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南四湖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来源解析,非点源氮磷污染,定量模型,情景模拟
南四湖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崔伯豪[1](2019)在《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来源解析与调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点源污染又称面源污染,是当今影响水质的最大因素,也是一个难以控制的世界问题。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是影响南四湖及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的主要因素,明确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调控模拟措施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功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建立一种基于水文和水质数据断面非点源污染分割方法,获取了南四湖流域11个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演变空间数据序列;通过考虑污染物迁移和溶解过程改进了输出系数模型,对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来源进行了定量解析,基于效益评估模型并对不同组合情景下调控措施的非点源污染削减效果和所需费用进行了模拟与优选。研究结果表明:(1)非点源氮磷污染是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占总污染的比例分别为65.9%和66.8%。枣庄市、菏泽市、济宁市和泰安市的非点源总氮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14.7%、35.8%、45.4%和4.1%;非点源总磷污染的贡献率为14.5%、37.6%、43.8%和4.1%。(2)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法对非点源氮磷污染来源解析发现,土地利用、牲畜养殖和农村生活中非点源总氮污染比例分别为33.6%,25.9%和40.5%,总磷污染比例分为31.6%,43.7%和24.7%;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氮磷污染来源分析中,旱地贡献比例分别为81.3%和81.9%。(3)基于统计分析的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发现,非点源总氮污染主要正向因素是年牛养殖和年径流量,相对贡献率为23.57%和7.52%,非点源总磷污染主要正向影响因素为年牛养殖、年末农业人口和年度农药量,相对贡献率为39.75%、14.10%和8.07%;非点源总氮污染主要抑制因素为建设用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和年末总人口,相对贡献率为35.21%、21.25%和9.71%;非点源总磷污染主要抑制因素为建设用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贡献率为19.19%和17.57%。(4)通过恢复防护费用,机会成本等方法模拟了6°以下耕地保护性耕作、6-15°种植等高植物篱、畜禽散养户沼气池、滨岸植被缓冲带+免耕等9个调控措施情景发现:畜禽散养户沼气池、6°以下耕地保护性耕作和滨岸植被缓冲带+免耕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减排效果较好,总氮削减量分别为8133.02t、7642.24t和4709.75t;总磷削减量分别为1344.41t、1170.72t和2341.45t。调控情景中经济效益较好的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6°以下耕地保护性耕作,分别为3739.36万元和5482.80万元。(5)通过减污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本论文首先推荐大力推广耕地保护性耕作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措施,其次是畜禽散养户沼气池,此外,滨岸植被缓冲带+免耕所需费用较低,环境效益较显着,运行维护费用低,也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蒋斋[2](2019)在《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南四湖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空间化和定量化评估,对提高流域授粉服务价值、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四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1980-2015年土地利用、土壤属性、气温、地形等基础地理数据,以InVEST模型为基础,模拟评价35a南四湖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并探讨湿度、降水、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土地利用强度、国民生产总值(GDP)等社会经济因素与授粉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相对授粉潜力较高的区域,为进一步提高流域授粉服务价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城市扩张和耕地(水田和旱地)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分别增加40.24%(1546.44 km~2)、11.46%(172.33 km~2),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4.11%(801.77 km~2)、9.61%(189.31 km~2)、23.54%(200.98 km~2)、22.67%(347.62 km~2)、72.85%(174.86 km~2)。