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无溶剂法合成的环氧环己烷反应液为分离工作体系,针对主产品环氧环己烷具有高度的光敏、热敏性质,以及环氧环己烷的三元氧环结构具有高反应活性等不稳定特点,在气相色谱分析产品组成基础上,根据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以及热敏性物质精馏的特点,以一段脱轻组分,二段减压间歇精馏工艺实现了环氧环己烷体系的高效分离、纯化。以文献提供的数学模型为依据,对第二段产品塔减压间歇精馏工艺进行了合理的初步设计。确定收率要求为0.80-0.90,重组分乙二醇一丁醚的加入量不低于24%。采用了间歇减压精馏的简洁设计法计算出精馏的理论板数为10,最小回流比为5。在探讨了诸因素对减压精馏过程及精馏效果的影响后,确定了第二段减压精馏的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全回流时间120-150min,采取缓慢调节控温仪表的方法实现小—大—小的阶梯变升温速率可得到减小精馏进行周期的效果:而采取6—8—10的阶梯变回流比操作,精馏的各项指标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该条件下,精馏产品环氧环己烷的纯度经气相色谱分析达到99.5%,单程环氧环己烷的收率>85%的良好结果,产品经检测达到国内产品高质量技术指标要求。根据本物系的特点,对本物系精馏过程模型作出拟二元精馏的合理假设,建立了恒摩尔持液模型。并用两点隐含的数值积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采用了比一般线性汽液平衡关系更为精确的露点-T模型计算汽液平衡关系,并用实验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对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同时证明了拟二元精馏假设的合理性,为新方法工业化的分离工艺部分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基本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减压间歇精馏制备δ-戊内酯新工艺的研究[J]. 现代化工 2020(08)
- [2].某原料药厂间歇精馏装置工艺安全自控设计[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10)
- [3].减压间歇精馏回收实验室废液中甲苯的研究[J]. 现代化工 2015(03)
- [4].1,4-丁二醇脱水产物间歇精馏分离动态过程与优化[J]. 化工进展 2020(08)
- [5].基于变增益迭代学习算法的多元间歇精馏控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6].带有中间储罐的间歇精馏的动态模拟与控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7].基于蒸汽再压缩的多储罐间歇精馏全回流操作[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6(02)
- [8].间歇精馏塔四种先进控制策略的设计与应用比较[J].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09(05)
- [9].恒再沸比提馏式间歇精馏的最小再沸流比与能耗分析[J]. 化工学报 2012(07)
- [10].真空间歇精馏法精制双环戊二烯的研究[J]. 化工科技 2012(03)
- [11].带有侧线出料的真空间歇精馏法提纯桃醛的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6(02)
- [12].用于甲醇与乙腈体系分离的变压间歇精馏模拟优化[J]. 煤质技术 2020(02)
- [13].氯乙酸甲酯间歇精馏工艺改造[J]. 河南化工 2019(08)
- [14].二元提馏式间歇精馏的优化操作与最小汽化总量[J]. 化工学报 2015(10)
- [15].药厂溶剂回收间歇精馏的模拟与优化[J].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19(05)
- [16].间歇精馏分离甲基苯基二乙氧基硅烷[J]. 过程工程学报 2016(01)
- [17].二段减压间歇精馏分离环氧环己烷的研究[J]. 化工中间体 2008(04)
- [18].乙二醇间歇精馏利旧精馏塔内冷器的改型设计[J]. 山东化工 2018(19)
- [19].真空间歇精馏提纯1,4-丁二醇生产残液[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1(05)
- [20].负压间歇中试精馏装置的改造[J]. 云南化工 2020(03)
- [21].间歇精馏过程模拟的发展与应用[J]. 应用化工 2012(11)
- [22].基于Aspen的间歇精馏分离乙酸乙烯酯溶液模拟研究[J]. 能源化工 2018(03)
- [23].带有内部热集成的多储罐间歇精馏全回流操作[J]. 化工学报 2015(11)
- [24].一种用于间歇精馏生产高纯度碳酸二甲酯的装置[J]. 乙醛醋酸化工 2016(10)
- [25].间歇精馏分离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J]. 精细石油化工 2020(05)
- [26].间歇精馏Aspen模拟过程初始化条件优化的研究[J]. 现代化工 2017(12)
- [27].多变参数间歇精馏提纯四甲基哌啶酮[J]. 精细化工 2011(12)
- [28].间歇精馏技术的优化综述[J]. 山东化工 2016(06)
- [29].减压精馏分离DEHCH和DOP模拟研究[J]. 山东化工 2016(02)
- [30].多只全回流间歇精馏操作分离二元混合物(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