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流域资源环境评价和承载力研究

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流域资源环境评价和承载力研究

论文摘要

通过对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系统的研究,探索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评价和承载力的研究框架、理论依据、系统分析、模型建构、现状问题、指标体系、评价结论和对策建议,丰富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理论体系,并为实践提供参考。文章首先点题并说明研究的现实及理论意义,然后通过对学科背景、人居环境评价、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四个方面的背景的分析突出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接着针对论文选题划定了论文的研究范围,明确“西南地区流域”的所特指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最后从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构建了论文的研究框架。在理论综述的部分,明确了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比较容易混淆的六个概念:“流域”、“资源”、“环境”、“资源环境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对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系统科学相关理论、适宜性评价方法、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及相关指标体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综合评价方法论的研究,使论文研究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坚实基础之上。在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分析部分,通过对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系统特征、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六个方面分析了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资源环境系统评价和承载力研究的模型。第三章的研究思路是(1)系统分析——模型建构;(2)一般性与特殊性研究相结合;(3)分层次分类别梳理问题。在西南地区流域适宜性评价部分,通过对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系统适宜性相关因素的调查,确立了一般性和特殊性两种针对西南地区流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分高程、大于等于10度积温、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坡度、地貌、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岩溶现象八项指标评价了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系统的人类居住地适宜性,并确立了三类适宜度地区的主导因子,最后总结了西南地区七大流域各类适宜性用地的指标,为与下面章节可持续评价指标结果相互印证,选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重点区域建立了基础。在可持续评价部分,论文在第三章对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分析和评价模型构建研究的基础上,从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评价的方法步骤、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结果分析三个方面继续深入研究。首先是介绍了整个评价的思维方法和执行步骤,然后对本章研究的重点——指标体系构建从构建原则,评价指标选择、指标处理、确定指标结构和权重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最后将西南地区七大流域的特征数据代入评价公式,得到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系统整体和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得分和影响主导因子。在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部分,论文通过对相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和第四、五章的评价结果叠加,确定了本次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重点区域:嘉陵江、岷沱江和长江干流三大流域地区,最后通过对重点区域三大流域地区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粮食产量变化的预测分析了其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从1999年到2020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对策建议部分,论文试图从资源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与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指出了由于论文的框架较大,视角较特殊、以及某些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导致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和意义
  • 1.1.1 关于选题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背景
  • 1.2.1 学科研究背景
  • 1.2.2 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背景
  • 1.2.3 宏观政策背景
  • 1.2.4 社会经济背景
  • 1.3 研究范围和对象
  • 1.3.1 西南地区范围的界定
  • 1.3.2 研究区域的界定
  • 1.3.3 研究区域七大流域范围划分研究
  • 1.3.4 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
  • 1.4 研究框架设计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内容
  • 1.4.4 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
  • 1.4.5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2 流域资源环境评价和承载力研究综述
  • 2.1 引言
  • 2.2 对于几个基本概念的再认识
  • 2.2.1 “流域”
  • 2.2.2 “资源”
  • 2.2.3 “环境”
  • 2.2.4 “资源环境评价”
  • 2.2.5 “资源环境承载力”
  • 2.2.6 “可持续发展”
  • 2.3 国内外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2.4 系统科学相关理论
  • 2.4.1 系统论
  • 2.4.2 协同论
  • 2.4.3 自组织理论
  • 2.4.4 人地系统理论
  • 2.5 适宜性评价方法
  • 2.5.1 麦克哈格的因素叠置法
  • 2.5.2 Sidle Pearce and O’Loughlin 的线性评价法
  • 2.5.3 适宜性评价方法简评
  • 2.6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2.6.1 国外主要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2.6.2 国内主要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2.6.3 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简评
  • 2.7 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
  • 2.7.1 资源承载力
  • 2.7.2 环境承载力
  • 2.7.3 生态承载力
  • 2.7.4 区域综合承载力
  • 2.7.5 国内外承载力研究简评
  • 2.8 综合评价的方法论研究
  • 2.9 本章小结
  • 3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分析
  • 3.1 引言
  • 3.2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构成和相互关系
  • 3.3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的系统特征
  • 3.3.1 系统一般性特征
  • 3.3.2 系统特殊性特征
  • 3.4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的结构及层次
  • 3.5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功能
  • 3.5.1 系统的一般性功能
  • 3.5.2 系统的特殊性功能
  • 3.6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评价和承载力模型