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扩张、旱地、林地、草地面积的减少,导致野生授粉昆虫巢穴被大范围毁坏、可用生境面积减少及其生境破碎,使授粉昆虫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2)2015年传粉昆虫丰度指数(IOA,Index of Abundance)高的县域是集中分布于东部低山丘陵区的山亭区、市中区和费县;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中上水平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流域东部;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中下水平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湖西平原区和南四湖的南部及北部区域;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低水平的县域是微山县和九里区。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平均传粉昆虫丰度指数由0.1492下降至0.1387。35a流域内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高水平(0.25–1.0)的县域由4个减少至3个,而处于中下水平(0.08–0.16)的县域增加1个。南四湖流域草地的传粉昆虫丰度指数最高,为0.497;其次是林地,为0.457。传粉昆虫丰度指数高低水平的县域分布与土地利用的类型密切相关,东部低山丘陵区受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增加,需要优先考虑保护。(3)南四湖流域的相对授粉潜力表现为东部低山丘陵区高、西部平原区居中、湖区和建成区最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授粉潜力呈现出随高程的降低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表现为草地、林地、山间林草地边缘一定范围内的旱地、未利用地>零星分布的农村居民点、郊区以及河流沿岸>平原区的旱地>水田和建成区>水体。授粉赤字区主要分布于湖区、水库坑塘和建成区。南四湖流域草地的相对授粉潜力最高,为0.3577,林地次之,为0.3260。南四湖流域(不包含南四湖湖区)20个子流域中相对授粉潜力发现处于中下水平(0.07–0.15)的有11个,包括湖西平原的所有子流域以及湖东地区的洸府河流域和韩庄流域,而湖东地区的其他7个子流域相对授粉潜力全部处于中上水平(0.15–0.30)。35a相对授粉潜力处于高水平的县域只有山亭区,处于中下水平的县域个数维持在29个。曲阜市的相对授粉潜力从中上水平下降至中下水平导致处于中上水平相对授粉潜力的县域减少至11个;而东平县的相对授粉潜力从中下水平下降至低水平导致处于低水平的县域个数增加至2个。针对野生蜜蜂数量明显下降这一问题,可根据相对授粉潜力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授粉潜力较大区域,适当增设野生昆虫授粉自然保护区,以增加其适宜生境的方式来扩大野生蜜蜂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提高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目的。(4)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授粉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传粉昆虫丰度指数、相对授粉潜力与草地、林地和旱地呈显着正相关,与建设用地呈显着负相关,而与水田、水体和未利用地之间无显着相关性。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和相对授粉潜力的空间分布与流域内的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强度等密切相关。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和相对授粉潜力与DEM、Slope呈显着正相关,与湿度和土地利用强度呈显着负相关,而与气温、降水、平均风速、日照时数、NDVI、tPOP、GDP之间无显着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四湖流域的农业生产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为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规避投资风险。(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董宁,李莉,郭红艳,李瑞芬,王晓默[3](2019)在《南四湖流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南四湖流域降水变化规律,利用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9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研究了南四湖流域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PCD的多年平均值为0.34,且以0.015/10 a的速率上升,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的PCP出现在8月上旬,且以0.07/10 a的速率上升,PCP出现在第16旬~第27旬(汛期)的年份占比为85.3%。PCD与PCP呈显着正相关(r=0.52),即:降水集中期出现得越晚,降水集中度越高;反之,降水集中期出现得越早,全区降水集中度越低。南四湖流域湖西地区PCD较高,易出现洪涝灾害,PCP出现较晚且有延后趋势;湖东地区PCD较小,PCP出现较早且有提前趋势。南四湖流域PCD和PCP各存在一次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为1986年和1987年;20世纪80年代PCD存在2~3 a的周期振荡,PCP在20世纪80年代以4~5 a左右的周期振荡为主,2000年之后存在3~4 a的周期振荡。(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芦昌兴[4](2019)在《南四湖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典型入湖河流径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由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水文循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气温和降水变化可能会导致极端水文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南四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集防洪、除涝、供水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湖泊,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最重要的调蓄场所,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南四湖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南四湖流域径流的影响。