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弗朗兹·彼特·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年—1828年)是出生在奥地利的伟大作曲家和音乐家。在西方音乐史上,他不仅是浪漫派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被世人尊称为“歌曲之王”。此外,他对钢琴音乐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钢琴音乐方面的丰硕成果,在他整个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钢琴艺术上也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舒伯特的一生穷困潦倒,31岁时生命就画上了句号。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创作了1200余首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尤其是钢琴奏鸣曲,虽然相对其艺术歌曲较少(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但都不愧为传世佳作。舒伯特的一生是早期现代社会艺术家命运的象征——生前穷困潦倒,不受重视,去世极早,却流芳百世。他的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忧郁和伤感;充满了纯正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他同他的音乐一起成为了青春的化身。他的钢琴作品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特征。同时,也继承了古典乐派钢琴音乐作品的风范和气势。自他以后,浪漫主义在音乐中确立了它自己的旋律和结构,它的幻想和梦境从此蔓延开来。从1815年起到他生命终结为终,舒伯特创作钢琴奏鸣曲的工作从未间断过,形成了贯穿他整个创作生涯的一条不间断的细流。对于舒伯特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人们常常对他了解不够,往往给他冠以歌曲之父的美名。实际上这种称谓掩盖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器乐作曲家的形象。舒伯特留下不少钢琴作品,但是地位始终没有办法与他的艺术歌曲相提并论,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后,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舒伯特钢琴作品里独一无二的热情、抒情与即兴。他的钢琴奏鸣曲有着许多迷人美丽的乐章,极为动人,旋律宽广流畅,极富抒情性。宏大的构思、曲式,美轮美奂的调性布局同和声细节结合得天衣无缝,格外具有研究价值。舒伯特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首钢琴奏鸣曲。1819年所作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0/D.664,可说是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中看似最质朴的一阕,由于其明亮的调子,完整的构思,动人的和声加上毫无粉饰的抒情性,却更显出了舒伯特创作技巧的高超。可以说,此曲标志着舒伯特创作钢琴奏鸣曲成熟时期的开始。笔者以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0/D.664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参考和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借助音乐学、音乐美学、文献学等学科,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音乐本体中曲式结构、材料形态、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总结其艺术特征。由于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论文中必然会有一些本应所及而末能及的方面,这将是笔者以后重点学习和研究的方面。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目前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写作思路和研究期望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中心部分。分别从“创作背景”、“结构及材料形态”、“和声形态”、“旋律结构”、“节奏组合”等方面对《A大调钢琴奏鸣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和分析,阐述了它们对作品总体风格的影响。第四部分:阐述了作品的艺术特征。通过本文的写作,笔者希望借助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研究,一方面能够展现舒伯特独特的创作思想与音乐风格;另一方面也希望人们在欣赏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同时,更加能够关注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希望能够引起共同爱好者的共鸣,共享这份人类伟大的音乐文化宝贵的遗产,这也是一种尝试和心愿的表达。