水收集利用[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7(11)
    • [26].某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计方案[J]. 净水技术 2018(S1)
    • [27].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住宅小区中的设计应用[J]. 江西建材 2017(12)
    • [28].浅谈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J]. 低温建筑技术 2012(07)
    • [29].浅析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几种方式和意义[J]. 建材与装饰 2018(33)
    • [30].见“缝”插“绿”——雨水收集利用效果图展示[J]. 艺术品鉴 2018(20)

    标签:;  ;  ;  ;  ;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