本文选取南四湖流域两个典型入湖河流(洙赵新河、泗河流域)为研究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首先,将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于研究区域,通过SWAT-CUP软件校准模型,使模型满足适用性标准,并且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其次,通过实测气象数据和NCEP再分析数据,建立SDSM降尺度模型在研究区域预报因子与预报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并验证其模拟的准确性;然后,将CMIP5模式中的中低排放情景(RCP4.5)和高排放情景(RCP8.5)输入到率定好的SDSM模型中,预测并分析研究区域未来的气候变化情况;最后,用未来气候数据驱动已验证的SWAT模型,得到未来流域的径流情况,分析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选用SWAT模型进行南四湖流域径流模拟效果良好,湖西区(洙赵新河流域)R2达到0.85,纳什效率系数达到0.84;湖东区(泗河流域)R2达到0.83,纳什效率系数达到0.82。整体上,湖东区模拟结果好于湖西区,汛期模拟结果好于非汛期,模型满足适用性要求。(2)使用SWAT-CUP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湖东区(泗河流域)参数敏感性排序为:植被蒸腾补偿系数、主河道有效渗透系数、土壤有效含水量等;湖西区(洙赵新河流域)参数敏感性排序为:植被蒸腾补偿系数、河岸调蓄的基流α因子、浅层地下水径流系数等。(3)利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建立了预报因子于预报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通过率定,模型验证期的气温模拟结果的纳什效率系数平均在0.95,降水模拟结果的纳什效率系数平均在0.85,满足适用性要求。(4)在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气温和降水波动上升,且RCP8.5情景下气温和降水的均值大于RCP4.5情景。最高气温在本世纪末上升2.1℃(RCP4.5)和4.3℃(RCP8.5);最低气温在本世纪末升2.2℃(RCP4.5)和4.5℃(RCP8.5);年降水量在本世纪末增加46.5mm(RCP4.5)和 104.86mm(RCP8.5)。(5)南四湖流域径流量在未来呈上升态势,汛期的增长幅度较大,且RCP8.5情景下径流量的均值大于RCP4.5情景。湖西区(洙赵新河流域)近期增加2.4%(RCP4.5)和 10.9%(RCP8.5),中期增长8.7%(RCP4.5)和 15%(RCP8.5),远期增加13.5%(RCP4.5)和18.5%(RCP8.5);湖东区(泗河流域)在近期增加3.3%(RCP4.5)和 11.6%(RCP8.5),中期增加9.5%(RCP4.5)和20%(RCP8.5),远期增加 14.8%(RCP4.5)和25.6%(RCP8.5)。(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张国栋[5](2019)在《南四湖流域典型抗生素时空分布及迁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抗生素药物在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使其在环境中形成“伪持久性”现象,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水环境,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主要以四大类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为研究对象,对南四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及沉积物中抗生素含量与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并对该流域污水处理厂和湿地系统对抗生素的迁移影响进行研究,最后对南四湖流域水中抗生素进行风险评估。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本文采用HPLC-MS/MS方法对南四湖30条主要入湖河流及6个湿地系统水和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进行检测,水和沉积物样品检测限分别为0.060-0.462 ng·L~(-1)和0.070-0.875μg·kg~(-1)(S/N=3),定量下限分别为0.120~1.285 ng·L~(-1)和0.192~2.438μg·kg~(-1)(S/N=10),回收率分别为70.30%-125.69%和69.51%-106.17%,达到水和沉积物检测要求。(2)南四湖30条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均检出14种抗生素,水和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范围分别为nd-693.69 ng·L~(-1)和nd-207.241μg·kg~(-1)。其时空分布规律为:南四湖30条入湖河流表层水中2月份抗生素总浓度(1449.433 ng·L~(-1)>5月份抗生素总浓度(523.456 ng·L~(-1))>8月份抗生素总浓度(453.492 ng·L~(-1)),沉积物中2月份抗生素总浓度(723.513μg·kg~(-1)>8月份抗生素总浓度(615.088μg·kg~(-1));上级湖(S1-S15)表层水中抗生素总浓度>下级湖(S16-S30)表层水中抗生素总浓度,上级湖沉积物中抗生素总浓度(346.94-550.87μg·kg~(-1))>下级湖沉积物中抗生素总浓度(172.644-268.148μg·kg~(-1))。南四湖30条主要入湖河流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沉积物/水中抗生素相关性系数(R~2)均为0.137,相关性较低。风险熵值法计算得出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枯水期抗生素风险>平水期抗生素风险>丰水期抗生素风险,从不同营养级看,抗生素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algae>plant>invertebrate>fish。