  • 3.6.1 流域资源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
  • 3.6.2 流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 3.6.3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
  • 3.7 本章小结
  • 4 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系统适宜性评价
  • 4.1 引言
  • 4.2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适宜性评价的目标
  • 4.3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 4.4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 4.4.1 一般性指标
  • 4.4.2 特殊性指标
  • 4.4.3 指标体系
  • 4.4.4 原始数据来源
  • 4.5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适宜性评价分析
  • 4.5.1 高程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
  • 4.5.2 ≥10℃积温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
  • 4.5.3 土地利用类型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
  • 4.5.4 土壤侵蚀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
  • 4.5.5 坡度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
  • 4.5.6 地貌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
  • 4.5.7 泥石流、滑坡坍塌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
  • 4.5.8 岩溶现象对人类居住地适宜性的影响
  • 4.5.9 各资源环境因素对西南地区流域居住适宜性的综合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 5.1 引言
  • 5.2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方法步骤
  • 5.2.1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方法
  • 5.2.2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步骤
  • 5.3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3.2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相关指标选择
  • 5.3.3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5.3.4 流域资源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处理
  • 5.3.5 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5.4.1 评价结果
  • 5.4.2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西南地区流域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研究
  • 6.1 引言
  • 6.2 西南地区流域相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 6.2.1 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
  • 6.2.2 西南地区流域相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和分析
  • 6.3 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 6.3.1 重点区域的总体评价
  • 6.3.2 重点区域的人口增长趋势
  • 6.3.3 基于耕地资源的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7 对策与建议
  • 7.1 引言
  • 7.2 资源环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7.3 社会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 7.4 科技与人口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西南地区90后艺术家的个体精神[J]. 东方藏品 2018(03)
    • [2].数说成都车展[J]. 经营者(汽车消费报告) 2016(10)
    • [3].论均势理论在唐朝对吐蕃、南诏交涉战略中的体现[J]. 西北民族论丛 2016(02)
    • [4].小麦冬春管理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3)
    • [5].近三十年来清代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研究综述[J]. 山西青年 2017(14)
    • [6].浅谈西南地区的太阳崇拜[J]. 北方文学 2017(11)
    • [7].明代西南地区土司朝贡制度初探[J]. 山西青年 2017(15)
    • [8].西南地区[J]. 考试与招生 2013(Z1)
    • [9].西南地区崛起的原因与思考[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2)
    • [10].西南地区贫困问题探究[J]. 财富时代 2020(06)
    • [11].适宜广西西南地区辣木春冬季节截杆复壮时间初探[J]. 中国热带农业 2020(02)
    • [12].冲突应对方式与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政府信任——基于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实证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13].东汉末时期西南地区治理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9(01)
    • [14].我国西南地区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的比较研究[J]. 长江丛刊 2019(22)
    • [15].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特征[J]. 流行色 2019(07)
    • [16].西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 中国食品 2018(10)
    • [17].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西南地区理事会在贵州召开[J].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09(01)
    • [18].西南地区体育教育“依法治教”的保障作用研究[J]. 体育世界(下旬刊) 2013(03)
    • [19].推进警务合作纵深发展和实效发挥之研讨——以泛西南地区为例[J]. 公安研究 2012(11)
    • [20].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J]. 高原气象 2010(02)
    • [21].影响西南地区体育市场发展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10)
    • [22].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J]. 大气科学 2016(02)
    • [23].西南地区东部洪涝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3)
    • [24].西南地区民营实体书店的经营发展[J]. 出版参考 2012(36)
    • [25].国家防总召开紧急会商会专题研究部署西南地区抗旱工作[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0(03)
    • [26].论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的和平跨居[J]. 贵州民族研究 2009(01)
    • [27].逾百万瓶冠鼎山泉直运云贵旱区[J]. 广东交通 2010(02)
    • [28].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妇女抗争的特点[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9].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与文化资源保护探析[J]. 绿色科技 2018(10)
    • [30].新希望投资6亿元建设的西南地区最大乳业基地201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J]. 中国乳业 2016(01)

    标签:;  ;  ;  ;  ;  

    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流域资源环境评价和承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