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实验幼儿园256600
摘要:做好保育工作、提高保育质量是保证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幼儿园应当准确理解保育工作的内涵,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清楚其在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保育质量,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保育管理评价
幼儿园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一直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学上,忽视了保育工作对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性。如何让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达到应有的水平和高度已经成为幼教工作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人在日常工作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全面落实各项保育工作任务
保育员合理的角色定位对于保育员素质的提高、保育员队伍的专业化及幼儿的健康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保育员绝不是专门从事“放下扫把,拿起拖把”,只对幼儿的身体进行照顾和保护的保姆,保育员要跳出原有的角色定位,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同教师一样,将影响幼儿的一生,清楚自己在保教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树立起现代的保育理念,真正理解保教结合的含义,贯彻“三维健康模式”的理念,保证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健康发展。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为将来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此外,在工作中要把保教结合原则真正落到实处。保育作为托幼机构的基本性质,是由保育对象的身心发育特点、集体生活的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保育幼儿并不是保育员的专利。幼儿教师要关注教育活动中的保育因素,保育员除了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保育外,要尽可能配合教师组织幼儿的教育活动,做好活动中的指导与安全护理。我们在实施保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暖、信任、互爱的环境,使幼儿的积极情绪能够经常得以体现,这是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二、完善幼儿园内部管理体系
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决定着幼儿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起着指导、监督、促进的作用。许多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对保育员的录用、管理、考核没有具体规范的制度要求,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保育员水平良莠不齐,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目标不明确,缺乏责任心,工作效率差、质量低。因此,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制度,规范保育员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前提。
1.制定保育员录用细则,要高标准严要求,选拔录用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有文化、有爱心的专业保育人员,录用标准是提高保育队伍素质的源头。
2.制定保育员守则,引导保育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增强责任心,加强责任感。
3.制定保育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工作时间、工作程序,让保育员知道如何有效、有序地完成工作任务。
4.制定保育员考核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力度,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要定期对保育员的工作进行评定考核。考核范围包括考勤、卫生、安全、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反馈意见、工作执行等方面,做到有奖有罚,优胜劣汰。
5.制定园长问责制,明确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加强保教工作的管理力度。要制定工作目标,合理改进管理体系,科学调控幼儿园的工作重心,把发展保育工作提上议程,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保育员把工作做好、做实。
三、建立评估体系,规范保育员管理
目前,许多幼儿园对保育员无具体要求与衡量标准,保育员也将其工作视为简单家务劳作,凭自身的生活习惯、经验行事,造成了保育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效果差,影响了保育质量。因此,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员行为,是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例如:制定保育员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细则,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管理。制定保育工作目标,使保育工作得以落实。工作程序体现了操作过程的有序性,根据幼儿园日常情况,要将保育工作较为合理地进行整理、排序,以改变工作的盲目、随意和无序状态,提高工作实效。专项操作要求体现操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减少保育操作过程影响幼儿健康的潜在不利因素。措施内容要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既能体现目标,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即“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与对策→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专项操作细则”,逐步细化。另外要开展专项评估。通过评估对保育员管理、保育员工作成效进行判断,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进行合理调控。要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为保育员的等级评定、工作质量监控提供有效依据。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学前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全面保护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幼儿园要做好保育管理工作,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让幼儿园成为孩子们放飞理想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张燕编著幼儿园管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欧文锦保育员岗位绩效评估的尝试[J].幼儿教育,1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