(3)选取南四湖流域抗生素浓度较高的一条河流(小沙河)进行抗生素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小沙河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均检出23种抗生素,水中抗生素浓度范围为nd-517.316 ng·L~(-1),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范围为nd-496.047μg·kg~(-1);小沙河表层水中枯水期抗生素总浓度(3344.6 ng·L~(-1))>丰水期抗生素总浓度(1934.544 ng·L~(-1))>平水期抗生素总浓度(1510.564 ng·L~(-1));沉积物中丰水期抗生素总浓度(6716.771μg·kg~(-1))>平水期抗生素总浓度(2280.628μg·kg~(-1))>枯水期抗生素总浓度(1981.264μg·kg~(-1))。(4)选取南四湖6个典型湿地进行抗生素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6个湿地24个点位水中诺氟沙星(NOR)和磺胺喹恶啉(SQL)浓度最高,24个点位总浓度分别为251.080ng·L~(-1)和77.352 ng·L~(-1);6个湿地沉积物中氧氟沙星(OFL)和诺氟沙星(NOR)浓度最高,24个点位总浓度分别为805.768μg·kg~(-1)和427.959μg·kg~(-1)。小沙河湿地段丰水期对抗生素的去除率(88.26%)远高于平水期(27.76%)和枯水期(27.76%);丰平枯叁个水期小沙河湿地段对沉积物中抗生素去除率分别为-71.45%、26.76%和52.10%。丰水期6个湿地系统对水中抗生素的去除率分别为88.26%(W1)、86.85%(W2)、80.71%(W3)、44.69%(W4)、81.23%(W5)、55.20%(W6)。小沙河湿地段丰平枯叁个水期水/沉积物抗生素相关性系数(R~2)分别为0.068、0.299和0.750;6个湿地系统丰水期水/沉积物抗生素浓度相关性系数(R~2)为0.830。风险熵值法计算得出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湿地系统中不同营养级抗生素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algae>plant>invertebrate>fish。(5)南四湖30条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水通过PCA-MLR模型估算得知枯水期每个因子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B、C和D共源(因子1):66.8%,D源(因子3):18%,A、B、C、D和其它源共源(因子5):15.2%;平水期每个因子平均贡献率为:A源(因子1):78.5%,A、B和C共源(因子2):21.5%;丰水期每个因子平均贡献率为:B源(因子1):59.6%,A、B、C和D源(因子3):20.7%,C和D共源(因子4):10.0%,A和D共源(因子5):9.7%。小沙河表层水通过PCA-MLR模型估算得知枯水期每个因子的平均贡献率为:S和L共源(因子1):14.5%,S和L共源(因子2):50.7%,S源(因子3):20.4%,S源(因子4):14.4%;平水期每个因子的平均贡献率为:S和L共源(因子1):58%,S和L共源(因子2):19%,S源(因子3):17.1%,其它源(因子5):5.9%;丰水期每个因子的平均贡献率为:S和L共源(因子1):52.4%,S源(因子2):21.6%,S源(因子3):18.1%,S和L共源(因子4):7.9%。(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陈国浩,鲁程鹏,李伟,曹燕[6](2019)在《“20180817”暴雨对南四湖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8月17日至20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南四湖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流域平均降雨量197.5mm。暴雨中心在湖西地区,多数县市区平均降雨量超过250mm,最大点雨鱼台县罗屯357mm,经过同期降雨量频率分析超过了百年一遇。强降雨造成了多条骨干河道洪水,南四湖水位持续上涨,本文从地下水动态资料来分析"20180817"暴雨对地下水位、水量和降水入渗系数影响,为南四湖流域平原区水资源评价分析提供参考,为水资源管理部门优化调度雨洪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第七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4-25)
荆延德,张华美[7](2019)在《基于LUCC的南四湖流域面源污染输出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90-2015年土地利用和统计数据,运用输出风险模型、CA-Markov模型及回归模型,结合GIS技术,对南四湖流域的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和面源污染输出风险空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模拟了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和输出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四湖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共占总研究面积的85%以上;TN、TP有明显的风险变化对比,TN风险值分布在0~0.65,TP风险值约在0~0.12之间,氮为流域内主要污染物;在1990-2005年间,TN风险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10年之后急剧增大。TP风险随着时间的增加一直下降;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风险较高的污染区多位于南四湖区以西的平原地带,南四湖东部的山地地区污染风险型较低,多为低风险污染区。较2015年,2020年的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除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外,其他用地面积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TN风险略有减小,TP风险变化不大。为了控制研究区域面源污染的发展,相关部门需把提高农业科技、减少肥料施用作为当下的工作重心,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发生。(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于淼,廉丽姝,李宝富,张文华,初翠翠[8](2018)在《基于CLUE-S模型的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应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并探讨其动态演变特征,为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南四湖流域2000至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模型及CLUE-S模型对南四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动态演变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2000—2015年南四湖流域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水域/湿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南四湖流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9.10亿元,但粮食生产、气体调节和保持土壤等生态功能分别下降了0.85%,0.85%和1.29%,生态问题依旧存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不均匀,生态减值区的分布范围大于生态增值区。2030年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微增加,而粮食生产、气体调节和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下降,生态价值极低区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扩张,生态增值区范围缩小。[结论]虽然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但生态价值分布不平衡,生态服务功能有升有降,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平衡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窦俊伟,孙鹏,张笛[9](2018)在《关于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南四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水质持续改善,但仍面临部分污水处理厂治理水平不高、面源污染和航运污染突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南四湖现状,建议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沿河环湖污染源治理,确保南四湖水质稳定达标。(本文来源于《山东水利》期刊2018年10期)
田莉娟[10](2018)在《南四湖流域城镇扩展的时空演变及其模式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城镇规模随之扩大,使得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深化。本文以“流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南四湖流域城镇发展模式的研究,探讨在水安全约束下城镇如何进行合理的扩展,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和水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从时间角度上,1987-2016年间南四湖流域总体城镇规模逐渐扩大,但扩展类型处于低速扩展状态;从行政区划角度上,济宁市、枣庄市、泰安市和徐州市城镇扩展动态度指数先增加后降低,菏泽市、临沂市城镇扩展动态度上升;子流域水平上,湖东流域城镇化水平高于湖西流域。城镇扩展弹性指数显示南四湖流域城镇空间扩展速度高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2)从空间上,运用象限方位法选取典型城镇进行城镇扩展方位分析,菏泽市近30年来东、东北、东南方向扩展强度领先;任城区1987-2016年间各个时期空间差异不大;枣庄市中心区城镇扩展速度缓慢,向西、东北方向上有较小的扩张。空间形态上,南四湖流域紧凑度指数逐渐减小,形状指数增大,说明南四湖流域空间形态逐渐分散化,复杂化;最后运用景观扩张指数表明,边缘式扩展是南四湖流域城镇扩展的主导模式,跳跃式扩展模式逐年增强。(3)通过构建水安全格局,可知南四湖流域水生态阻力值呈现“中间小,东西大”的趋势,湖东山地地区阻力值最大;根据阻力值的大小划分城镇建设用地水安全等级,其中适宜建设区和一般限建区所占总面积比例较大,分别达到15.67%、58.9%,严格限建区、相对禁建区和绝对禁建区的面积较小,分别占总面积的9.35%、7.69%和8.39%,主要包括南四湖湖泊、主要河流、水库、水塘以及东部、东北部坡度较大的山地地区。从现状建设用地与水安全格局的关系可以看出,流域城镇扩展模式不完全有利于南四湖流域水生态安全,需要进行调控和优化。(4)以水安全格局为约束条件,通过模拟无水生态阻力约束情景、经济发展为主—低水平安全格局、生态与经济并举—中水平安全格局和生态服务优先—高水平安全格局下四种城镇发展情景,可以看出在中水平格局下建设用地扩张阻力增大,不再无序扩张,生态用地得到了更大限度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城镇空间扩展,最能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平衡,并从建立空间管制区、倡导城镇用地集约高效和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的角度对流域城镇扩展进行引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18)
南四湖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空间化和定量化评估,对提高流域授粉服务价值、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四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1980-2015年土地利用、土壤属性、气温、地形等基础地理数据,以InVEST模型为基础,模拟评价35a南四湖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并探讨湿度、降水、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土地利用强度、国民生产总值(GDP)等社会经济因素与授粉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相对授粉潜力较高的区域,为进一步提高流域授粉服务价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城市扩张和耕地(水田和旱地)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分别增加40.24%(1546.44 km~2)、11.46%(172.33 km~2),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4.11%(801.77 km~2)、9.61%(189.31 km~2)、23.54%(200.98 km~2)、22.67%(347.62 km~2)、72.85%(174.86 km~2)。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扩张、旱地、林地、草地面积的减少,导致野生授粉昆虫巢穴被大范围毁坏、可用生境面积减少及其生境破碎,使授粉昆虫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2)2015年传粉昆虫丰度指数(IOA,Index of Abundance)高的县域是集中分布于东部低山丘陵区的山亭区、市中区和费县;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中上水平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流域东部;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中下水平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湖西平原区和南四湖的南部及北部区域;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低水平的县域是微山县和九里区。1980–2015年南四湖流域平均传粉昆虫丰度指数由0.1492下降至0.1387。35a流域内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处于高水平(0.25–1.0)的县域由4个减少至3个,而处于中下水平(0.08–0.16)的县域增加1个。南四湖流域草地的传粉昆虫丰度指数最高,为0.497;其次是林地,为0.457。传粉昆虫丰度指数高低水平的县域分布与土地利用的类型密切相关,东部低山丘陵区受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增加,需要优先考虑保护。(3)南四湖流域的相对授粉潜力表现为东部低山丘陵区高、西部平原区居中、湖区和建成区最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授粉潜力呈现出随高程的降低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表现为草地、林地、山间林草地边缘一定范围内的旱地、未利用地>零星分布的农村居民点、郊区以及河流沿岸>平原区的旱地>水田和建成区>水体。授粉赤字区主要分布于湖区、水库坑塘和建成区。南四湖流域草地的相对授粉潜力最高,为0.3577,林地次之,为0.3260。南四湖流域(不包含南四湖湖区)20个子流域中相对授粉潜力发现处于中下水平(0.07–0.15)的有11个,包括湖西平原的所有子流域以及湖东地区的洸府河流域和韩庄流域,而湖东地区的其他7个子流域相对授粉潜力全部处于中上水平(0.15–0.30)。35a相对授粉潜力处于高水平的县域只有山亭区,处于中下水平的县域个数维持在29个。曲阜市的相对授粉潜力从中上水平下降至中下水平导致处于中上水平相对授粉潜力的县域减少至11个;而东平县的相对授粉潜力从中下水平下降至低水平导致处于低水平的县域个数增加至2个。针对野生蜜蜂数量明显下降这一问题,可根据相对授粉潜力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授粉潜力较大区域,适当增设野生昆虫授粉自然保护区,以增加其适宜生境的方式来扩大野生蜜蜂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提高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目的。(4)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授粉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传粉昆虫丰度指数、相对授粉潜力与草地、林地和旱地呈显着正相关,与建设用地呈显着负相关,而与水田、水体和未利用地之间无显着相关性。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和相对授粉潜力的空间分布与流域内的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强度等密切相关。传粉昆虫丰度指数和相对授粉潜力与DEM、Slope呈显着正相关,与湿度和土地利用强度呈显着负相关,而与气温、降水、平均风速、日照时数、NDVI、tPOP、GDP之间无显着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四湖流域的农业生产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为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规避投资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四湖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崔伯豪.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来源解析与调控模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蒋斋.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南四湖流域授粉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3].董宁,李莉,郭红艳,李瑞芬,王晓默.南四湖流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9
[4].芦昌兴.南四湖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典型入湖河流径流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张国栋.南四湖流域典型抗生素时空分布及迁移规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陈国浩,鲁程鹏,李伟,曹燕.“20180817”暴雨对南四湖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影响分析[C].2019(第七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2019
[7].荆延德,张华美.基于LUCC的南四湖流域面源污染输出风险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19
[8].于淼,廉丽姝,李宝富,张文华,初翠翠.基于CLUE-S模型的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应评估[J].水土保持通报.2018
[9].窦俊伟,孙鹏,张笛.关于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J].山东水利.2018
[10].田莉娟.南四湖流域城镇扩展的时空演变及其模式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